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2021-04-25 10:39:25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将风险管理引入心内科护理管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8例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于鹤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74例、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74例、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风险管理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引入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少于未引入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又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也显著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包括病区管理、护理规范、护理态度在内的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引入心内科临床现实意义显著,可明显控制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进一步改善疗护质量和临床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内科;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医学临床中可能会发生的潜在不安全因素,不确定性强、风险系数高,可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伤残乃至死亡。风险管理指的是一种辩识、发现并处理护理风险因素的管理模式,可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最终达到防控风险,减少损伤,提升疗效的效果[1-2]。本文旨在探究将风险管理引入心内科护理管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特随机选取148例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48例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于鹤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74例、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74例、护理风险管理)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男患者,33例女患者;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56.31±2.20)岁。对照组:44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56.78±2.23)岁,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1.2护理管理方法1.2.1观察组: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护理风险管理。(1)以心内科疾病、临床数据为依据,结合患者疾病特征,分析、探究本科室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并构建相应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紧急事件预案制度。(2)针对潜在风险、护理常见问题提出对应处理措施,加强培训以增强护理人员护理素养,提升护理水平,确保科室内医护人员均可全方位掌握、运用风险防控管理技能,增强护理风险防控的参与主动性,以高效避免突发风险事件;每月定时展开护理风险管理、法律知识宣讲,深化科室内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风险防控意识,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3)重视护患沟通,每日定时和患者及患者亲属实施沟通。掌握、熟练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类沟通技巧,促使患者及其亲属熟知护理风险防控意义及基本操作,提升患者护理依从度和治疗配合度,最终高效预防护患纠纷。1.2.2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心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时落实入院宣教、入院评估;定时查房并展开沟通,解答患者疑惑;药物、静脉输注等基础护理。1.3评价指标(1)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状况、风险事件状况、护理操作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其中,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得分、护理质量得分均利用院内自制评分表获取,分值0~100分,得分与操作水平、护理质量成正相关。(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无效、一般、见效、显效四个层级。其中,患者疾病病症未得到好转乃至加重则为无效;患者疾病病症有所减缓,但精神、体力恢复较小则为一般;患者疾病病症已见大幅改善,且精神、体力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则为见效;患者疾病病症完全消失,精神、体力完全恢复则为显效。临床有效率=(一般例数+见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3)患者护理满意评分利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评测表获取,涉及病区管理、护理规范及护理态度3方面,各方面分值均为0~100分,得分与满意度成正相关。其中,不满意:0~59分,满意:60~80分,非常满意:81~100分。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患纠纷、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操作、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7.30%VS90.5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包括病区管理、护理规范、护理态度在内的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护理临床中,因不确定性因素而影响救治效果,进而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伤残乃至死亡的护理不良事件则被称为护理风险事件[3]。近些年来,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愈发升高、维权意识越发增强,人们对医学临床的护理要求也与日俱增,但同时,受多因素影响各科室护理风险也不断增大,诸如心内科[4]。护理风险事件频发的影响因素较多,比较常见的有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法律意识淡薄、护理操作不规范、药物器械管理有缺陷及患者自身病情、合并症等。护理风险管理全程以风险防控为原则,建立健全完备化的护理管理机制,分析、规避并采取措施应对护理风险。重视风险管理培训、严格规范操作、增强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再配合高效疗护水平,可明显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引入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少于未引入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更高。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未引入的对照组患者进一步验证了护理风险管理,可通过定期展开护理培训,规范护理操作,增强护理主动性,最终达到改善临床效果的目的。此外,观察组患者包括病区管理、护理规范、护理态度在内的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更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护理风险管理可直接提升护理水平、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临床疗效,也可间接改善患者映像,提升临床满意度程度。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临床潜在护理风险较多,涉及患者自身、护理人员素养、护理管理制度多方面,会对临床疗效造成严重威胁。而将护理风险管理引入心内科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控制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进一步改善疗护质量和临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雨晨.分析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9(10):279-280.

[2]黄妙琴,张建华,劳素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2):168-169.

[3]廖敏.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健康周刊,2018(15):257-257.

[4]叶慧.PDCA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99-101.

[5]红花,杨秀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心内科护理安全和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6):388-388.

作者:徐军晓 单位:鹤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