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品质探讨

2021-06-04 20:40:05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作为新校区,在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之外,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营造上有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金明校区环境现状,明确校园环境优劣,通过资料与个人实际体验,总结出校园设计中的一些初步构想,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对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希望能够切实地为在校师生提供一个自然优美,生活舒适,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环境。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性化;交流空间;校园文化

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于师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和学生的切身学习感受。

1金明校区现状调研与分析

河南大学新校区(金明校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郊。校区内地势平坦,地形标高72.9~74.2m。同时,金明校区作为新校区,校区历史短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在细节的问题处理上仍有不足,人与校园的关系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校区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

植物方面,通过栽植记录、资料搜集调研,确定金明校区共有高等植物60科133属225种(变种),同时金明校区的面积为12.31×105m2,而明伦校区(老校区)面积仅5.50×105m2,不到金明校区的一半面积,却分布有77科194属260种(变种)。数字上的差异明显,在数字之外的人体感受差别更为明显,老校区夏季遮阴乘凉处较多,且植物种类丰富,常常可以有发现新植物的喜悦,良好的植物环境也为动物的存在提供了场所,各种猫,鸟儿以及蝴蝶,青蛙在校园中和谐生活,因此创造了宜人舒适的校园环境。而新校区明显缺乏这一点,夏季乘凉处较少,且多为非自然环境的建筑遮阴,相较于植物遮阴,没有给人心理上的舒适性。同时植物动物多样性的缺少,在视觉上给人的印象较为刻板,没有柔化视觉感受、丰富听觉感受。图1老校区鸟瞰图图2新校区鸟瞰图

1.2环境与人融合不充足

金明校区多为宽敞的大路,道路分级中林间小路较少。人车分流仅做了道路低矮的区别,或是种植行道树以区分,而这种平坦开阔的笔直道路虽然对交通有所帮助,但对于自然环境感受的益处不多。自然环境是学生学习交流与娱乐休闲的良好选择,环境的优美在心理上令人放松,利于愉悦身心,感受校园环境之美。所以林间小路以及休闲设施是极其有必要的,这是一种人性的关怀,更能够帮助建立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环境,做到自然为人提供环境,人为自然增添趣味性,两者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体现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林间小路及休闲设施的缺失不利于环境建设的亲和性,且没有将校园与自然充分融合,没有利用自然的舒适性为校园营造独特的空间场所,这对于校园与自然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1.3交往空间利用率不高

由于建设过程中忽视了校园空间使用主体的需求,导致在校园中产生许多利用率不高、设计不充分、景观效果较差的室内外空间。例如下沉广场作为一个聚集性广场,处于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利用率按理说应该相当高,可现实是只有在早晨温度适宜阳光不刺眼的情况下,才有学生在周围台阶上看书聊天,享受微风带来的舒适。再比如琴键楼靠水一侧的休闲空间,由于湖水经常干涸,散发出腥臭味,且没有一定的可看性、趣味性,琴键楼的休闲空间并没有很多学生逗留。除此之外,创业中心入口处联排座椅利用率并不高,学生们只有在买了速食食品或者等人时才会在此停留,这里没有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考虑,仅仅只是提供了敞开的公共空间,有些浪费。

1.4缺乏对校园文化的传承

大学校园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场所、生活的空间,其文化氛围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累与沉淀,是人们生活学习方式的表达,是文化精神之于景观的物化,反映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凸显校园景观环境育人的功效。金明校区作为新校区在校园文化传承上并没有做到位,没有充分体现百年河大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涵,虽然相较于老校区缺少了历史建筑这一永恒的见证者,但在环境营造方面新校区也是可以进一步传承与弘扬河大精神的。

2校园环境发展构想

针对校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结合开封市的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些设计与规划方面的完善,来提高校园环境的舒适与健康,为学生以及教师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本校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品质。

2.1丰富生物多样性

拥抱自然,与周围景观和城市环境相融的态度有助于强调校园空间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塑造校园空间独特的气质。因此有必要丰富绿化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植物,丰富植被层次,营造生物垂直与水平上的多样性。金明校区绿化面积足够,但多为草坪,植物高度较低,高低层次不明显,所以可以从草坪入手,选用高低错落有致的植物以及适于生长的植物种植。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缓慢过程,可待环境逐步变好后,再多引入其他适合植物动物,一步步创造出优美的生态校园环境。

2.2加强环境与人的关系

自然环境作为大学校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课外交往与交流、生活与活动、陶冶情操、感受校园魅力及校园特色的场所,校园景观在诸多方面影响着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为国家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校园发展应该注重环境健康性,即优先营建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在原有环境基础上扩大景观环境的影响效应,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校园布局常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原则,不仅注重校园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校区环境发展思路需要以生态景观为核心,调整校园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校园景观设计及生态系统规划,帮助建立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环境,做到自然为人提供场所,人为自然增添趣味性,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体现绿色校园,生态校园。

2.3创造宜人舒适的特色交流空间

核心特色交流空间的设置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主要的交流渠道,而满足师生多元化的交流需求需要多样化小尺度公共空间的介入。围绕主体空间,点缀了一个个室外平台,为整个共享空间增添了“看与被看”的乐趣。例如可在琴键楼靠水一侧增加休闲桌椅,为“看”提供场所,不再只是驻足而是可以坐下停留,同时保证湖水的干净充足,湖中养鱼或是天鹅等生物,在静态景观中增添动态的生物,不失为一种趣味,更加突显“看”的魅力。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功能与功能之间的间隙,见缝插针地设置公共交流空间,实现“增加偶遇”的空间目标。比如在创业中心的食堂之间加入一些休闲桌椅,同时利用垂直向的空间,将中间部分的层高充分利用,在与食堂隔开的同时也可以方便学生们在吃饭前后间歇在此讨论问题,提高空间利用率,创造舒适的特色空间。

2.4秉承校园文化初心

校园应该体现每个学校特有的精神状态和特殊的文化内涵。这样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才是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建设校园环境时,我们应该结合高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充分展示和体现大学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校园精神,营造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景观,并且营造将开放性与人文性、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的校园景观。校园文化不能仅限于标语与口号,要从融入生活,融入环境中考虑校园文化、感受校园文化。作为一名河大学子,“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我永远铭记的校训,同时历史长河中前辈们的奋斗史也是我前进的动力,这些若能时时刻刻体现在校园的角落,我想更多的人会筑牢这份记忆,它的形式可以是文化长廊VR展示或是一家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咖啡厅。今天与昨天同样值得记忆,最近发生的西兰花之争,着实体现了河大人的团结,这也是今天网络社会中校园文化的标志,所以以此为出发点,顺应互联网时代,在人文环境中加入西兰花元素,这是一份独有的记忆。

3结语

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不仅对校园环境施加着影响,他们的个性特征中也留下校园物质和文化环境的深刻烙印。在教育家的眼里,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和道德的倾向”(杜威)。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能力尤其与他们所处的校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具活力的年华,学生的求知欲高、兴趣广泛、喜爱参加多种活动。例如各种文化社团、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社交等等。大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必然要求环境的丰富性。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丰富创造出多内容、多功能、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和更加完善的生活辅助空间,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洪伟.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99-100.

[2]王玮.方寸之间有天地——校园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研究和讨论[J].建筑与文化,2020(6):192-193.

[3]郑尹,李晶源.行为模式对大学生公寓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9(11):8-9.

[4]陈帅.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冯丽娟 施瑶 胡佳妮 单位: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