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变革分析

2020-12-03 15:0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由于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替代了传统金融模式。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来,互联网金融时代为其带来了巨大变革。虽然互联网金融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全面的发展局面,但其存在高风险性,所以国家需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监管力度,从而保障商业银行能够合理发展。法律监督体系能够较好地保证互联网金融,加上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从而强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为我国市场提供一个能够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分析了现代互联网金融时代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最后为商业银行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改革提出几点有效策略。

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变革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为商业金融业务提供了全新发展状态。互联网金融逐渐渗透到了金融领域的各个环节当中,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发展,但同时也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打击,引起了一阵互联网金融改革的浪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做好迎接这场“浪潮”的准备尤为重要,因为其管理制度较为固定,规模较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背景下,改革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商业银行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全面推动金融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和主要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自从1995年开始,在美国成立了第一家网络银行,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第一阶段。该网络银行包括的业务有网上保险、证券以及网上银行等内容,其发展迅速,很快就覆盖到全球各地。我国也在1997年推出了招商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在2001年开始,十几年的时间内,互联网企业利用高科技技术以及大量的客户逐渐拓展到了金融行业,这是发展的第二阶段。从2012到现在,互联网金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衍生了很多其他形式,例如第三方支付、P2P等新型经济模式,给各行各业之间建立了互动的平台。在这个第三阶段,市场竞争压力变大,企业之间都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内容。1.众筹平台。众筹顾名思义,就是需求人在网络平台上面以预购或者是团购的形式,向人们筹集资金。其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初始创业者,其中包括了小型企业家、艺术家等。众筹能够为初始创业人或者部分非营利性组织筹集资金,一般融资的门槛也较低,数量较大,额度较小。众筹是一项全新的筹资手段,初始创业者只要将策划好的项目上传至互联网平台,预先设置好想要筹集的资金和时间,那么在官方审核通过之后,在目标时间内达到相关的筹集金额,就算是众筹成功。创始者方可以拿到所需要的资金,同时也会给投资方一定回报,而互联网平台则收取部分服务费用。2.P2P网贷。该网贷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个人的融资,借出资金的一方可以利用互联网对资金流向进行追踪。P2P网贷以小额贷款为基础,利用社会的闲置资金提供给需求者,从而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据统计,国内形成了将近500家P2P网贷平台,但是由于信用环境不良好,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由于贷款人大多数都是用于小型企业的发展,并非经济稳定的工薪阶级,这样就加大了还贷风险。其次互联网平台具有虚假性,出借人不愿意将现金随意外借。这些问题都制约了P2P网贷的进一步发展。3.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给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以及安全性高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现在支付宝也成了我国国民首选的支付手段。支付宝刚开始建立之初,就以人们的信任为发展核心,从而为电子商务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网络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用户和支付宝之间在互联网平台上面构建了互相信任的空间,支付宝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新进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它成为支付体系。4.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就是将物流、信息以及资金聚集在一起,包括现代互联网平台金融,其中有P2P、C2C等,以及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只要能够掌握大数据金融的运行核心环节,就能够得到其运行利润。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影

(一)使传统商业盈利方式发生波动。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稳定发展下,不论是在资金成本、信用成本上面,还是在政策支持、客户资源方面,都比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要多占优势。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下,很多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实现了互联网经营,这样就使得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推出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获得大量的新老客户资源,并且与客户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不断扩大金融产品的影响能力。各种非银行的金融单位还用过很多方式获取金融招牌,例如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虽然不是银行,无法获取储户资金,但是能够凭借支付资金的沉积,形成巨大金额优势。所以商业银行的客户不断向着这些非银行金融行业进行分流,导致其资金受到威胁。(二)引起思维改革。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核心影响就是使其经营思维发展变革。互联网金融和传统的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没有烟火气息的“战争”,本质上就是互联网新思维对传统金融思维的影响和变革。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移动支付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方式,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消费者成了中心,原本都是客户被动去接受金融服务,现在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并且随时做出调整。传统的银行服务可能存在交易信息不流通,客户认为与银行之间地位不平等,而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信息公开透明,客户能够实现平等交易以及个体化制定金融产品。(三)促使金融产品发生创新。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可以迅速发展,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其创新密不可分。自从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以来,以马云旗下的阿里电商来说,其中就包括多家互联网平台,例如腾讯社交平台、百度平台、阿里电商等,这些平台均包括线上支付服务,投资理财、商务服务等内容,客户可以自由选择多种金融产品,例如支付宝、阿里小贷以及余额宝等。这些互联网金融商业服务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商业银行对其金融产品进行改革。转变传统的运营模式,针对精细化经营,将客户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进步发展。

三、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进行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接受时代发展,加快思维转变。互联网金融不管是在信息处理、支付手段、资源分配分方式,还是在信息来源上面,都和传统的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差别。信息从原来的证券市场变换成社交网络、物联网等,数据也从原来的固定格式化,变成了灵活动态化。贷款交易、理财产品的发放都是通过网络直接实现,省去了中间的人工处理环节。基于此,商业银行需要变更传统的思维观念,打破传统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强化大数据的应用,推动经营模式转型。(二)强化互联网信息技术。想要进一步促进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就要加强对其的技术建设,在各项稳定技术的支持下面,打造符合现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科学支持体系。银行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信息硬件以及软件的开发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引入国外的先进设备,从而来弥补我国在科技上创新上的不足。可以从产品的研发和结构体系、风险评估多个方面入手,按照实际需要,快速研发金融产品,让客户的体验感不断提升。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从创意产品收集一直到方案落实结束,都能够得到大力技术和资金支持。银行还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应用构架,实现开放灵活的云系统,提高数据服务的质量,联合外部企业构建大数据交流平台,同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为互联网业务的开拓和创新提供保障。通过增加金融体系内部的稳定性,监督好网络营销,提前制定好风险预防方案,避免无法及时处理紧急发生的互联网金融问题。全面提高互联网的金融安全模式效应,从而来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三)全面融合,积极参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当中,不能故步自封,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大力建设以开放性为主的服务交流平台,利用自行建立的电商平台或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将电子商务与传统业务全面融合,建立以商务、生活服务以及集资一体化的生态圈,不断扩展业务。另一方面,将移动应用作为业务拓展的核心,整合内外部的主要资源,让客户利用掌上银行APP,进行资金移动、购买金融产品。构建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实现移动化金融商务圈,让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感。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向客户提供线上和线下两方面服务,利用移动位置服务体系,实现对其他渠道的认证功能,辅助用户进行交易。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不断补充线下服务的不足之处。找准定位,通过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联盟、参股等方式,加强双方的合作,取长补短,实现稳定的金融产业链。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改革的实施可以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制约其进步发展,导致不少风险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到了实际商业银行实施改革和转型的开展效果。在这些问题下,我国经济难以得到稳步发展,所以,国家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联合各个相关单位以及企业,全面开展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处理好互联网金融时代给传统银行带来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规章制度,从而能够为实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制度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彦松,郭婧琳,周凯,齐琼.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研究[J].知识经济,2020(16):52-53.

[2]刘碧君.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模式[J].时代金融,2020(11):17-18.

[3]潘青.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研究——来自英美两国的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3):87-91.

[4]胡瑞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措施探索[J].商场现代化,2020(04):112-113.

[5]张一阳.互联网背景下股权融资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28):132-134.

[6]刘虹.试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风险监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9):31-32.

作者:王会芹 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