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家国情怀培养路径

2021-05-26 21:5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家国情怀,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是高中思想政治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分析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特征,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家国情怀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构建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家国情怀;中华传统文化;民族自信

中华民族以家庭和国家为核心的文化衍生出的家国情怀,不仅包含舍己为家、毁家纾国的“家国同构”,同时更是包含了“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个人与社会目标相统一的价值认同,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突出强调家国情怀观念,使学生拥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用家国情怀教育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突出强调要厚植家国情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了思想政治课的德智共生性,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性质以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相关知识与家国情怀的内容高度契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征途中,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更加彰显,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和时代特色,对家国情怀加以重构。由此可见家国情怀在我国德育中的战略地位,同时也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把家国情怀和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言行[1]。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特征

1.家国情怀的内涵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形式演变,但在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对国家的情感认同、对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追求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家国情怀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家国情怀蕴含着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其根本是建立在命运共同体前提下的思想意识,它创设在国家这个基础之上,先有国家,才有个人对国家的情感认同。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个人对于国家具有高度的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最终表现出个人对于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个人时刻牢记着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的奋斗与追求。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家国情怀是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命运共同体意识[2]。第二,家国情怀蕴含着治国齐家的理想追求。齐家是家国情怀的基础,治国平天下是家国情怀的理想追求。在《礼记·大学》中最早记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的前提,修身养性又是齐家的基础;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是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要不断探索事物内在规律获取知识。“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志士的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生生不息、涅槃重生的不竭动力。时至今日,家国情怀已经发展成为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第三,家国情怀寄托着对故国故土故乡的深情眷恋。以物相连,形成对国家、亲族、家园、朋友的深厚感情,是家国情怀的情感寄托,并形成强烈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中,往往都是与物进行相连。通过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表达对祖国的牵挂。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及祖国的大江大河、山水楼阁等标志物都会唤醒其对祖国的强烈情感,从而把历经上千年的积淀变为中国人的心理印记,并把对祖国热爱之情深化为一种精神表达。其次,家国情怀包含着浓厚的故乡情结,《采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著名诗篇中,都表达了中华儿女在传统佳节思乡忆人的特殊情感,对于故乡和故国的深情眷恋,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和内心深处。第四,家国情怀蕴含着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与一脉相承。由于国家和民族地域文化、发展历史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中,同时还包含着对优秀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积极传承的自觉意识,其本身就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结着先哲们的智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优秀文化所具有的强大推动力量,以先进文化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道德意识的完善[3]。2.家国情怀的主要特征第一,时代性特征。伴随着时代发展,家国情怀的内涵特征会因外在环境影响而不断丰富。封建社会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忠君爱国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就是说古代的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忠君报国,以及对故土山水的眷恋;现代家国情怀则更多与民族主义相连接,通过对民族整体利益的维护,表达个人家国情怀;同时还与热爱社会主义相互联系起来,更加强调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甚至必要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第二,自觉性特征。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在长期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养成的自发行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其故土的热爱之情,无需外在强迫,本能的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特别是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和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国家对于个人的向心力更加强大,共同体意识也会更加强烈,个人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也会随之深厚。张骞出使西域、苏武北海牧羊,人虽久困异域,但始终不背叛国家,遥望家乡,思乡爱国之情更浓,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三,凝聚性特征。家国情怀具有很强的凝心聚力作用。在不同时期,家国情怀表现出不同内涵。在反殖民地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林则徐发起的禁烟运动维护了民族尊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浴血奋战,保护了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新中国运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当前,全国人民上下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的长征路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这是当前家国情怀的最集中体现。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始终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充分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教育中,始终把家国情怀融入教育之中[4]。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是践行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1.家国情怀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要求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提升社会参与责任感,更好地处理个人、社会和国家关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2017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作了界定,主要包括与家国情怀密切相关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核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学生政治素养培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理性对待中外文化差异,有鉴别地接受多元文化思想,在社会政治参与中正确站位,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导向作用。总之,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文化自信,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养成[5]。2.家国情怀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其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真正承担起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还存在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因此,要加强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德育是根本。通过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增强其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家国情怀教育的目标与德育目标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3.家国情怀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必要条件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是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是要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渗透,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严重冲击,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并坚定本土文化,为抵抗外来负面消极文化渗透树立坚固屏障、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家国情怀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存在,是深深根植于中华五千年文化土壤中的精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承。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了新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学要作为激发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6]。

三、高中思想政治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从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1.制定全面的家国情怀培育目标家国情怀教育目标,最终要在推动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确定和落实,“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因此,制定全面的家国情怀教育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遵循,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认知和观念,自觉践行家国情怀行动。首先,要明确学生家国情怀认知目标。要求有一颗爱国之心、感恩之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发挥正能量。课堂上要从家国情怀目标的全面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方面开展家国情怀知识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使家国情怀成为学生点亮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7]。其次,要明确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家国情怀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身体力行,自觉把家国情怀知识转变为家国情怀行动,主动参与家国情怀实践活动,增强家国情怀教育效果。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要确定家国情怀教育能力目标,结合时政热点问题,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和社区事务,逐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家国情怀行动能力。2.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重点是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中家国情怀教育素材的挖掘,扩展整合家国情怀教育课外教学资源,丰富充实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首先,高中思想政治家国情怀教育,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内容,有些是显性内容,有些是隐性内容,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内容深入挖掘和充分剖析,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求,综合整理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对家国情怀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提炼,并进行扩充和完善,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体系,为持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做好准备。其次,全面扩展思想政治课校内外的家国情怀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要充分重视课外教育资源,对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实到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之中。乡土历史资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种类丰富而又广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精准选择满足学生需求的家国情怀资源,从爱国之心、家乡之思、报国之志、担当之勇、人文之情等维度对其教育价值进行充分展现,促进学生从家国情怀中汲取养分。3.创新家国情怀教育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要求教师教学中遵循一定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家国情怀教育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家庭、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认知体验,锻炼学生的家国情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目标的实现。第一,应用案例分析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可以选取典型案例,如苏武牧羊、崖山投海等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开展分析,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进行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加深对家国情怀知识的理解,升华情感和促进思维转变。在家国情怀教育中采取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家国情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行动能力,激发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在开展案例分析法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案例中的家国情怀知识与思想加以吸收,更好地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目标。第二,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为学生营造基于生活经验的、鲜活生动的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思想认知的深化和行为内化。因此,教师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通过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现代化课堂的亲身感受,使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在如身临其境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有效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家国情怀教育做实做细,增强家国情怀教育效果,打造优质教育生态[8]

参考文献:

[1]周六波.家国情怀:教学意蕴与生成路径[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7):18—23.

[2]张海燕.试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9(24):117—119.

[3]韩瑜.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研究[D].西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9.

[4]张军.共同体意识下的家国情怀论[J].伦理学研究,2019(3):113—119.

[5]鲍玉雯.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6]谭刚.紧扣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探索家国情怀培育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7):60—62.

[7]周刘波.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的价值旨归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7(28):70—72.

[8]刘应君.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和路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85—88.

作者:邹婵 单位:广东省遂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