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

2021-05-28 10:4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新常态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作为拉动国内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消费金融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利用PVAR模型和BVAR模型实证分析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消费信贷拉动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且相对于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呈现更加明显的促进效应。同时,相对于居住消费支出,个人消费信贷对居民非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消费金融;居民消费;VAR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出口导向型经济是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外循环”发展。该发展模式虽在短期带来巨大成功,但长期来看,存在着一系列隐患。例如,过度关注国外市场而忽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过分依赖国际环境,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风险较大。近年来,面对投资和出口的巨大不确定性,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环。作为拉动国内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消费金融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阶段研究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1.模型设定。本文选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PVAR模型表达式如下:(3)其中,i代表不同省份,t代表不同时间,j表示滞后阶数,ε代表扰动项。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选用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用个人消费贷款余额(CCL)反映消费信贷情况,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CZC)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NCC)分别反映城乡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用人均可支配收入(Y)反映居民收入情况。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为避免异方差问题,所有变量均取对数,模型所用变量变为LNCCL、LNCZC、LNNCC、LNY。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首先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均通过了LLC检验和IPS检验,即各变量的水平值均为不存在单位根的平稳序列,满足后续建模的条件。2.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结合LR、FPE、AIC、SBIC、HQIC这五个信息准则进行综合考虑。在0—3阶滞后期这五个指标的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LR、FPE、AIC、SBIC和HQIC均选择滞后3阶为最优滞后阶数,因此选择的最优滞后阶数为3。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各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到消费信贷余额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格兰杰原因,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不是消费信贷余额的格兰杰原因。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二者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同样,消费信贷余额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消费信贷余额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反过来也会对消费信贷余额产生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相互影响。4.估计PVAR模型。为使后文分析结果有效,本文对模型做了稳定性检验,从图1可以看出构建的P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均在单位圆内,模型是稳定的。图1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在检验了模型的稳定性后,本文对PVAR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3。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模型,其变量系数的意义难于解释,部分参数的显著性不能通过检验,因此这里并不对系数意义进行分析,而是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5.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CZC)、农村居民消费支出(NCC)受消费信贷余额(CCL)和人均可支配收入(Y)冲击的响应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1)、(3)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对消费信贷余额的冲击呈现正向响应,且在第三期达到峰值(0.033772),说明消费信贷余额的增长会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且这种促进作用在第三期达到最大,第三期之后这种促进作用开始递减。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消费信贷余额的冲击同样呈现正向的响应,并在第三期达到最大值(0.035704),说明消费信贷余额的增长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作用在第三期达到峰值之后开始减弱。对比发现消费信贷余额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信贷余额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减弱的幅度更小,即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消费信贷余额的依赖性更强,黏性更大。可能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农村居民面临着较高的融资约束,其对消费信贷有着更强的敏感性,由消费信贷引起的信贷环境的改善能够释放更大的消费支出。由图2(2)、(4)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冲击呈现正向响应,且均在第2期达到峰值,即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会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

(三)进一步研究

进一步研究消费金融对居民不同种类消费的影响,探究消费金融对居住消费支出和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影响的差异性。选取的变量包括居民居住消费支出(NYC)、非耐用消费品支出(FNYC)和个人消费信贷(PCL),时间区间为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其中,个人消费信贷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居住消费支出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采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进行消费金融对居民居住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构建的BVAR模型方程如下:yt=C+B1yt|1+B2yt|2+1+Bpyt|p+εt(4)其中,yt=YNYCt,FNYCt,PCLtYT,εt为残差向量,B1,|,Bp为被估计的系数矩阵。1.单位根检验。由表4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居住消费支出(NYC)、非耐用消费品支出(FNYC)和个人消费信贷(PCL)原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变量未通过平稳性检验,均为不平稳序列。将原序列进行差分后,所有变量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即所有变量服从一阶单整,因此基于一阶差分后DNYC、DFNYC、DPCL建立BVAR模型进行研究。2.协整检验。为防止伪回归现象,要对DNYC、DFNYC和DPCL三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本文根据信息准则选择最优滞后期为2阶。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值63.27远大于5%时的临界值29.80,拒绝存在0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至少有一个协整向量,DNYC、NFNYC与DPYC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个人消费信贷是居民非耐用品支出和居住消费支出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为保证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有效性,对模型做了稳定性检验,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即模型稳定。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当对个人消费信贷施加一个脉冲冲击时,居民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呈现正向响应,且在第2期达到峰值(94.55663),即个人消费信贷增加对非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在第2期达到最大后快速递减直至为0。个人消费信贷对居住消费支出的影响同样呈现正向响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第2期达到峰值(49.01832),随后快速减弱直至为0。个人消费信贷的增加会促进居民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居住消费支出的增长,从影响程度看,个人消费信贷对居民非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影响更大。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个人消费信贷可以拉动居民消费,而且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农村居民收入较低且资金来源较为单一,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对消费信贷有着更强的敏感性,由消费信贷引起的信贷环境的改善能够释放更大的消费支出。另外,个人消费信贷对居民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居住消费支出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消费信贷对居民非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影响更大。随着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居民更加依赖花呗和京东白条等消费信贷进行提前消费,且消费以食品、服装和日用品等非耐用品为主,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和提升生活品质。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延伸消费金融市场,丰富并深化消费金融领域的结构性供给。目前消费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家电、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上,被用于非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信贷比例较低,存在消费金融结构性供给失衡的问题。因此要提升非耐用消费品的信贷供给比例,以适应市场需求。另外,要发展非银行性的消费金融公司。我国消费金融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目前已形成商业银行、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但绝大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都是由商业银行主导的,而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模式因授信成本过高等会制约消费金融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推动非银行性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丰富消费金融机构,增加市场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龙海明,钱浣秋.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平滑效应———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8(5):38-46.

[2]阮小莉,彭嫦燕,郭艳蕊.不同消费信贷形式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17(10):30-40.

[3]王勇.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2(8):75-78.

[4]杨鹏艳.消费金融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11(5):97-101.

作者:程玉佳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