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新时期林业职工队伍建设对策

2021-06-27 21:0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本研究从现代林业建设出发,提出“都市型林业职工”的概念,认为林业行业定位不清楚、体制不健全以及机制不通畅等因素影响其队伍建设,建议通过多措并举夯实都市林业发展基础,积极争取行业职工特殊政策,大胆提倡都市型林业行业发展道路等举措来加强都市型林业职工队伍建设,为大都市的林业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都市型;林业职工;队伍建设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但部分大都市并未真正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只是简单认为其是城市绿化工程的附属,林业职工也被列入城市绿化行业职工,严重弱化了林业行业的属性和地位,影响林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林业职工队伍建设工作实为确保上海林业单位有序改革、创新发展、和谐稳定,乃至推进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实现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的强有力保障。因此,应根据林业行业形势的变化,研究探索都市型林业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新思路,为上海等大都市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精准林业、智慧林业、法治林业”提供参考。

一、都市型林业的内涵及发展

1959年,美国学者欧文·霍克在《预测芝加哥区的经济活动》中提出在都市周边地区和城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林果业以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发展与林业、农业并重的理念。[1]80年代,都市林业概念引入我国,其内涵不断丰富。1999年,谢朝柱等认为都市林业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城市与文明同在,城市与自然生态共存,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2]2013年,乔勇进提出都市林业建设与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2015年,王慧敏等则认为都市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三维结合,是人类的“精神家园”。[4]进入新世纪,国家日益重视城市林业发展,都市型林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都市林业的发展。如北京缺乏精通业务的管理人才,导致都市型林业的经营管理粗放,林业结构布局松散;天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同时由于近年来机构缩减、人员紧张、再教育程度低等问题,目前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福州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6.0%,正着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但同时也存在人才流失、专业技能人才缺乏、缺少创新意识、管理粗放、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见表1)。从年龄结构看,年龄偏大,一线林业职工普遍集中在51岁以上,以当地的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只掌握简单的养护技能;从文化程度看,学历偏低,6.5万林业职工中,高学历人才占比较少,超过一半的林业职工学历处于高中中专以下,而且越是一线的农民学历越低;从职称结构看,职称集中在少数专业公司里,大部分职工没有职称,高级职称的人数只占总数的0.05%,同时一线的人员职称晋升难度较大。

二、都市型林业职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定位不清楚,没有行业认同感

一是有林业概念,但没有林业行业概念。上海有林业局,也有与林业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但市有关部门,尤其是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工会等并没有将林业部门看成行业部门,也没有相关的行业资格、行业认定等行业特殊政策和待遇。从社会知晓度看,很少有居民知晓林业行业上海林业主要涉及水源涵养林、通道林、沿海防护林、防污染隔离林、郊区生态片林、外环林带、城区公园绿地以及森林公园等部门。林业职工的种类比较复杂,从工作范围看主要有乡镇林业站职工、林业养护社职工、国有林业转制企业(包括各类森林公园)职工、林业(绿化企业)专业养护公司和经济果林专业合作社职工,以及各类果树研究所职工,总数约6.5万人(见表2)。相关单位及其职能发挥情况。二是从业者身份混同。上述行业六种职工中,仅仅是部分乡镇林业站、林业养护社认为自身是林业行业职工,其他几个单位的职工都没有林业职工的概念,部分职工,如外环绿地养护公司的职工,认为自身属于绿化职工,甚至有些认为自身不是职工,是农民工等。三是与其他行业有交叉。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机构改革,林业行业脱离农业部门,并入建设部门,如市绿化局、市绿化市容局等。早期,农业与林业行业相关职能如果树管理、花卉监测等方面存在交叉行为,虽目前已做进一步明确,实际相关职能仍存在重叠,另外由于市民长期以来具有较强的绿化意识,对于发展迅速的林业行业,仍将其与绿化行业混为一谈。

(二)体制不健全,职工获得感较低

一是有机构没编制。上海大多数乡镇林业站没有编制,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和安徽均有事业编制。同类型直辖市,比如北京所在乡镇林业站,按科级定编,林业站主要负责人是行政编制,其他大多是事业编制。上海所在乡镇林业站,按级别应当相当于周边省市的县级林业站,但除个别林业站有明确事业编制外,其他基本无编制,导致出现职能不清、职责不明、人员不专业、对林业工作缺乏独立研究思考等问题,并且不能达到国家和省级林业局的相关要求,在每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建设项目申报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影响本市林业工作在乡镇一级的落实,制约本市林业工作站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没有独立的机构,没有区编办的发文,大部分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标识不明,无工作证件,无服装标识,在日常工作开展中阻力和困难较大。二是有组织没方向。林业养护社是本世纪初,上海为解决征地后就业困难者(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且缺乏正规劳动技能的)而设置的万人就业项目,当时的出发点是为解决就业和稳定社会,主管部门是劳动人事部门,而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的林业部门只是作为配合部门,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的人员考核激励机制。目前,林业养护社与劳动人事部门已脱钩,由乡镇政府直接负责统筹安排,功能已基本明确为从事林业养护,养护要求不低,基本是人均要负责30-40亩左右的林地(主要是公益林)。目前林业养护社人员“只出不进,自然淘汰”,预计到2023年,现有养护社人员将基本被淘汰掉。今后要如何发展,林业养护的任务将由谁承担,相关部门尚未有明确规划。

(三)机制不通畅,职工权益较难保障

一是林业职工工资较低。从上海各行业平均税后收入水平来看,涉林职工薪资待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公园系统职工属于第一梯队,年收入约10万元,乡镇林业站系统年收入大致5-7万元,林业养护社、环城绿带养护企业、果树研究所、果树合作社职工年收入约5万元。同时,新招录职工租购房成本较高,尤其是青年人员生活成本压力大,工作生活有后顾之忧。二是林业职工用工难。林业工作中抚育、移植相关作业劳动强度大,病虫害防治、林木修剪等也存在一定危险性,同时由于薪酬待遇不高,相关单位招录员工时,最需招录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三是林业装备相对差。全市林业单位大部分没有专门的林业养护用房、主要养护机械和生产用车,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间伐抚育和森林防火的作业设施设备缺乏基本配置,很难防治大面积的有害生物,无法全面开展对林地的抚育间伐和树枝粉碎再回收利用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病虫害或台风暴雨灾情,很难保证采取及时应对措施。

三、强化都市型林业职工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多措并举夯实都市林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林业专项宣传。加大对林业资源、林业工作、林业职工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手机等受众度高的新媒介,通过新闻宣传、主题活动、自然教育等形式,让新时代的林业故事和林业精神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提升社会认知度。二是积极推进行业改革。积极呼吁国家林草部门为各地机构改革加强指导;积极与区、乡镇两级政府沟通,进一步理清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林业部门资源配置。积极联合农业部门,加大对经济果林专业合作社支持力度;积极对接人事部门,进一步促进林业养护社健康有序发展。多方协调发改委、财政、水利、商务等部门,协调解决林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规划、资金、用地等问题。三是努力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各类林业行业协会、学会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咨询、政策制定、信息服务、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运用市场经济理念,引导社会上参与市场化竞争的林业(绿化)养护企业加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积极促进都市型林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积极争取行业职工特殊政策

一是明确林业行业地位。建议有关人事、财政、工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明确林业行业地位,明晰林业行业职工身份,给予林业行业职工资格认定,设定林业相关等级工和技师资格;建议在上海环境学校(或上海园林学校)等中职院校开设森林康养、林业养护等专业。二是推进林业队伍转型发展。乡镇林业站积极争取机构相对独立,林业养护社努力向专业养护公司发展,经济果林专业合作社主动与农业部门联手,培育龙头企业,林业(绿化)专业养护企业积极探索养护市场化运作模式,林业转制企业(包括各类森林公园)做出特色和品牌,果树研究所则重视林业科学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做好智库支撑。三是争取林业特殊行业政策。针对行业中的特殊工种,争取特殊野外作业补贴、工作津贴等特殊补贴;研究制定林业职工薪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补贴,部分工种可争取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结合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农业部门、建设部门类似激励和优惠政策。四是建立行业培训体系。积极向人事部门争取行业普遍化培训政策;鼓励各级培训机构,开设林业专项培训课程。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切实提高林业从业队伍综合素质。

(三)大胆提倡都市型林业行业发展道路

一是旗帜鲜明树立都市型林业概念。都市型林业包容性很强,要旗帜鲜明地将林业概念,特别是都市型林业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家乐”以及各种涉林休闲娱乐产业延伸。不能光就林言林,而是要涉林纳林,大胆将林业有关的产业纳入林业,尤其是都市型林业总体范畴中,并在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有所体现。二是旗帜鲜明地提倡都市型林业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积极探索林业在GDP中的计算方式。创新GDP统计方式,将林业从农业部门中分离出来单独计算。同时,将森林旅游、涉林旅游,以及各种“林家乐”从旅游板块分离独立计算,并纳入林业GDP;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绿色GDP,探索都市林业社会效益量化途径,结合碳汇等思路,综合定位都市型林业在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旗帜鲜明地促进都市型林业健康有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服务以及“林家乐”等休闲娱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都市型林业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蔡意中.上海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1-2,13-27.

[2]谢朝柱,谢林.发展都市林业创建绿色文明[J].湖南林业,1999,9:15.

[3]乔勇进.都市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J].防护林科技,2013,118:31-33.

[4]王慧敏.关于都市林业发展的思考主题报告[R].北京农学院.2015.

作者:吴尧 单位:上海市林业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