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的不利影响

2020-12-05 11:0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本文从电视媒体的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新媒体凭借其娱乐化、碎片化以及可移动性与较强的公众参与性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传统媒体受众。而反观电视媒体,其传播渠道封闭且单一,接收终端较大而不灵活,信息采集来源狭窄,从而造成了电视受众持续减少,广告收入每况愈下和电视人才大量流失的局面。基于此,本文认为电视媒体应积极做出应对,一方面,应继续做优做深媒体内容,为公众传播优质的信息;另一方面,应积极拓展版权业务模块,强化中华文化节目。同时,对于未来还要准确定位转型方向,把握5G发展机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电视媒体;5G转型

根据2019年8月30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发展网络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人,目前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61.2%。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之一便是新兴媒体的产生。新兴媒体概念与传统媒体相对应,指的是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媒体。新媒体的产生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在中国最近几年,新媒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电视这种传播媒体。人类历史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由此便可以看出在传播媒体上的更迭发展。电视在未来会消失吗?可以肯定的说,不会消失,但是电视媒体原本的传播地位将不复从前。就像报纸一样,虽然其信息的传播作用已经大大下降,但却仍然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电视媒体也会在历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虽说电视媒体的地位已经如此,但在这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较量当中,电视媒体仍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到来,适时地进行自我革新,在未来5G的进程当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本文将首先析与传统电视媒体可比较的视频类新媒体,剖析其优缺点。然后,分析新兴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针对前面的分析,为电视媒体提出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新媒体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迅速地占领了当下的媒体市场,网络视频、手机短视频等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的视频形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9年8月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7.59亿,占网民整体的88.8%,其中长视频用户规模为6.39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网络视频还朝着内容的针对性与专业性的方向发展,并且正逐渐形成以网络视频为主的娱乐生态,涉及小说、电影、游戏、商品、旅游等多个领域。网络视频的发展一边将人们从客厅当中解放出来,一边对电视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广告收入持续保持增长,但广播电视传统广告收入下降,网络媒体广告收入大幅增加。以上收入状况的对比更是证实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差距正逐渐减小。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视频类新媒体的特点。1.新媒体移动性强。新事物的产生往往是依靠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当中,既包括互联网软件的发展,又包括像手机、平板等硬件设备的升级。视频播放终端已经由过去几十寸的电视屏幕,缩小到十几寸的电脑屏幕,目前已然发展到了只有几寸的手机屏幕或平板电脑的大小。这种视频播放终端屏幕的不断缩小带来了受众移动观看的可能性,使得人们不必再局限于客厅当中,观看视频可以出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的任何地方,时间与内容也可以自由选择,新媒体给受众带来了更强的自主操作性。另外,4G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速度的提升使得视频在线观看,甚至是直播这种方式得到了支持,延迟、卡顿的消失极大的提升了用户观看的体验感,也帮助了视频类新媒体的发展。2.内容走向娱乐化。对电视媒体冲击最大的无非是网络视频和手机短视频两类,这两类视频形式使得视频的发展方向更具娱乐化和随意性。首先,对于网络视频来说,一些网络视频平台,比如爱奇艺、优酷等等,主打的是真人秀、电视剧这种偏向娱乐化的节目,因其播放时间随意,播放设备的可移动性较电视灵活,由此吸引了大量受众。其次,对于手机短视频来说,更是迎来发展的春天。网络直播、手机短视频审核更为宽松,用户可以自由自主制作视频,增加了用户的参与度。在这个节奏变化迅速而又焦虑的社会,娱乐性总会给受众带来一丝放松。因此,视频的娱乐性更能够带来关注度。3.传播方式碎片化。当信息传播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人们便进入了碎片化时代。这种碎片化既体现在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也体现在受众时间的碎片化,碎片化的时代是由经济和技术的共同发展所带来,是社会进程的一部分。媒体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恰恰迎合了受众时间的碎片化,是受众当下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工作之余,通勤用餐,处处可见。新媒体这种方式的诞生增强了信息供给与受众需求的相互依赖程度,这也是新媒体能成为当下流行媒体的原因之一。4.公众参与性强。在原来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多是从电视、报纸上接收信息。如今,4G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个人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1],这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每个人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更强。与以前网络尚未发达相比较,由电视等媒体制造传播信息,受众被动接收信息,传播过程大致就此结束。现在在自媒体时代传递过程中,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再加工。第二,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直播这种传播形式促使了一大批新媒体主持人的产生,大大增加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数量。

二、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新媒体因具有以上几个符当下时代特点的优势,迅速成为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视频传播方式,吸引了大量受众选择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威胁。具体来说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不利影响。1.传播渠道封闭单一。网络视频的出现提升了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视频播放当中的“弹幕功能”就是其中的代表。相比电视媒体,其传播方式则显得封闭且单一[2]。而且,观察当下的新媒体传播平台,都不自觉的加入了“评论”功能,这些功能的设置都有助于人们释放表达的欲望,希望能够参与到事件新闻的发展过程当中。然而,这一点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是无法实现的。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是点对面单向式的,人们往往只能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存在。这种封闭的传播渠道必然会被追求互动感的受众所抛弃。2.接收终端笨重固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终端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智能手机的出现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另外,平板电脑、超薄笔记本电脑等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些工具打破了人们接收信息地点的限制,这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又是一大冲击。众所周知,电视虽然因其具有较大屏幕能够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但是,也同样因其笨重的主机而只能将人们局限于客厅或卧室当中,使得人们在接收信息的灵活性上大大降低。3.信息采集范围狭窄。媒体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而要实现信息的传递只有载体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生产在整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中承担着首要任务。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扩展了信息的来源,在互联网不断完善的今天,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在这一点上电视媒体是远不能及的。通常来说,电视媒体常常作为官方宣传媒体而存在,承担着引导正面社会舆论的职责。因此,其对于信息的来源监管格外严格,信息涉及到的领域更为严肃。这对于当下追求娱乐化的人们来说,必然有其不利的一面。4.电视受众持续减少。新媒体凭借其独特的传播路径使得电视媒体的原有受众大量流失,尤其是以15—24岁的青少年和年青人为主。因为这一部分人较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进而容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然后,受众自这两个年龄段向两端逐渐减少,这一部分年龄段的人处于互联网的学习阶段,因此受影响较小。最后,高龄人阶段拥有充足的时间观看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较为忠实的受众,对于电视媒体的依赖性较强,这也使得电视媒体受众呈现高龄化的态势。5.广告收入每况愈下。在广播电视行业当中,广告收入是其整个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广告收入持续保持增长,但广播电视传统广告收入下降,网络媒体广告收入大幅增加。其中,电视广告收入958.86亿元,比2017年(968.34亿元)减少9.48亿元,同比下降0.98%;网络媒体广告收入491.88亿元,比2017年(306.71亿元)增加185.17亿元,同比增长60.37%,占广告收入总额的比例从18.57%提高到26.38%,网络等新媒体广告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广告商无非看重的是流量,只有将广告投入到一定数量的受众面前,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收益。大量电视媒体受众流入新兴媒体必然导致电视广告收入的下降[3]。6.电视人才另谋高就。在电视媒体的观众与广告收入减少的持续发酵下,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电视媒体人才的流失[4]。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央视、地方卫视中的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纷纷进入视频网站便说明了这种情况。一面是电视媒体的发展前景堪忧、管理理念落后,一面是新兴媒体的欣欣向荣与丰厚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悬殊环境的比较之下,带来的必然是传播人才从传统媒体流向新媒体领域。

三、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

从以上新媒体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对于传统电视媒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来看,站在电视媒体的角度,一方面,要把握住自己电视媒体的立场;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这个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积极转型。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提出电视媒体的转型建议。1.做优做深媒体内容。媒体纵有千百种形式,最为核心的东西仍旧还是内容[5]。做好内容,是每一种媒体形式都应考虑的重要部分。比较媒体行业中各种流行的视频节目,只有那些具有独特内容的节目才能够长期存在。哗众取宠的东西,只能是昙花一现,瞬间消散。不得不承认,低俗、无营养的东西多如牛毛,这也反应了当下浮躁的时代特点。一方面,电视媒体应及时站出来,矫正当下略显低俗化的文化传播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浮躁的时代终将会随着人们素质的整体提高而变得沉稳,好的内容终会被选择。2.传播优质社会信息。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类,迟早会像报纸、广播一样让出媒体的主导地位,但是,其作为新闻传播的方式不会消失。面对网络媒体娱乐性的竞争问题上,电视媒体占据诸多不利。因其受众的年龄段更为宽泛,审查要求也更为严格,内容的制作必然不能与新媒体的制作一样“自由”。然而,网络信息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人们对于其可信度的质疑也越来越大,开始追求信息的可信性与权威性。电视媒体可以依靠其信息获取的权威性与专业性以正视听,拨清媒体传播中参差不齐的信息。因此,电视媒体大可放弃对于信息广度的追求,转而做优质的内容,依靠其独有的权威性捕获人民大众的眼球。3.拓展版权业务模块。目前,我国法制化进程已有了较大推进。在2010年完成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第二次修正,并且还在继续完善过程当中,这大大促进了人们版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广播电台、电视播放、录音录像等形式的版权保护有所加强。在这种环境下,一方面,提高了视频版权的保护,强化了审查力度,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可以由此利用好其具有的版权,通过电视媒体播放稀有版权资源的节目,比如说国内国外重大新闻的转播、国际重大赛事的转播等等,依靠其独有的版权资源,更好的吸引受众群体,实现收入的增长。4.强化中华文化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台播出的“春晚”一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于春节的一份独特印象,看春晚也是不少中国人乃至华人过春节的一个专属活动。另外,同样也是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成为了春节假期茶余饭后的话题。这些节目的播出既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加深了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在传统文化节目方面的制作,电视媒体做的极为出众。因此,电视媒体应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打造全方位的文化类节目,加强人们对于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视,提升文化自信,带动人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5.定位未来转型方向。在移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一个传统媒体都应积极面对,而不应坐以待毙。将媒体自身的传统优势与互联网相结合[6],打造出独特的媒体平台。在这一轮发展的浪潮之下,对于电视媒体的发展,本文提出可以改进的两大方向:一是传统电视节目应坚持播放,无论何时,电视节目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其权威性是老百姓可以获取准确信息的保障,严格的节目审查制度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在此基础上,推广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相融合。二是,对于手机短视频这种形式来说,从其拍摄的角度来分析,展示时间短、内容浅显或空泛,其面向的对象只能通过手机或平板观看,缺乏沉浸式体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现场体验,这一点从不断增加的旅游人数和现场演出的参观人数便可以看出。因此,电视媒体不妨打造现场节目,更多的去营造节目现场体验效果,使得现场体验成为其主打的亮点。6.把握5G发展机遇。当下最为时兴的词汇就是5G。目前5G尚未大规模商用,便早已提出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口号,5G的到来势必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4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新媒体已经给电视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不过,仔细想来,仿佛更多的是由4G网速的提升所带来的新媒体的发展。而就目前5G的预期应用领域来看,相较于4G不仅仅是速度上的提升,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立体化的渗透,一种传播场景的转变。针对5G未来的特点,本文认为有这样几个特点:云操作性、物物互联性、个人操作性,这三个特点既独立,又相互联系。5G凭借其强大的传输能力,使得原本的运算方式得以在“云端”处理,使得个人的操作性、参与度更强,并通过物物互联,将视频这种形式嫁接到任何一种移动端上。无论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各行各业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产业或将诞生,对于传统产业势必带来一轮新的冲击,电视媒体行业也将如此。现在,电视媒体应结合5G的三大特点,积极自我革新,创造出适合5G环境的业务,并结合受众需求,抢占5G新兴媒体市场,抓住5G技术的更替机会,融合发展电视媒体。

参考文献:

[1]卢迪,邱子欣.5G新媒体三大应用场景的入口构建与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7):7-12.

[2]蒋宏.新媒体环境下看传统媒体的盲点及策略[J].新闻界,2006(04):8-9+7+1.

[3]孙宜君,王建磊.论融媒时代电视传播生态的嬗变与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3):34-40.

[4]杜友君,李淑美,李人杰.产品循环发展理论视阈下电视媒体的融合创新[J].新闻记者,2018(10):93-96.

[5]冷凇.从“融”到“合”:论电视艺术新媒体化的“四维驱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1):103-107.

[6]陈淼,王云峰.当前互联网对电视媒体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9):12-15.

作者:孔子元 单位:上海证券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