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21-05-18 21:3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数字人民币将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汇、支付等核心业务产生较大影响,重构商业银行的账户体系、支付业务、现金业务、跨境结算业务以及反洗钱业务等,对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业务模式、盈利能力和运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要紧跟数字人民币落地,加强数字化经营,推动业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支付结算;商业银行转型

1数字人民币的推行及其特征

数字人民币(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简称DC/EP)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它由人民银行提供兑换,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支持账户松耦合功能,旨在替代流通中的纸币。从定义来看,数字人民币有三个特征。一是主要取代现有纸币。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是实现“纸钞的数字化替代”,主要取代M0,不涉及M1和M2,行使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具有现钞无限法偿性和法律强制性的特点。二是采用双层运营机制。数字人民币遵循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按照100%比例缴纳准备金,并受央行委托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存取等服务。三是基于账户松耦合。与传统电子支付与银行账户之间紧耦合的模式不同,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不需要账户就可以实现价值转移,像现金一样流通,支持“双离线”支付,实现可控匿名。我国从2014年起成立人民银行专门研究团队正式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工作,对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面临的法律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2017年成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2018年,人民银行正式开启数字人民币项目的开发进程,2019年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已基本完成。至今,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试点测试和场景选择的全新阶段。根据公开信息,多家国有大行开始内测数字钱包,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先后与多家互联网机构达成合作,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移动应用的功能创新及场景的落地应用,数字人民币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试点测试。

2推行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现有数字人民币框架一方面将数字人民币应用重点定位于“小额高频”交易场景,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设置余额及支付限额,实质控制数字人民币货币流通规模,体现数字人民币是现有货币体系的补充与发展而非主体。另一方面,明确数字人民币作为M0替代暂不计付利息,对于客户来说无法产生直接收益,相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生息资金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人民币发展。此外,人民银行通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机制等设计,尽可能地保障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保护更广泛的金融系统运转的持续稳定。但从长期来看,作为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转移的重要参与者,数字人民币将会对商业银行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

2.1商业银行资金拓展形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是储蓄和对公存款均可能流失。数字人民币将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流出增多、流入减少。数字货币实行之后,很有可能会导致民众将银行存款转化为数字货币以方便支付使用,预计将分流部分用于支付结算的活期存款。数字人民币在流通过程中实时结算、无手续费和可以脱离银行账户的特点,很可能对于现有商户收单承接消费资金的模式形成一定替代。其次是存款付息成本面临上升压力。数字人民币对结算类低成本资金的分流,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存款付息水平上升,短期可能叠加海量客户“尝鲜”集中兑取数字人民币对付息率的冲击。此外是全量资金拓展难度加大。数字人民币推出后,M0、M1、M2均实现电子化,各种形态转化更加便捷,金融产品交易模式更加多样,线上化需求加强。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流动更加便利,账户资金逐利性增强,对于产品要求也将大大提高,投资理财能力提升面临新挑战。

2.2丰富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判断的维度和准确性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将会在支付场景中产生维度丰富的大数据。通过将消费大数据与物联网相结合,实现资金数据化和可视化监测,对各行业数据指标进行实时搜集和统计。虽然数字人民币要求可控匿名,只有央行或客户本身在特定情况下才可获知交易信息,但若这些基于场景交易的钱包客户的数据流能为商业银行获取,将极大地推动信息获取质量提升和贷款产品创新。一是贷前通过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加工,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程度,更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进而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二是监控贷款使用流向,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降低贷款违约风险。三是运用交易数据流对个人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行为分析,判断客户的真实信用水平和还款意愿,提高审贷、批贷的效率和精准度。

2.3改变商业银行现有客户及账户经营管理模式

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全额实时结算,去中心化的结算模式将打破目前各商业银行拥有的独立且互不相通的支付结算体系。因此,与传统电子支付与银行账户紧耦合的模式不同,数字人民币支付支持账户松耦合功能,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银行间支付和清算时避开支付清算中心和记账、对账等一系列程序。数字人民币对应的个人三、四类钱包,无需身份证或银行卡认证,不挂接账户即可实现价值转移,银行账户不再是金融交易中必不可少的需要,金融脱媒进一步加剧。增设的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将分流从银行账户支付的交易,小额交易一旦被数字人民币替代,将彻底走出现有账户体系,数字钱包取代账户成为客户经营的起点。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应用或将改变商业银行以账户为基础服务客户的现有经营模式,为未来银行与客户关系带来新的思考。

2.4打破第三方支付机构垄断地位,重塑支付市场格局数字人民币替代

M0的特性,使得数字人民币一旦发行势必将直接走向支付终端。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个人客户主要以零钱支付为主,虽然在消费者维度,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电子货币等使用感受类似,但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体系在效率上要显著优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和结算”体系。一是安全。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以国家为信用主体,在安全储蓄方面领先于存放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二是便捷。数字人民币具有双离线支付优势,可以实现移动设备无网无电情况下支付,解决了现有电子支付中由于网络故障、服务器过载、程序算法乱码等单一节点问题所导致的支付网络崩溃出错等缺陷。三是免费。数字人民币不收手续费,无交易成本。四是通用。数字人民币由央行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任何人不能拒绝接受。以上特点将可能使数字人民币对现有零钱支付模式形成替代,夺走现存网络支付市场的份额,为商业银行在支付市场弯道超车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为年轻客户、长尾客户的资金回流商业银行体系的提供新途径。数字人民币运行体系的建成,将打造简单便捷、实时、跨区域的支付系统,对于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也将产生影响。从客户端来看,数字人民币跨行转账和取现不再收取手续费,无需人民银行清算,未来有转账需求的客户有可能会优先通过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账户方式完成。从商户端来看,出于成本和便捷性考虑,商户收单可能将偏好优先接受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刷卡消费方式将被逐渐取代。

2.5改变零售业务经营逻辑,场景建设成为获客活客的关键

数字人民币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其应用客群为普通大众,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将创新传统货币服务形式,变革个人客户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商业模式,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服务体系和个人客户经营方式改变。一是数字人民币对纸币的电子化顺应社会对交易便捷性和成本性的要求,客观上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脱离线下渠道的资金闭环,个人客户网点到店率将降低。二是由于电子钱包的加入,银行账户和客户资金之间引流链条延长,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要提升不再基于账户的钱包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用户思维的建立变得更重要。三是数字人民币将拓展支付场景参与主体,基于物联网和5G与数字人民币的融合,具备账户的物将成为除消费者之外参与零售场景的重要主体,将现有“人人交易”的形式扩展为“人物交易”,甚至“物物交易”形式。智能合约将发挥更大作用,提升支付场景金融的效率。

2.6促使商业银行压缩现金业务,加速推进渠道转型

数字货币旨在替代流通中的货币,不依托实物载体,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数字货币全面推广,实物货币将不断地减少,甚至退出市场,将会对银行现金业务造成不小的冲击。一方面,将减少金库运营成本、押运费等纸钞、硬币在储存、运输和回笼等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减轻繁琐的银行日常现金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将弱化点钞机、ATM等现金机具功能,压缩银行柜台业务,释放现金服务人员,减少银行网点数量,物理网点的传统功能和交易弱化,商业银行服务提供模式将从线下的物理渠道转变为线上开放银行渠道。目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转账、缴费等功能将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商业银行各类渠道布局将面临调整。

2.7推动跨境支付便利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实时交易,信息验证审批、去中心化、跨系统信息同步,提高国际贸易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透明度。目前的跨境支付体系主要依靠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forWorldwideInterbankFinancialTelecommunication,简称SWIFT),存在不透明、价格高、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簿技术下,一笔汇款发起后,链条上所有的业务节点均实时同步予以确认,使跨境结算时间由几天提升至秒级,实现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结算,便利跨境贸易本外币兑换,跨境结算效率的提升将大幅减少银行流动性占用所产生的成本,降低跨境支付的费用。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还将解决监管部门对跨境支付交易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问题。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贸易结算技术将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的贸易结算业务和跨境支付,倒逼商业银行进行技术升级和制度变革。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包括边贸、跨境电商、“走进来”及“走出去”客户,随着数字人民币跨境个人零售场景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境外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消费者和对应商户不断增加,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产生了跨境结算需求。数字人民币天然具备跨越国界的优势,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最终将扩展到跨境支付领域,用作人民币与外币的结算清算,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8解决反洗钱业务精准识别和跨机构数据断流痛点

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是其不同于实体货币的重要特征,它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成为可能。虽然数字货币和现钞一样具有匿名性,即若非消费者同意,即使银行和商家相互串通,也不能追踪数字人民币交易历史与使用途径,但数字人民币发行方,即人民银行可追踪数字人民币使用信息。这种数据搜集真实有效、不可篡改的可控性对非法交易、洗钱及恐怖融资等违法行为具有震慑作用,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商业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起基础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反洗钱业务存在人工操作依赖程度高、系统处理能力弱的痛点。数字人民币推出后,商业银行可以依托人民银行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化反洗钱工作,提高反洗钱精准度。

3对策建议

3.1紧跟人民银行节奏,增加科技投入和技术储备

在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为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IT基础设施投入、技术发展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人民银行做到技术中立,没有预设特定技术方法,让各个商业银行选择自己的技术路线,共同参与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商业银行要提升技术效率,取得市场认可,从而在数字人民币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一是紧跟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钱包标准,加大研发力度,推动软硬件升级。二是与各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在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支付结算、资金监管等多场景搭建应用原型系统,积极组织各方面共同研究技术稳定性和业务适配度,验证核心技术在货币发行和流通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三是积极跟进数字人民币各项应用,预备数字人民币在系统方面对接,能在数字人民币推广后第一时间启动相关功能,将“运营机构”定位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

3.2抓住数字人民币发行契机,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将带动相关支付设备的升级和支付场景的优化,商业银行应主动抓住机遇,凭借其在二元投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大数据、AI、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快推进传统业务与金融技术融合和数字化升级,提前进行升级转型布局,在以分布式账本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支付结算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一是数字人民币发行环节需要通过商业银行完成,为激活原有不活跃客户提供良好机会,还可以带来新的活跃客户流量,在建立庞大的客户群体和使用惯性后,通过建立开放平台,依靠多种营销渠道,为客户提供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创新吸引更多潜在金融客户。二是商业银行通过托管、代理发行数字人民币业务,加快产品创新,丰富业务种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支付平台,改善消费者支付体验,进一步巩固并拓宽客户服务边界,拓展消费金融领域市场份额。三是商业银行要积极跟进数字人民币背景下跨境支付场景应用研究进展,依托数字货币网络,提高境内境外结算支付便捷性和业务竞争力。

3.3全渠道打造数字银行,加快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场景建设

数字人民币将成为未来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驱动商业银行数字化变革加速。商业银行应坚持技术和数据“双轮驱动”的数字化打法,探索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主动前移银行服务环节,嵌入场景,构建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一是推动数字人民币背景下网点转型,提升物理渠道综合竞争力。综合考虑网点规模、业务性质和客户数量,对网点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减少现金设备投放数量,增加数字钱包服务功能,减少出纳、柜员等现金业务相关人员设置,激发队伍活力,释放网点生产力。二是持续创新线上渠道业务模式,借助第三方流量及资源,提前布局数字人民币时代新业务。三是G端、B端、C端协同发展,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商业银行要重视支付末端的差异化服务及场景建设,深化运用平台思维和企业级架构能力,以更加智能的支付模式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吸引消费者。推进G端连接,与政府机构合作推动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项目开发。着力B端赋能,搭建场景对接新型资金流动模式,从商户端入手全面升级支付生态圈。强化C端突围,从客户端做大数字人民币钱包市场份额,建立机制打通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的回流通道,为资金存量建立流量基础。

3.4强化风险防控,抓住数字人民币契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数字人民币推广尚缺乏市场经验,且其金融科技特征让与之相关的各类风险易被传播放大,因此商业银行要提高防控风险意识。一是构建多层次、智能化的数字人民币风险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后台数据分析、信息传输、风险防控等技术能力。二是谨慎开展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从局部到整体,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增加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人才的引进,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三是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数字人民币反欺诈模型,追踪交易信息,完善模型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确保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规定。

参考文献

[1]范一飞.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J].中国金融,2016(17).

[2]宋爽,刘东民.法定数字货币应用场景下的央行和商业银行职能转变[J].银行家,2019(2):87-89.

[3]汤奎,陈仪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24-34.

[4]赵丹丹.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企业经济,2021(2):143-149.

作者:饶杨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个人金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