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提高措施

2021-05-14 17:1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从了解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及课后练习题的合理安排、对学生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尊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策略;实效性

政治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初中政治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教育者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一、了解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养。为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初中政治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认识到政治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初中政治教学的地位并不高,存在占课、缺课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学生无法意识到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兴趣不高。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意识,正视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二,教师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业务培训活动,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要积极关注时事新闻,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安排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及课后练习题

政治课程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上课前,教师应明确教学内容和核心教学目标,认真考虑政治课程的难度,分析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分析教学内容与之前教学内容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具体的逻辑关系和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安排,如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按照金字塔原理进行由总到分、由小论点到中心思想的设计,必要时应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搜集、补充与相关资料。在课后练习题方面,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保证习题的质量,突出重点。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价值观念也在逐渐养成中,每个学生的特点逐渐显露出来,主体差异性明显。“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性特点,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针对不同年级、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安排一定的教学问题,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分别设置难、中、易三个程度的问题,并分别进行提问。另外,出于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发地收集相关的热点内容和新闻资料,对一些问题进行自发的学习和讨论。在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提出疑问,教师需要认真倾听这些观点,并对学生理解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说明。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包含着较多的理论性知识,因此,许多学生觉得政治课程枯燥乏味,学习政治课程没有实际用途。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政治知识离生活是十分相近的,提高其学习兴趣。

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新的教学元素

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初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灵感。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教学游戏,提高政治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本校教师对八年级上册“情系祖国”一课的教学,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歌词中带有‘祖国’两个字,或者是描述祖国山河、情感的歌呢”,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很快就有了答案,“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教师又问:“听过这些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些歌会如此充满感情吗?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情系祖国”,共同来了解咱们的祖国是什么样的。”这种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也要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应用图像、影音等为学生营造切合主题的教学情境,为整个课堂做好铺垫和辅助,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的政治教学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晓莉.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探析[J].求知导刊,2014(4):10.

[2]孙璐璐.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略谈[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6):319.

[3]陆兰芬.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J].关爱明天,2015(2):152-153.

[4]张保国.开放课堂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J].文理导航(上旬),2013(1):41.

[5]王永红.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68.

作者:江华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