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及形成过程

2021-05-12 23:3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马万里作为与徐悲鸿、张大千同时代的画家,书、画、印三绝。马万里一生坎坷,两次入桂留居广西,他的国画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技法之中。马万里作为20世纪初广西美术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的美术创作对于广西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花鸟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批广西本土国画家。对马万里不同时期写意花鸟画进行梳理,对比马万里的绘画中藤本题材的笔墨风格变化,可以分析出马万里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及其个人风格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马万里;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

马万里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受邀来到广西,并多次在广西举办画展。在桂期间,马万里与徐悲鸿、张大千交往密切,徐悲鸿曾为马万里画展写过序言“马君以其艺倾倒南中名流”[1]146,徐悲鸿对他的艺术较为推崇。马万里和徐悲鸿在1936年共同筹建广西第一届美术展览会,推动广西美术的发展。马万里作为一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于20世纪40年代初,与关山月、阳太阳等人创建桂林美术专科学校,为广西美术界培养了大批出色的艺术家。1942年,马万里成为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并成为抗战美术创作、教育活动的重要人物。马万里坚持继承国画传统,并与西方技法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马万里因花鸟画出名,他喜画花卉画,尤其擅长画藤本花卉。马万里写意花鸟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画面清新脱俗,妍而不媚,特别是在广西创作时期,他的写意花鸟画明显具有地域性特征。现有的少量研究成果对马万里的篆刻、艺术风格等论述详细充分,且基本属于整体性探讨,缺少对于马万里写意花鸟画的细致分析。笔者将从马万里师承渊源、形式表现、笔墨运用等方面来深入探讨马万里写意花鸟画的绘画特点以及他对于广西美术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一、马万里艺术创作的师承渊源

花鸟画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马万里的花鸟画属于写意花鸟画,笔墨淡雅,气韵生动。“马万里先生的画属于小写意画,他吸收了恽南田的没骨画法”[2]124,马万里继承借鉴了恽寿平的没骨画法,其早期作品介于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之间,对于花朵、果实的描绘采用双勾晕染,在枝干的处理上采用写意的形式。马万里同恽寿平一样强调对景写生,加之早年受到西方写实技法的影响,他的花鸟画善于与西方技法相结合。这一风格在1924年所创作的《荷花》中有明显的体现,荷叶的暗部用重墨渲染,有明显的明暗、空间虚实关系,画面设色淡雅清新、写实自然。马万里的写意花鸟画在20世纪40年代还受到了张大千的影响,马万里与张大千合作谈艺期间,马万里吸收张大千的技法并熟练运用。“马万里寓沪上时经同乡谢玉岑介绍结识了张大千,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又得与之相会,自然相聚言欢,终日畅聊艺事。为了跳脱出近现代海派风格的窠臼,马万里决定向张大千学习,追慕宋元笔意”[3]120。俩人画的荷花有着共同之处,在笔墨的处理上,与张大千的画荷笔法相似。俩人在画荷花花瓣时都采用“复笔点缀”的方式,所画荷花师法传统且富有新意。这种“复笔点缀”画法在之后马万里的作品中常有出现。马万里的花鸟画还受吴昌硕的启示以及影响。“大抵画花叶要风神飘洒,画老干要泼辣雄壮,以篆隶之笔出之,庶几妩媚庄严两得之矣”[4]9。这是马万里在书信里对学生传授的画花卉的心得体会,“以篆隶入画”与吴昌硕观点相似,与传统“以书入画”一脉相承。吴昌硕同样善画藤本植物,与吴昌硕不同的是马万里在描绘花卉时更加细致,线条柔和并无棱角,同时对于花朵的处理更加仔细,花与叶虚实对比。在描绘同样题材牡丹时,吴昌硕的《牡丹》在处理花朵时以点染方式,而马万里则采用先勾线再进行渲染的方式,但二者在叶子的处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皆采用勾染结合的处理方式。

二、马万里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艺术表现

(一)早期:传统绘画观念的实践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马万里传统的绘画观念的初始实践阶段。马万里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国书画界崭露头角,接连在全国各地举办画展。在早期的创作中,马万里学习西方技法的同时吸收传统笔墨,早期在构图方面较满,善于运用淡墨,设色细腻柔和。画中花卉、枝干布满整张画面,笔墨注重严谨写实。1930年所创作的《古柏八哥》颜色依旧古典淡雅,所画树干与鸟类皆详尽地进行刻画。马万里在这幅作品中并没有对鸟类进行取舍区分,每一只鸟儿都被仔细描摹;在刻画树木藤枝时,采用淡墨对枝干上的纹理进行细节描绘。从侧面证实了这一时期的马万里技法成熟,但对于画面整体把握尚未懂得取舍。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万里应邀到广西举办画展,与徐悲鸿、张大千等人在桂林地区交游学习。马万里在此次交游学习中,不仅在自然写生中感受到两广地区独有的风景地貌,而且在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语言和艺术特色。

(二)成熟期:探索新的语言形式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马万里一直活跃于广西、云南、贵阳等地。抗战时期,他在桂林勤奋创作,画展不断,尽心尽力为抗战运动或公益事业义卖筹……1937年初,参加广西妇女抗战后援会主办的书画义卖……1942年6月中下旬,参与广西美术会主办的“为桂林美专募基金书画展……还多次举办个人募捐画展”[5]199-200。这一时期马万里创作大量花鸟画并积极探索新的语言形式,以传统绘画风格为基础,集百家之长于一身,风格多样且富有新意。马万里成熟时期的写意花鸟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他开始有意识地对画面对象进行选择性地处理,同时对于“藤”的处理更加随意洒脱,并开始使用浓墨进行绘画。如1944年所画的《紫藤》,在花朵的处理上将花冠和花末区分处理,虚实对比明显。在藤条的处理上采用浓墨进行渲染,画面向清逸、自然的意境上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艺术的社会功能转向为大众服务,马万里开始创作一系列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他在1948—1949年创作《事事如意》《蕉荫黄菊图》《荷花》等都有一白文印章“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表明其创作雅俗共赏的作品意愿。花鸟画由原来的“以书入画”,“寄情于景”转向为大众艺术。马万里笔下的题材不单单是其内部情感的外化,更追求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在颜色上追求鲜明饱满,有视觉冲击力。但并不意味着马万里仅仅只是对景写生表现题材,他的作品在这一时期其实还有他自己个人情绪的表达。印章“郎月清风万里心”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于马万里的画作中,这是马万里不忘初心坚持自己艺术道路的最本质体现。

(三)晚期:回归本真

20世纪60年代初马万里受邀回到广西并定居广西。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如《芭蕉》《枇杷》等具有南方特色的写意花鸟画。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落笔行云流水,笔墨运用熟练自如,自由奔放,所画菊、竹、兰皆追求隐士境界。在色彩方面善于运用艳丽色彩,追求意境。20世纪60年代其多幅作品出现印章“老爱黄蕉丹荔乡”,说明晚年马万里先生对广西十分热爱。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万里因画花鸟画而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创作作品较少且未能题款,因此作品散失过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人对于他的认识。虽然马万里在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流传较少,但仍具特色,马万里在1973年所画的《水墨杜鹃》中,采用浓墨对整个画面进行描摹,在藤的处理上大刀阔斧地用干笔进行皴擦,用淡墨对花朵进行细致描绘,空间层次分明。1979年创作的《十分春色》体现了马万里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在作品中画面空间的布局、留白等仍十分讲究。

三、马万里藤本绘画的笔墨变化

马万里的藤本题材绘画在他的花鸟画创作中极具代表性。马万里所画的藤本花卉春意盎然,娇柔却不造作,所画枝叶刚柔并济、气势非凡。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对景写生描绘,更是画家个人趣味的表达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马万里藤本花卉题材绘画的笔墨语言是不断变化、探究发展的。马万里在笔墨上继承前人技法,努力探索艺术语言的新形式。关于笔墨的转变,由前期采用湿笔淡墨的方式到后期用枯笔浓墨的方式,转变时间应在1953年前后。这段时期他曾在京治病,与在京画家切磋艺术并从中吸收其笔墨技法。从1954年马万里所作《雪泥鸿爪》册、《曼玉墨妙》册中可以得出此结论。在《雪泥鸿爪》册中不论是画松还是菊花,马万里所作藤本植物基本都以枯笔焦墨画成。在这之前的作品中皆以湿笔入画,渲染而成,而在之后的绘画中大部分都以焦墨画枝干。马万里对于枇杷的描绘,在用色和笔墨方面前期和后期是截然不同的。1930年《枇杷夹竹桃》用湿笔淡墨勾勒,皴法古朴师承传统,画枝干略显局促,枇杷果实处理上有明显的明暗空间层次;在用色方面淡雅古朴,略少新意。他将枇杷、竹桃与山石构成整个画面,画面严谨有序,对于局部的处理非常细腻。同样的枇杷,在1964年画《枇杷》的马万里也注意到了明暗,将枝叶与果子做明显的对比区分,对于枇杷果实的处理采用留白的方式,用墨更加大胆。在枝干和叶子上采用浓墨,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对比明显,在颜色的处理上更加鲜艳,对于枝干的处理已经有意识转变,同时在构图方面已经注意到留白等空间布局。马万里善于画藤,他在画藤技法上不同时期也有所改变,对于画面处理上前期紫藤细节较多,注重局部枝干以及叶子的写实。如马万里在1931年所画的《紫藤飞鸟图》将紫藤的枝叶详尽地描绘处理,主要表现紫藤的枝叶与花朵。枝叶繁多枝干纤细,在紫藤枝干处理上用淡墨接染方式进行晕染,设色丰富;对细节刻画严谨写实,自然流畅充满活力。采用湿笔入画,枝叶处理上严谨仔细,藤干细腻柔和、设色淡雅。后期在笔墨上行笔酣畅淋漓,落笔果断干脆,老干泼辣、行云流水,写意意味更强。如1964年所作《紫藤杜鹃》枝干泼辣有力,对于叶子的描绘较少,主要表现藤枝特点:枝干飘洒,用墨自如;在对于紫藤的描绘中采用枯笔善用焦墨,线条行云流水,泼辣自得。在花卉的描绘上较早期也多有不同,在20世纪30年代将花朵进行仔细深入描绘,对花瓣刻画一丝不苟,在后期马万里的绘画中对于花卉细节刻画较少,常大笔挥洒苍劲有力,注重表现枝干。他的晚期画作充满生活气息,追求自然自得的意境。

四、结语

花鸟画本为个人趣味的外化,写意花鸟画的独创性,在于表现时代与个人趣味。马万里笔下的花卉、虫鸟具有东方与西方相融合的精髓,尤其他笔下对于紫藤、竹子、兰花的描绘极为生动,坚韧且富有生气。吴昌硕评论他的画“活色生香”。马万里在画作里更多表现的是描绘对象的本质,并且带有个人情感表达:他的写意花鸟画充满着民俗色彩,作品满足了大众的喜好;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又具有民间趣味,如画竹子、兰花、葡萄常采用水墨形式。马万里的花鸟画解决了如何在大众审美与个人趣味中取舍融合,这对于美术创作中的艺术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马万里在桂期间致力于推动广西美术的发展建设,他的国画理念及笔墨语言影响了广西本土国画家,如陈更新、罗鼎华、龙伯文等人。作为广西现代美术的代表人物,马万里推动了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广西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他独有的艺术风格。马万里绘画风格的形成是他笔墨技法的熟练运用、自身所处环境以及个人文化修养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对马万里不同时期绘画语言的形式分析,可知马万里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发展。马万里的绘画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早期藤本绘画中对于枝叶的详细描绘到晚期逐步追求其内在的意境;在笔墨技法方面,对于藤的处理从前期的淡墨润笔到后期采用浓墨枯笔;画面从详尽刻画到虚实结合;枝干从“形似”到“神似”。他在继承没骨画技法的基础上,一步步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吸收了中国传统笔墨形式,又在创作中兼容并蓄。

[参考文献]

[1]徐悲鸿评马万里[J].南方文坛,2014(1).

[2]马腾蛟.“文革”时期的马万里先生[J].艺术探索,2014(4).

[3]马源.民国时期马万里绘画风格的衍变[J].艺术探索,2014(4).

[4]陶振国.江南名画家马万里[J].文史春秋,1995(2).

[5]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参事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马万里画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徐珂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