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当代绘画在空间展示的剧场性策略

2022-03-09 21:4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众多新兴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它们凭借新颖的视觉语言与空间体验吸引着观众。互联网时代,动态视觉快速普及。绘画艺术作为古老的艺术呈现方式之一,不仅面临着今日新兴艺术的挑战,而且其静态视觉的特点又使当代观众没有过多驻足欣赏的耐心。本文主要探讨改变当代绘画空间展示的策略,以期重塑观众与绘画的观览关系,让观众在绘画展览中获得更多维度的体验。

[关键词]空间展示;当代绘画;展示设计;艺术展览;剧场性设计

一、当代绘画与空间展示

当代绘画经由20世纪的先锋探索发展至今,自身形式语言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突破单一的媒介走向复合媒介”,面貌已经不能一言以蔽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基于“在三维空间中,侧重于二维呈现,并且多以传统绘画媒材做图像表现的特点,去甄别当代绘画”。“一件艺术作品,或一座建筑,不可能存在于真空里,它是整体环境的产物。这种环境是一种社会的和文化的体系。”空间展示即H.H.阿纳森指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体系”形成的显像成果。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狭义空间展示,基于艺术作品,对已有的空间进行重新分配、物质性塑造、光线渲染与调整,最终能形成艺术作品的展示空间。绘画自诞生以来即与空间展示密不可分,二者在历史长河中也呈现出多种形态,如洞穴空间与绘画、宗教空间与绘画、沙龙空间与绘画以及白盒子空间与绘画。

二、剧场性

20世纪60年代,剧场性作为艺术批评术语,被美国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在《艺术与物性》中引用。弗雷德以现代主义的“在场”批判当时极少主义作品中关于剧场性的倾向──“关注观看者遭遇实在主义作品的实际环境”。“剧场性”一词源自戏剧文学,因时代观念作为术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释疑。《中外剧场性概念的偏失与辩正》一文对戏剧中的剧场性概念做了一个相对客观的阐释:“剧场性所显示的实际上是以受众为本位的戏剧理论视野。”依据受众本位的剧场性特点,反观弗雷德在历史局限中的现代主义批判立场,我们可以归纳出当代绘画在空间展示中的剧场性理念──关注观众与绘画相遇的环境以及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分析绘画展览中拥有剧场性特点的案例后,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两种剧场性策略:其一,改造空间,塑造绘画新的观看方式与视觉体验,增强观众的剧场性体验;其二,在特定的空间情境中进行绘画展示,提升观众的剧场性体验。

三、剧场性策略

(一)重塑空间展示形态

当代绘画展览给观众留下了单调、刻板、体验性不足的印象,原因有二:第一,绘画自身的突破性不能为观众提供新视觉体验;第二,白盒子式展览方式僵化了布展思路,也让观众形成了绘画展览单调、刻板的印象。在剧场性策略中,以重塑空间展示形态为思路,我们至少能发现两种展示方式:在展示空间中嵌入第三种构造,打破绘画与观众的观看关系;从绘画自身对空间的影响中异化观众与绘画的观看关系。马歇尔·杜尚于1942年策划的展览“超现实主义的最初文本”是空间展示中嵌入第三种构造的典型案例。30位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放置在临时墙面上,展览空间却被杜尚个人的装置作品《16英里的细绳》缠绕。观众与绘画之间的正常观看方式被间隔的绳子打断。在此展览中,杜尚至少通过两个层次为观众塑造了空间展示的剧场性体验:首先,观众进入展览空间,洛可可式的房间除了绘画,还有缠绕的白色细绳。非常规的空间布景造就了一种超现实主义意味。其次,当从空间布景的视觉转入与绘画作品对话的环节时,观众透过细绳观看绘画作品,会形成具有障碍性的观看方式。虽然不能尽览画中内容,但反常态的观看体验与展览主题、空间场景的共振能激活观众新的体验,为观众进一步进入绘画内部提供了有效语境。此案例距今已经接近80年,杜尚通过在空间与绘画之间嵌入第三种构造,不仅为空间展示提供了新思路,还为观众与绘画之间创造了非常丰富的剧场性体验,这是非常珍贵的。创作者可以异化绘画与观众之间的观览关系,从反常规的空间、视觉体验为观众在绘画展览中制造剧场性体验。这种方式可以从创作阶段起就对绘画的空间展示尺寸、媒介进行一定的预设。创作者也可以在布展阶段处理绘画放置的空间形式,如制造悬空等反常规的展示方式。罗伯特·劳申伯格、安塞姆·基弗等艺术家虽然对此做了大量的尝试,但是主观上仍然以绘画探索为主。法比安·马洛科奥是意大利籍艺术家,他在艺术探索中有意识地让绘画走入空间。他于2000年创作的《油漆工的故事》是一件高约4m、长约100m的绘画作品。这件作品除了非常规尺寸外,画面应用了大量的幻影符号与厚涂颜料。马洛可奥在展出这件作品时,经常让作品在展览空间中形成有机形态,让绘画本身重构空间。观众进入展览现场时,第一时间就打断了对绘画展览的认知。观众必须跟随作品形态,在空间中移动观看。但是,这件绘画中拥有大量的幻影元素与绘画细节,观众需要停下来仔细观看。近似平移摄影机式的连续观看又时常被画面的细节打断,给观众带来另类的观看体验,这也是剧场性的体现。当然,绘画与空间展示结合并非形式主义,而是辅助阐述了这件作品名称中关于“故事”的概念。异化绘画与观众关系的方式需要创作者从单纯的画面控制转移部分精力到空间展示的控制上。创作者要让画面、空间和题目成为作者艺术观念的整体传达。这种展示方式不仅给观众提供了新的剧场性体验,也避免了形式主义的空间展示。

(二)在空间情境中展示绘画

东西方宗教为了教化民众,经常在一定情境的空间中以绘画宣扬教义。观众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文化,就如同戏剧铺垫完情绪后将故事直接推向高潮。奈良美智是日本当代艺术家,因笔下孤单邪魅的小女孩赢得了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喜爱。2001年,奈良美智在日本横滨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Don’tMind,IfYouForgetMe”时,在美术馆空间中放置了一间由创作场景陈设的小屋,绘画则被随意张贴在场景的旧水泥墙面上。观众从小屋入口进入内部,狭小低矮的空间造就的安全感、泛黄的灯光、凌乱的生活场景以及随意张贴的绘画便映入眼帘。此时,两个情境转换形成强烈对比,为观众营造了剧场性体验。此外,随着观众进入小屋,他们的思绪也已经被带到艺术家创作的情境中。以此为基础,当观众目光停留在画面时,图像中传达的主题将会被观众的情绪无限放大。这次展览的观众总数接近十万人,打破了日本国内当代艺术展的参观人数纪录。2006年后,奈良美智与设计团队GRAF共同制作了“AtoZ”系列展览,他以空间情境展示绘画的手段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特定空间情境中展示绘画的策略如下:首先,绘画必须具有强烈的主题性;其次,通过准确的材料语言将绘画主题转换成空间情境的装配语言。如果能够在产生强烈对比的空间语境中进行置换,那么必将为观众提供更多层次的剧场性体验。

四、结语

如今,绘画艺术已经由精英阶层专属走入公众生活,它面对着拥有丰富动态视觉经验的观众群体。当代绘画艺术家必须将空间展示纳入艺术创作视域中,并且根据自己的创作主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反之,如果绘画艺术家不能与时代的脉搏共振,那么绘画艺术终将沦为资本的玩物。

参考文献:

[1]颜宇.当代绘画展示方式的改变与发展[D/OL].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8.

[2]H.H.阿森纳.西方现代艺术史[M].邹德侬,巴竹师,刘珽,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M].张晓剑,沈语冰,译.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3.

[4]刘家思.中外剧场性概念的偏失与辩正[J].文化艺术研究,2011,4(4):150-157.

[5]潘力.奈良美智:一个人的独白[J].美术观察,2011(7):121-127.

作者:杨朔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