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与实践

2021-06-05 03:10:02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以学习为中心”网络教学模式是在分析学习主体和课程特点基础上,构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学习目标”的闭环体系,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在模式实施中,学习状态是关键,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是完成学习目的的核心,多层次考核与答疑体系是学习效果的保障。该教学模式将教与学的行为融合,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该模式中的自我认知唤醒、人生初步规划环节以及疫情经历和抗击疫情英雄事迹对培养学生价值观、树立学生的理想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疫情;网络环境;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模式

一、引言

受疫情影响,大学授课从传统模式转变为网络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空间为依托,实现异地教学[1]。这是一次重大变革,是否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确保学生在线学习质量是变革成败的关键[2]。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网络教育平台提供了条件,以智慧树、雨课堂、腾讯课堂、中国大学生在线等为代表的众多学习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3]。长期以来,我国学生经历的是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内容[4]。网络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跟随式教学和课堂集中约束式学习模式,转变为网络资源自我选择、学习行为自我约束的学习模式。在线教学有其特殊的教育规律[5],学习过程如何控制、学习效果能否保证成为新的挑战。《西方经济学》课程存在以下特点:①知识体系性很强,具有明显的递进关系。前面的知识点成为后面的理论基础,前面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面内容学习效果。②理论知识通过推理、图示、模型推导来体现,因此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的综合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③《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低年级大学生参与和思考经济学问题较少,存在入门门槛问题。因此,保证《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络教学效果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对该课程在疫情期间网络资源环境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问题学习和任务学习的驱动下,在虚拟同伴“监督”压力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6]。“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意在分析学习主体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重点问题、确定学习任务、设计学习环节、选择辅助工具、激发学习能力、保证学习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与网络教学特点相结合,为保证疫情期间《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二、“以学习为中心”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构建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育价值而设定动态化教学行为序列及系统化教学活动[7]。网络环境下“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是:分析学习主体特点,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围绕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而构建。根据学习主体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并推送网络课程、电子课本和习题册、网络直播答疑平台等学习资源;按照学习内容设计系统性的学习环节,学习环节既要承载全部学习内容又要符合学习主体的特点,突出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环节;在每个学习环节实施过程中根据学习主体的特点引导其学习行为,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资源获取知识,并提出问题,支持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获取和分享信息,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实施自组织学习[8]。在学习中设置经济学热点分享、案例讨论、课内答题游戏、知识点进阶、我问你答、有奖提问、有奖作答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行为,以兴趣与任务驱动内在学习动力,从而完成学习内容;通过多层次自测、答疑、测验来检测与弥补知识漏洞,突出知识重点,解决难点问题,从而保证学习效果,使每个子目标得以实现,进而完成课程的总体目标。如图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模式中,目标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按照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课程基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而设定,从“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来看,学生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应掌握哪些知识、获得哪些技能和能力,就是学习该课程的目标。由此可见学习目标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对学习效果检测的标准,因此在课程之前学生和教师应明确这个目标,从而明确学习中努力方向和应达到的效果,使学生主动完成预定学习行为。学习目标也是教师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行为实施、考核内容检测的出发点。可见,学习目标将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有机统一起来。《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由教学大纲规定该课程承担的具体任务,学习目标呈现体系化,将总目标分解为各级子目标,各级子目标分别支撑上一级目标,依次类推,学习目标的末端子目标与课程内容一一对应。《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教与学作为一种关系性存在,本质上是合一的[9],网络资源环境下,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幕后策划者[10]。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为学习行为服务,教师成为集体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围绕学习目标,根据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引导学习行为,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对知识点进行考核。学习是基于理解的社会性对话实践[11],学生与教师通过各学习环节彼此合作,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在保持学习兴奋度的情况下,积极自测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寻求教师帮助,对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巩固。

三、疫情期间“以学习为中心”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

1.疫情期间学习主体特点分析《西方经济学》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个时期,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特点如下:第一,处于从中学备考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变过程中。①学习模式发生变化。从学习任务由教师分配、学习行为由教师监管,转变为学习任务自我认知,学习行为自我管理状态。②面临教学模式转变的挑战。中学期间教师对理论细致讲授,并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达到应试目的;而大学期间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对理论的思考和应用,强调创新性思维培养,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学生存在较大挑战。③存在学习目标迷失的困惑。学生需要具有并且能够维持较高的内驱力才能完成自主性学习,较多学生中学阶段将进入理想大学作为学习目标,进入大学之后更高的目标尚未确立,在“学习目标空白期”,加之高考后存在“休整需求”,导致学习动力下降。第二,大学第一个假期结束,居家学习难以进入状态。大学生第一个寒假是心理上最为放松的时期。假期中的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带来欢乐与轻松氛围。学生第一次长时间离家后重聚,回归后各类社交活动频繁。以上状况叠加,使得第一个寒假给大学生带来最为放松的感受。受疫情影响,开学后居家学习存在以下弊端:①没有开学的仪式感,在心理上假期与开学没有明显界限;②家庭学习氛围较差,对学生自我管理提出挑战。2.学习环节中的行为引导学习环节的设计需考虑学习主体特点、学习环境特点、学习方法的转变、课程特点、学习目标体系等。学习行为体现于学习环节中,每个环节以行为引导来具体执行,学习行为承载了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效果。首先,需要唤醒学习主体的自我认知。疫情期间,学生对开学感知不明显,进入学习状态较慢,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和自我打分的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已经处于开学状态,快速调整学习状态。问卷内容包含对学校开学规定的了解、该学期课程的设置情况、《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的了解、网络课程认知、家中学习资源和网络状况、学习环境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学习计划的制定等内容,并给出不同状态的分值,使学生通过填写问卷和分值比较,知晓当前状态,明确调整方案。其次,树立人生目标,提高学习动力。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人生规划,因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引导学生对人生初步规划,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提高学习动力,明确学习方向。解释《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保证学习行为有的放矢。图1“以学习为中心”网络教学模式示意图网络学习空间再次,引导学习方法转变,增强学习主动性。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学习方法需要转变的状况,结合课程性质探讨《西方经济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教师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下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发挥主动性,培养创新性思维,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经济行为、经济学现象、经济新闻、经济热点等进行发散式讨论,从而降低课程的心理门槛,引起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基于前后知识的紧密连续性、知识的实践性和逻辑推理性,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探求新知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从经济学现象讨论中得到启发,突出经济学理论的实践性。课程开始后,具体的学习环节和行为引导以一个单元为例进行阐述。第一个环节,单元目标确认。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解读学习本单元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单元考核点。在此基础上,将单元的知识结构图、重点和难点内容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解读知识结构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第二个环节,资料查阅与问题梳理。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资料获取难度较大,教师作为行为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或推荐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课本、PPT、电子习题册、电子参考书等等。引导学生按照知识结构图查阅资料,并列出查阅清单,记录存在的问题,为网络课程做准备。第三个环节,网络课程学习。网络课程针对性较弱,讲述速度难以调整,因此需引导学生根据记录的问题,抓住课程重点,同时对于网络课程学习环节没有解决的难点问题及时标注。第四个环节,远程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每组4~6人,指定组长1名,每人将难点问题进行分享,鼓励大家就问题展开讨论,组长记录发言情况。最后每个小组指定一人在班内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集中答疑。第五个环节,习题自测。教师给学生推送自测习题,学生自测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记录错题、难题。第六个环节,自测后答疑。对学生自测中出现的问题在直播平台对全班学生公开答疑。第七环节,单元测验。推送单元测验题目,规定时间内完成。第八环节,单元测验后答疑。教师对单元测验评判,对出现的问题集中答疑,并完成该单元教学总结。3.疫情期间网络资源环境下“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效果控制疫情期间网络环境下“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客观因素方面包括:学习资源较少(尤其缺乏纸质资料)、部分地区网络信号弱、部分学生只能通过手机学习、家庭环境学习氛围差;主观因素方面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难题面前具有畏难心理、网络信号不佳状态下影响学习情绪、讨论式学习有搭车心理、疫情信息分散精力、网络课程学习方式需要适应等。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学习效果控制包括学习状态控制、学习行为控制和多层次学习效果检测。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和自我打分、学习目标讨论与确定、学习方法讨论、课程特点介绍使学生学习状态得以调整。通过经济现象讨论、知识结构图导读、重点和难点明确、资料查阅和知识点梳理、小组讨论、公开答疑、知识点自测、对自测中问题集体答疑、单元测验并对单元测验难题与错题答疑、单元教学总结等环节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多层次学习效果检测方面:通过自测环节检测每次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单元测验检测每个单元知识点掌握程度,通过期终考试检测该门课程学习效果。经过教学模式实施,虽然没有体现出学生考试分数的大幅度提高,但仍可认为取得了良好效果,原因如下:①考试内容较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三倍,知识点覆盖率大幅提高;②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学生成绩并非通过记忆、模仿教师课堂讲述内容来获得,而是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通过自主性学习来获得,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③考核内容中案例讨论、材料解读、自我举例与论述等应用型题目大幅度增加,考察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四、结论与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课程能否保证学习效果成为核心问题。“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方案,该教学模式是引导学习行为、保障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的教学体系。疫情因素、居家学习、开学界限模糊是学习主体所处的环境;网络平台、电子课本、电子资料和PPT是学习主体拥有的电子资源;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根据学习主体疫情期间的行为特点、课程图2网络资源环境下“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节设计特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因素设计行为引导环节。每个学习环节中,教师是学习小组的参与者,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完成各环节学习。学习状态是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核心,多层次考核与答疑体系是学习效果的保障。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增强了学生完成目标的责任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学习行为,回归了教学本质。本文通过研究,得到如下启示:网络资源下“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丰富性、个性化和针对性提出了新要求,对全社会新基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将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该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很好的训练,为终生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系统中的自我认知唤醒、人生初步规划环节使学生能够多维度认识自我。疫情经历和抗击疫情英雄事迹对培养学生价值观,树立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

[2]于歆杰.以高质量在线教学应对高校疫情防控大考[J].人民论坛,2020(4):108-109.

[3]陈向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高校微生物学教学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01-1003.

[4]周芬芬.课堂教学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以学习为中心”课改理念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4):169-176.

[5]邱水平.以高质量在线教育教学应对高校疫情防控大考[J].人民论坛,2020(3):9-18.

[6]胡小平,谢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线教学的优势与挑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8-22.

[7]谢幼如,邱艺等.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3):20-27.

[8]邹园园,李成军,谢幼如.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20(4):22-28.

[9]安桂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96-106.

[10]邬大光.教育技术演进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6.

[11]陈得军,毛菊.反学习行为批判及其应对策略———兼谈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可行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3):51-54.

作者:邵文武 杨丽萍 成丽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