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OBE理念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2021-06-15 10:40:58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本文根据OBE基本理念,分析了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OBE理念;教学质量评价;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育效果优劣和水平高低的评价,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引领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围绕实现培养目标这一核心工作,开展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探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对于学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部门,担负着宏观指导、统筹安排、组织院校开展结果性评价的职能,发布基于结果性评价的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报告。虽然构建了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但基本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对各教学基本环节进行评价的阶段,数据平台支撑度较小,评价手段相对单一,方法较简单,评价信息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各单位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办学定位、学生培养目标没有深度契合,缺乏在核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严谨、科学、合理的设计,评价对象多以教师为中心,评测结果往往要到学期结束才能反馈给有关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反馈与改进,且缺乏有效机制为学生和教师建立良性的、动态的互动关系。现有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研究,从不同主题和角度进行了诸如评价理念、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反馈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有力推动了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进发展。随着OBE教育理念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学习产出驱动”理念的客观性、有效性得到许多教育部门及教育者的关注,引发了对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更深入的探讨与尝试。

二、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出发点

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强调教育者必须明确定位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并通过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教学设计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成果。OBE基于学生的学习产出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学习产出驱动教学活动过程。西澳大利亚教育部门把OBE定义为:“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教育结构和课程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们无法为培养学生特定能力做出贡献,它们就要被重建。学生产出驱动教育系统运行。”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基本思想,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一种以产出成果导向为依据的评价模式。OBE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强调教学要动态持续改进,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模式,而这种评价与改进应贯穿于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三、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成果导向引领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切入点是从培养目标这一终点逆向追溯教学系统各个环节是否满足达成目标所需的必要条件,并评价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是否能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掣肘或无助于培养目标实现的影响因子,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改进或清除,从而使评价体系对目标培养的最终实现起到应有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教学要达成的最终目标为起点,逆向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出发点是达成最终的培养目标需要做什么,而并不是教师想要教什么。以是否促进成果的实现为衡量教学活动环节是否合理运行的评价标准。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培养目标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形成一个“闭环”,充分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要以达成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多元化、动态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OBE理念下,注重对过程进行动态的考核与评价,以及时把握教师所教是否符合达成培养目标需要,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范围涵盖教学各环节,多层次、全方位衡量教学过程对培养目标达成的符合性,从而激励和督促教育者和学生积极参与及时改进,促成各教学环节预期目标的实现。课程设计、软硬件资源配置和课程教学都要支撑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合理,有利于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实施策略

OBE强调教育的结果和目的,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OBE理念,需要重点考量以下问题:想让学生取得什么学习成果;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的原因;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获悉学生已经取得了相关学习成果。毫无疑问,既然培养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水准的客观要求。一是学校顶层设计是否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学校办学理念是否明确,是否制定和完善了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技能与素质,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应该获得什么样的能力,所获能力是否符合自身及社会的需求与期望,是否有围绕培养目标而制定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二是学生是否明晰培养目标的意义所在。明确自己为何而学,从而提高对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所学与成果目标达成的符合性有明确的认识,并能进行客观评价。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传统教育强调比较性评价,以共同标准为比较依据划分出不同级别。OBE理念强调达成度评价,注重是否已经达到了自我参照标准,并非学生间的共同标准,二者的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三是教学过程是否对学生实现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教学活动是否广泛收集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主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否以多元化方式参与评教、评教过程是否科学、严谨、合理。授课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纪学风、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把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学习状态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过程控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还应辐射到教辅、后勤等学校其他部门,提倡协同育人,为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四是教学是否取得了预定的成果,是否实现了既定培养目标。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并把对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评价结果反馈给校方。积极引入校外专业评价机构和教育同行开展多角度、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OBE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层次和多元化次的评价标准,强调学生能力的达成度而不注重学生间优劣的比较。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及其成因,为持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建立动态评价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学活动效果提升,必须建立教学质量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反馈应及时准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因根据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达成度,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完善课程设计,不断提升课程难度,提高要求标准,带动学生改进学习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达成培养目标应具备的素质技能,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宗旨,发挥主观能动性。评价信息反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或者阶段性反馈,或者二者相结合,可通过师生互动直接反馈或通过教学督导部门间接反馈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方式,对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依据对评价结果的判定,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教学进程向实现成果目标顺利推进。具有完善功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具备“闭环”特征,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关键在于动态、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策略的实施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主要包括修订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课程体系、改善软硬件资源、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改进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是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否完善的关键因素。

四、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对教学质量保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教育教学质量状况,为“一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提供支撑。但是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过程可变因素多,存在质量难以数量化,难以精准实现的问题。虽然要经过不断的改进评价机制来更准确地引领教学开展,但在实际执行当中,改进得及时与否,改进内容的多少、力度的把握等,都会对评价体系的高效运行产生影响。如果拘泥于形式对某些细节问题频繁纠偏,很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节奏、教学延续性,师生甚至会对评价机制产生抵触、反感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基于OBE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应以促进实现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在综合考量、科学分析、合理推进的原则下不断探究与改进,以最大化地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沈友青,黄志强,徐祥峰.基于OBE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双向评价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02):83-88.

[3]韩栋.基于OBE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1):48-50.

[4]吴正刚,严明,张瑞红.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4):1-4.

[5]赵存有,于信伟,徐鹏.基于OBE理念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8):56-57.

作者:孟凡兴 温秀梅 高丽婷 杨阳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