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

2021-08-04 15:3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在最近几年,互联网之风快速兴起,在各个领域都享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推动整个时代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功能优势也逐渐得到彰显,给教育事业营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为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顺应教改潮流,加强互联网载体的有效开发与科学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新颖、高效的生物课教学体系,打造富有活力的生物课堂。文章主要围绕互联网支撑下高中生物在教学实施方面所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有效分析,并积极探索全新的授课模式,以及做好今后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高中学段全面组织生物课育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学科发展的特性,加强互联网载体的有效开发与合理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全新的授课模式。让高中生能够在新时代拥有全新的生物课学习环境,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基础生物知识的有效内化和吸收,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在生物课上的综合能力。在今后具体落实生物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以互联网为支撑,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让生物课堂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二、“互联网+”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体系,其所包含的学科以及技术具有多元性特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技术逐渐呈现出现代化、智能化的特征,并在教育事业中受到广泛性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育领域,呈现出显著的功能优势,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支撑的教育环境下,生物教师可以在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掘和提炼重要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资源有效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构建的知识体系更加全面,贴近素质型人才培育的实际需求。同时,“互联网+”在信息整合形式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将其有效地运用到生物课教学当中,能够让课堂环境和氛围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整个课程学习活动中表现更加自主,更加活跃,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先进载体的助力下高效完成对课程基础内容的探索与实践,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确定新时期的学科教育发展机遇之后,生物教师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互联网载体的有效开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授课模式。

三、“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索

(一)依托网络,搜集生物文化

对于高中生来讲,生物课中所包含的知识是复杂且抽象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文化观和生命观,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与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互联网载体的有效开发。将“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到教学组织当中,借助网络搜集与课程内容比较贴近和相关的重要资料,介绍生物文化,研究进程以及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等,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生物概念的过程中,能够在文化储备的支撑下加深对其生命内涵的认知,也能够让其在文化拓展的过程中,积极学习著名生物学家身上所具有的优秀科学品质,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端正自身对待课程学习和探索的态度。以“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章节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形成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识,可以在网络的助力下有针对性地搜集文化资源,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科学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列举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科学与文化的支撑下,进一步明确接下来需要探究的课程内容,树立精准的学习目标。

(二)借助多媒体,构建直观情景

多媒体是当前教育领域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功能突出的现代化教育载体,所呈现的联网功能也比较显著,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技术产物。在生物课上,教师为了转变以往比较生硬和枯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并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探索当中,需要重点加强对多媒体所具有的辅助功能进行有效开发,也借助其所具有的信息整合、模型构建以及情境创设等功能,对课程的知识呈现方式进行有效转变。并改善和优化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较强的积极性。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在教学期间如果单纯针对基础生物概念进行灌输,则很难实现学生思维逻辑有效启发,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基础概念与核心内涵。因此,为转变和优化生物课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加强多媒体的科学运用,合理构建模型,并在课上进行直观展示,模拟流动镶嵌模型的作用机理,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就具体的生物学特征和规律进行有效总结与分析。

(三)基于白板,进行重难点解析

在“互联网+”的育人大环境下,教育领域衍生出许多先进的教育软件和载体,其中白板所占据的地位比较突出,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功能,既包含了传统板书教学的功能,也包含了现代化载体情境创设的功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生物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针对白板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重难点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剖析,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与逻辑梳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基础生物知识。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为例,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只管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机理以及具体的生物学流程,让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也可以在白板的助力下将其与呼吸作用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精准记忆基础知识,避免出现理解歧义和偏差。

(四)基于信息化载体,构建虚拟实验

对于高中生来讲,在生物课学习的过程中,实验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挑战性。在实验教育领域,有部分实验对师生来讲因为实验室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在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实验知识,保证学生在实验方面所具有的知识面更加全面,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实验思维,教师需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重点加强教育载体的有效开发。针对重难点实验合理开发信息化技术载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虚拟实验。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示实验的材料、设备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流程,让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具体的实验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深入总结与探索,让学生能够对实验原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生物特征加深理解。例如,在高中阶段,教师在组织“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过程中,因为该实验周期较长,并且受地域和季节等因素影响很大,在操作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制作虚拟实验,模拟实验流程,直观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在面对复杂实验时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其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

(五)基于教学软件,拓展智能空间

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生物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努力跟上教改的步伐,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做出革新,要认识到现代化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并在学校现有资源的支撑下加强对教学软件的科学运用,在课堂常规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加强智能化教学空间的有效开发与拓展,从而保证所构建的育人环境更加开放和多元。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尤其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载体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有效践行停课不停学,部分学校开始借助钉钉、腾讯课堂等软件开展远程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物教师需要认识到线上授课所具有的优势,并在今后的教育领域,利用教学软件所具有的功能,积极构建和拓展智能教学空间,通过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完成教学与辅导。例如,在围绕“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组织授课期间,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慕课、钉钉等载体开展直播授课,通过远程教学带领学生共同对相关生物概念进行有效分析。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云校家等软件的支撑下,针对生物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网络等平台自主搜集相关的生物学资料,例如杂交育种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所呈现的育种效果。同时也可以设置在线交互体系,引导学生之间就课程学习以及作业探索经验以及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有效讨论和分享,师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线上载体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将教师所具有的辅导职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六)基于信息媒体,创新课堂评价

在一个完整的生物课教学体系中,课堂评价所占据的地位十分显著,同时也是影响课堂反馈和反思的重要载体。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评价环节的优化与调整。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上进行合理优化。首先,需要针对学生在生物课上的综合学习表现进行直观评价,可以将微课功能进行有效开发,针对学生课上学习表现进行微课视频有效录制,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分析学生在课上表现以及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反思,或者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分享和总结学习经验。同时,加强生物作业和试卷的直观呈现,在多媒体的支撑下具体呈现学生作业和试卷成果,并带领学生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不仅如此,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生物教师在授课期间需要关注学生档案的建设。积极构建电子档案,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物课综合学习表现进行整理,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判断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能力建设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科学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推动生物课教学向着高效和高质方向实现深入发展。

四、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发展展望

(一)构建生物课程资源数据库

在生物授课领域,教师需要认识到“互联网+”所具有的助力作用,树立良好的大数据思维意识,在先进载体的支撑下,针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效构建数据库中心,为今后的教学活动规划设计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储备基础。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搜集相关的生物文化,例如借助网络平台搜集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研究故事,以及当下不同领域所呈现的生物学工艺和技术手段等。然后以微课的方式进行资源全面整合,将课外的相关文化素材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科视野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时在构建数据库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信息检索服务功能进行优化设置,加强资源分类,设置智能检索服务,方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生物知识,并高效完成对课程的实践和探索。

(二)加强师资信息化素养建设

为了让生物课教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变革趋势,生物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丰富自身在信息化教育领域的知识储备,强化技能基础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的信息化素养,从而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载体对生物课程进行规划设计,让课堂呈现出全新发展面貌。首先,新时期的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进行革新。要跟随时代的脚步,顺应互联网的变革趋势,将信息化的育人思想深入地贯彻下去。之后,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当中,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深入调研探索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通过自我反思分析目前在信息化教学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开展生物授课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合理调整。不仅如此,在互联网的育人背景下,生物教师需要协调好传统与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在注重开发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授课方法的优势,在为学生构建直观情境,改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可以针对基础的生物知识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生物概念的实质。

(三)积极完善和优化现代教学体系

为了推动生物课程在“互联网+”的改革背景下实现深入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在具体的教育体系上进行有效改进和完善,从而全面提高课程育人体系与互联网发展环境之间的适应性,也能够让高中生接受更加良好的生物教育,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学科素养获得有效开发和提升。首先,教师需要就当下应用范围广以及具有一定助学优势的教学软件进行有效整合,加强钉钉、腾讯课堂以及云校家等软件的应用,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现代教学体系,对具体的育人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课学习氛围。比如说,在钉钉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开展直播教学,通过可视化教学将基础的生物知识有效地渗透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师生互动。同时也可以深入开发教学载体所具有的功能,如利用群讨论,组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探究当中,或者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科有关的公众号和线上讲座,让学生在掌握课上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拓展知识面,发散生物思维,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物观念。

五、结语

依前所述,在生物课上,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关注当前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方面所呈现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以及授课的模式上进行有效的革新。在教学期间需要积极开发全新的授课软件和载体,加强对多媒体以及微课等载体的有效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活动进行优化设置,让生物课的教学环境得以改良,也能够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氛围下实现生物思维的有效发散。不仅如此,在今后的“互联网+”育人环境下,生物教师需要重点加强资源库的开发,完善教育体系,并从自身出发积极建设信息化素养,以保证生物课的现代化改革进程能够获得有效推进和深入落实。

参考文献:

[1]任火娣.基于网络背景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60.

[2]李守成.基于“互联网+”的高中生物混合式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21):219-220.

[3]马亮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11):244-245.

[4]李燕.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4):53.

[5]柳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探析[J].教育观察,2019,8(15):58+62.

[6]张珊.信息化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92.

[7]袁媛.浅谈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J].科技资讯,2019,17(7):146+148.

[8]刘德志.优化白板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相长: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110-112.

作者:陈永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