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2021-06-21 12:3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感恩教育则是德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感恩教育重视起来,并借助教学活动有效地融入感恩教育。为此,本文简要地对小学感恩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情境创设、教学引导、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为全面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教学策略

知恩善报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小学德育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教师需要从课程的内容出发,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知恩善报的道理,明白什么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之报”的美德,真正感恩教育在学生培养和发展中的价值体现出来。

一、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逐渐提升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和发展的重视,而各科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重视了起来。但对于感恩教育而言,目前教师的德育内容较为宽泛,并没有将感恩教育重视起来,导致感恩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就当前感恩教育不明显的现状分析,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小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重视在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德育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忽略感恩教育的融入,导致感恩教育并没有在德育教学中有效地体现出来。第二,家长的参与程度不足。家长的参与程度不足是影响感恩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让家长参与进来,才能让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感恩教育中,部分家长将学生教育的事全部交给教师,认为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提升都是教师的责任。然而,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家长是不可忽略的角色,家长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对德育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能够将知恩善报融入进自己的意念中。为此,在感恩教育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也能将学生的感恩教育重视起来,全面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其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可以实现有效融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这种灵活性进行思考,让感恩教育可以融入到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和引导。

(一)开展情境教学,重视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和感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了让感恩教育可以有效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课程情境中进行感受和学习。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融入感恩教育时,可以让学生将课程内容转变成小品的形式,在课堂中进行演绎,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课程改编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去改编,完成课程教学效率提升。此外,在课程教学结束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村民为什么要立块碑提醒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呢?这又体现出村民身上的哪种优良品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实现对感恩教育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小学语文课程在德育教学中真正体现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二)注重教学引导,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的引导是实现德育教学效率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为了将感恩教育有效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达到课程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自己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雷锋被人们长久的记忆和怀念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基于课程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从课程中找到雷锋为人民所作出的奉献。然后更进一步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因为人们懂得感恩,所以雷锋的故事才被广泛地传唱;因为人们懂得感恩,所以雷锋才被怀念和记忆;也因为懂得感恩,所以我们才能认识到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典范。对于学生而言,言语的论述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的价值,无法深刻地理解感恩的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地感受和思考,让学生逐渐体会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

(三)丰富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自身的社会经历较少,思维发展尚不完善,教师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也会因此而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思维的发展出发进行思考,借助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教学方法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实现思维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感恩教育的效果。以小学课程《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程内容讲述的是一个老红军为了几个受伤掉队的小红军奉献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为了让几个小红军能够有东西可吃,老红军将自己的针弯成鱼钩,为小红军钓鱼,故事的最后小红军走出了草地,而老红军却留了下来。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融入时,可以基于故事的内容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为实现对感恩教育的有效融入,教师在学生讨论主题的设置上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感知恩情并学会回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小红军为什么在走出草地之后还要将鱼钩进行收藏,而不是丢弃?”

(四)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情感体验

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基于此进行思考,借助这些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加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教师的引导,将感恩的思想融入到自身的意识和观念中。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这些新的教学技术为切入点。以多媒体设备为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图片、声音、视频等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虚幻的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和思考,明白父子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先学会记住恩情。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会报恩,提升小学语文感恩教育的效果,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五)重注资源创新,提升课程价值

教学资源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基于教学资源进行创新,通过教学资源的创新,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逐渐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慈母情深》时,教师可以从教学资源的角度入手,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更多有关慈母恩情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多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产生影响,逐渐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率和水平。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可以实现对感恩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丰富,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德育水平的提升,为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六)创新语文活动,融入家庭教育

语文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建设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学会在语文活动中学会感知恩情和回报恩情。为了有效提升语文活动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考虑将家长也纳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的参与,提升课程教学的丰富程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种方式让家长也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中,将家长在学生培养中的价值发挥出来,用家长的言行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可以借助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对自身德育水平的提升,真正实现让学生学会感恩。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活动中为学生和家长创设出感恩教育的情境,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措施向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在家长的示范中明确感恩的意义和内涵,实现感恩教育的有效融入,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和发展。

三、结语

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感恩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找到其中可以有效融入感恩教育的内容,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了增强学生感恩教育的体验,教师也应当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借助多种不同的语文活动为家长提供融入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从而实现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清.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2):63.

[2]陈都.让感恩之花开遍校园——关于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中外交流,2019(51):237.

作者:卢凤杰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佟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