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LPR定价机制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21-05-07 10:38:52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2020年以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降,对商业银行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尤其是对公司信贷业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LPR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视角阐明LPR对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影响,并在应对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LPR下降在短期内会降低银行利润、加大利率风险,随着时间延长,还会影响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结构,进而影响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偏好。因此,在利率下行阶段,本文建议锁定利率、优化资产结构、合理利用资金成本、统一风险偏好、提升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以及稳定存贷利差水平,从而减小LPR定价机制改革对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影响,为银行与优质企业的共同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LPR;改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

一、引言

为了减轻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央行自2019年8月开始进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改革完善,从其实施以来,有关LPR的形成机制和政策逻辑影响等内容受到广泛关注。LPR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实体企业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降低,推动银行间接资本与实体企业需求的衔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有效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例如,盛松成(2019)解读了LPR形成机制,表明LPR期限结构的完善将有助于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吴润明(2019)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揭示了LPR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积极影响,这些都表明了LPR改革将有利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健康化。当前,LPR改革对银行的影响研究也日渐增多,但LPR对银行的影响较为复杂,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影响。曾刚、王伟(2019)的研究表明,LPR改革在短期内会影响银行利润,并随着时间延长,银行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难度会逐渐加大,最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芦爽(2019)也认为LPR改革会使银行利差空间被压缩,从而可能导致银行惜贷。张希、陈轩(2019)的研究表明,随着LPR“并轨”,银行虽可以获得更大的贷款定价自主权,但银行也会面临利差减少、竞争愈发激烈、贷款风险加大等压力。因此,LPR改革对银行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其对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影响研究较少。2020年以来,LPR的持续下降会引起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主要经济体均步入降息通道,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魏礼军(2019)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为应对利率下行对其业务的影响,应努力降低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正缺口,优化全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品种结构和收入结构,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另外,LPR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也会产生影响。杨北京、张英男(2020)认为,银行房贷风险评估能力会受到LPR政策的影响,并建议个人住房贷款中以LPR加减点方式载明借款凭证中利率相关条款以及重定价周期,以确保个人住房贷款业务LPR改革平稳进行。这些研究都表明,LPR改革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意义重大,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关系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LPR改革对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从而能够为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适应LPR改革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LPR定价机制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完善LPR定价机制,正式开启贷款“两轨并一轨”改革,要求金融机构新发放的贷款应主要参考LPR定价,其机制是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作为报价基准加点生成,由18家报价银行独立报价,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这表明了LPR的定价机制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例如,孙国峰、栾稀(2019)的研究表明,银行对债券的定价受无风险利率影响,但贷款利率不跟随无风险利率变动,且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显著正相关,和贷款规模和不良率等显著相关,需要优化LPR形成机制来加强其对银行利率的引导作用。李伟(2019)的研究表明,LPR报价方式发生改变,会进一步增强市场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联动性。本次LPR改革的核心是完善LPR的形成机制,建立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操作模式。LPR改革将会使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市场利率都实现直接与政策利率对接,利率传导的“双轨困境”有望被逐步破解。LPR改革宣告贷款基准利率名存实亡,改变了过去存贷市场由央行确定的基准利率定价而非市场定价的模式,改变了过去存贷利率的变动不取决于资金供求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解决了我国利率市场化主要矛盾是利率“双轨制”的问题。

三、LPR对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影响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LPR形成机制打通了政策利率与贷款利率的传导通道,政策利率的下调将体现为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对于银行公司信贷业务来说,LPR改革将带来较为复杂和综合的影响。一是从短期来看,首先公司信贷业务利差收窄,利润下降。贷款端LPR持续下降,而存款定价机制未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基本维持不变,银行公司信贷业务利差收窄加剧。自2019年8月20日LPR换轨以来,LPR报价持续下行,LPR进行4次下调,预计下一阶段,为支持实体企业,央行很可能继续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力度,将使得银行公司信贷业务利差进一步压缩。其次,LPR持续下行会造成银行利率风险短期内加大,主要表现为重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期权风险加大(期权风险是指当利率变化时,银行客户行使隐含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业务中的期权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即在客户提前归还贷款本息和提前支取存款的潜在选择中产生的利率风险)。一是重定价风险加大。公司信贷业务在挂钩基准利率期间,基准利率调整频次不大,比如2016-2019年间央行基准利率都没有变化,公司信贷业务即使重定价也不会发生较大波动,但挂钩LPR之后,按月调整,且利率下行期间,一旦业务发生重定价将直接降低贷款收益,并且客户会更倾向于选择缩短重定价周期,导致银行短期内产生“重新定价缺口”,即利率敏感的资产和对利率敏感的负债之间的差额使得银行面临重定价风险。二是基差风险加大。即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时间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银行就会面临基差风险,且由于目前LPR有可能处于持续下行阶段,利率敏感性较强的客户(如大中型企业客户)通常会延后提款期,视每月20号的LPR报价情况再安排资金使用计划,一旦某月利率下行,就会间接造成基差风险而带来的利差损失情况。三是存在期权风险。由于此前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许多企业纷纷“借新还旧”,提前偿还未到期贷款转借较低利率的贷款,以降低融资成本。再加上中国对于客户提前还款的违约行为还缺乏政策性限制,因此,选择权风险日益突出。二是从中期看,公司信贷业务资产结构将进行调整。在利率下行阶段,从期限结构看,银行公司信贷业务更偏好发放中长期贷款,拉长新发生公司信贷期限,锁定贷款利率,规避利率风险,导致公司信贷业务整体期限结构变长,从而加大银行期限错配风险。从客户结构看,银行会偏向于向利率敏感性较低客户发放贷款,而压缩对于利率敏感性较高客户(通常为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尤其是对于大型国企、央企客户,银行风险议价能力降低,银行将会寻找一些议价能力偏低的企业,以获取风险溢价,导致银行整体风险偏好上升。从行业结构看,银行会重点选择轨道交通、电力供应、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与银行合作基础好、抗经济周期能力强的行业,在授信准入时进行差异化业务标准准入,对于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的重点支持领域和相关客户,适度放宽业务准入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等刚性指标约束。三是从长期看,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风险偏好变化。贷款利率市场化会迫使银行调整自身风险偏好,随着利差被压窄,被迫下沉客户等级承担更多的风险,追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同时由于传统的公司贷款业务利差减少,银行会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来维持利润,会导致银行公司信贷业务整体信用风险偏好上升。

四、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应对LPR改革的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LPR改革将会对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建议,希望能为未来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适应LPR改革过程提供参考。一是转变经营思路,立足商业银行特色发展。LPR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最直观的影响是商业银行业务利差缩减,竞争更加激烈,靠传统存贷业务经营必将影响商业银行创收。因此,需要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思路,盈利模式从过去的利差主导型转向综合型经营模式。首先,立足特色发展,构建多条线业务综合经营模式。鼓励多条线业务联动经营,打造特色产品、拳头产品,增加商业银行盈利点和核心竞争力。其次,优化业务收入结构,大力发展投行、资管等中间业务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力度,在资产端优化投资策略和资产组合,发挥商业银行牌照优势,联动集团内部保险、证券、资管公司等金融板块,在负债端优化客户结构,加大产品研发和精准营销力度,深挖高净值客户。二是从资产端加大公司信贷资产投放力度,锁定利率,降低利率风险,提升银行整体利润。加快公司信贷投放,坚持应增尽增,保持公司信贷条线收入,同时提高公司信贷整体收益率水平,收益相对较高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维持一定比例,控制低收益资产增长,压降票据、福费廷等低收益资产规模。在当前利率下行阶段,拉长新发生公司信贷期限,锁定贷款利率,规避利率风险,加大重点项目投放,优化贷款期限结构,优化贷款品种,加强线上贷款发展力度。三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引导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首先优化价格管理,对于新发放的中长期贷款予以FTP减免,同时加大定价授权力度,积极探索对优质客户、重点支持领域授权定价机制下沉,并配套建立低利率贷款成本约束机制,支持银行积极拓展中长期贷款业务;其次有效控制经济资本,差异化经济资本管理策略,对于战略客户、高评级客户新发放的中长期贷款予以经济资本系数调节,合理利用成本,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四是统一业务风险偏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聚焦发展优质客户、优质行业,加大前中后台沟通融合力度,形成统一业务风险偏好。加强行业研究和市场判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强行业研究能力并利用外部信息支持,准确把握市场方向聚焦龙头企业,同时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从贷前、贷中、贷后三方面严控增量风险,对行业风险、客户风险提早研判、提早处置。五是从银行整体看,提升风险定价能力,稳定存贷利差水平。灵活管理贷款定价,加强差异化管理和底线管理,做好利率目标管理,合理管控长期限存款利率,保持存款付息率整体稳定。业务发展由规模扩张模式向高质量增长模式转变,增量的同时持续提升资产业务整体收益,同时做好市场和同业调研,灵活调整定价策略,合规避免LPR换轨下的利率风险。

参考文献:

盛松成.解读新LPR形成机制[J].新理财,2019(10):39-40.

孙国峰,栾稀.利率双轨制与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基于垄断竞争的贷款市场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9(11):81-97.

魏礼军.LPR改革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影响[J].中国银行业,2019(11):58-59.

吴润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LPR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25):86-87.

曾刚,王伟.LPR形成机制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债券,2019(9):7-12.

作者:钱俏 丁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