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学前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2021-05-21 14:0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是满足幼儿教师工作岗位需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改变课程实施现状的内在要求。教师可遵循以下途径开展思政育人教学尝试:第一,四位一体提炼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思政价值;第二,模块化整合课程内容,科学挖掘、合理融入思政元素;第三,情境体验创新教学方式,有机融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第四,多维立体构建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并全面保障育人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

随着课程思政重要理念的提出,各类高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积极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工作。2020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之中。[1]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培育未来的教育者,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不仅决定着未来教育人才的质量,更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而,积极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尤为迫切。

一、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幼儿教师的岗位需求

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处于人生开端阶段的学龄前儿童,他们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但又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因而特别需要成人精心的照顾、保护和正确的示范引导。幼儿教师是否具备仁爱之心,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将“师德为先”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合格的幼儿教师除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外,还应当拥有科学的专业理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各类培养院校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强调要培养具有教育情怀、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师德建设方面。近年来,多起教育机构教师虐童事件的曝光更是集中暴露了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颁布多个政策文件,要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强调要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养成”成为振兴教师教育事业的首要措施。[2]而师德教育的常抓不懈,不仅要落实在职后阶段,更应追溯至职前培养阶段。要把职业道德与伦理教育贯穿师范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三)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的现实需求

作为基础先导课程,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是学生接触较早的课程。它们是学生系统了解和学习专业领域的起点,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有深远影响。在专业基础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促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为学生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积极的教育情感,培育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高尚的师德风范。而当前职业教育“能力为重”的理念促使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呈现出偏重应用技能和能力的倾向。学前专业基础课在推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过度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了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深层价值,造成学生理论素养不足,教育观念落后,职业规范意识弱、情感淡漠等问题出现。[3]为了最大化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合格幼儿园教师,学前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应列为育人工程的重要一环。

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

学前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是侧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课程,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学前儿童成长发展以及学前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认同并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初步的爱岗爱生的职业情感。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如“学前教育学”课程涵盖了儿童观、教育观等内容,渗透情怀教育,“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全程围绕师德规范的习得和内化展开。专业知识在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前,本身即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自然地融合在教学环节中,不仅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更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4]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专业和行业背景,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去向和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5]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及职业规范等元素融入最能体现职场需求的课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而且对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学前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一)四位一体提炼课程目标,厘清课程思政价值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整体育人价值的提炼,是连接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专业育人规格的重要桥梁。课程目标对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要想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明确思政教学线索,需重新梳理和定位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目标的修订需要与岗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课程性质和地位及思政建设要求四个维度进行对接,在知识能力维度外,重点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目标,明确课程的思政价值。例如,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高职学前人才培养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重视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在课程学科地位及教学内容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可将“学前教育学”课程的主要育人价值定位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树立积极的教育情感(有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情,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基本的法治意识(依法执教)和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关爱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

(二)模块化整合课程内容,科学挖掘、合理

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基础。育人元素的挖掘需要找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建立生成关系[4],切忌勉强拼凑和强行加入。由于不同课程内容对应不同工作任务,因而在思政价值引领上,不同课程的育人元素也不尽相同。可以结合学前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教学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科学挖掘和渗透相关的思政元素。例如,“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可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幼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模块系统整合,围绕相应主题融入思政元素。在关注课程显性思政元素的同时,要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挖掘课程蕴含的隐性育人价值,引导学生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养成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品质。例如,在“爱国守法”模块中,除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外,还可引入制度自信等。

(三)情境体验创新教学方式,有机融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

用心感受和体验是思政教育能够落于实处的重要通道。在教学实施中,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情境体验式教学。情境是以直观形式呈现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场景,体验是在实践层面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将二者结合起来,从建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唤醒学生的情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在体验和反省中达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6]教师需结合课程育人目标与所授内容,积极创设各种教育场景,如学生童年事件再现、幼儿园真实问题情境、经典案例情境等,通过角色扮演、课堂模拟和实习实践以及线上互动等方式构建多样化的体验平台,让学生从儿时回忆的本体性经验中、从师幼互动案例情境的角色扮演与互换体验中、从教育一线的实践体验以及从线上学习情境的体验中[7]学习和悟道。例如,学习“学前教育学”课程中“儿童观”部分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真实经历切入,请学生回忆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童年难忘事件或幼儿园事件,组织学生围绕情境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交流,讨论制订并表演呈现该事件的合理应对策略,以学生童年的经历和真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帮助其科学地了解儿童、认识儿童,建立正确的教育立场,使学生萌发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形成初步的职业规范意识。同时,可以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分享学习陈鹤琴、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的先进事迹,或结合社会事件和热点新闻发布相关话题讨论,创建线上体验情境,拓展深化思政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情境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更能有效助其真正理解并形成从事幼儿教师职业所需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有机统一。

(四)多维立体构建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并全面保障育人效果

评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教育适宜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对学前专业基础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评价需要变革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体系上,除关注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掌握的程度以外,各门课程还应充分结合各自修订的育人目标,将相关的思政元素纳入评价范畴。育人效果评价的具体实施不能以简单的考试或测验获得,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质性评价的方式来记录和判断。同时,要拓展评价场域和评价主体,内部外部结合,使评价更客观全面。教师可基于课堂教学、线上学习和教育现场情况,将专业授课教师课堂观察记录、平台学习记录(如素材学习、话题参与、观点交流等)、学生自评与互评、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观察记录以及幼儿评价反馈等结合起来综合考量。通过建立多维立体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专业基础课程育人价值目标的实现。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应成为高校教学常态化的工作。作为教学实施主体的专业教师,要牢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育人职责,不断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同时,要主动积极地加强自身德育能力建设,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榜样引领和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促进育人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0-08-09].

[2]杨聪粉,贾芳丽.新时代幼师院校大学生师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长江丛刊,2020(27):92-93.

[3]卞红梅.“学前教育学”教学实践改革的反思[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75-77.

[4]程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9):152-155.

[5]马亮,顾晓英,李伟,等.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25-128.

[6]钟福仁.运用情境体验教学理论创设关注生命意识的教学情境[J].考试周刊,2009(27):185-186.

[7]徐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验式教学探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5):126-130.

作者:卞红梅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