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校学风建设有效实施路径

2021-05-08 10:41:37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本文从教师、学生、管理服务部门三大主体职能出发,关注影响学风的五个主体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从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部门协同、课程体系、学风平台、制度保障、校园文化、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究学风建设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学风建设;人才培养;文化

一、以教师为主体,关注学风价值引领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领学风

我国对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卓越的人才不仅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学术创造力、国际竞争力,而且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宽广胸怀。这就要求学风建设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具有同步性,学风建设要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挥“金钥匙”“照明灯”“助推器”的育人作用。一是实施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旗帜工程。开展学风建设工程、文明修身工程、成长成才规划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助学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网络教育与服务工程建设,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深化学风内涵体系建设。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介,深入发挥“学习筑梦”思想政治网络互动交流学习平台的作用。按照班级建立班级研习小组,使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以小组形式推进。三是推进榜样引领作用。开展黄大年等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为学习指引。四是积极培育朋辈学习榜样。以“学习之星”“阅读达人”等学习优秀典型为抓手,推进学生朋辈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定期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与在校生进行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五是充分发挥晚班会思想教育平台作用。依托晚班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围绕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目标出发,以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结合年级、学期的学生培育重点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以周为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

(二)优化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带动学风

外语类专业的教师多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且年轻教师较多,对于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较高,易受西方文化影响,所以在学风的引领中应要注重师德师风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积极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通过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通过专业精神,引领学风;通过科学研究成果,助推学风;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良好的课堂互动等形式,引导学风。二是开展辅导员思想引领工程。推行辅导员队伍“三体系”(思想建设体系、能力提升体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标准规范化、科学化,锻塑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打造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三是开展评选活动,发掘校园师德典型。开展“我最喜爱的班导师”“我最喜爱的辅导员老师”“四有好教师”和“我和我的学生”等学习交流和评选活动,营造优良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影响带动学风向积极上向的方向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风内驱力建设

(一)优化学风建设平台,助力学风

一是锻塑校级学风建设品牌。通过实施“无手机课堂”“无人监考班级”等学风促进手段,使学生回归课堂,加深学生诚信教育。通过开展“最美学习笔记巡展”“深阅读”活动,以贴近学生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打造优良学风环境。二是凝练院级专业学风特色。学院按照专业特点,以项目为依托持续开展“一院一品”学风建设项目,构建以专业为核心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三是持恒发挥“传习”创新科研小组作用。完善大学生科研项目题库、科研成果资料库,大力开展院校两级科研指导与培训,营造氛围、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水平,提升科研活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关注度;与其他高校进行学生科研活动交流,拓展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加大大学生科研的奖励力度。通过提升大学生科研奖励力度,助推学生科研动力。四是打造校级高水平优秀专业社团。通过专业社团活动宣传,带动更多学生主动参与社团活动,以专业社团活动助力学风提升。

(二)优化养成教育体系,内化学风

一是以课程和实践为两翼,确保养成教育落地生根。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实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人成才成功、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社会责任意识等内容的《大学生养成教育》特色课程。二是以志愿服务引领学生养成。通过实施“志愿服务”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发挥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养成辐射作用。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相互驱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内化养成。三是实施明德修身品牌建设,全方位滋养学生。通过志愿项目、名家讲坛、问好制、校服日等形式以职业修养为核心提升学生日常德行修为素质。

三、以管理服务部门为主体,关注学风建设体制机制

(一)优化制度体系,保障学风

一是认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深挖十大育人体系内涵,发挥学校部门间协同育人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保障学风建设合力的持续提升。二是有效实施班导师制度。按照班级选派班级导师,积极开展班导师实施情况调研。针对现有的班导师实施情况与教务处和各院系进行对接,确保班导师制度的有效推进。三是有效进行学业预警制度。按照学期有效推进学业预警制度。对学业预警的学生做到“一对一帮扶”,有过程指导,有效果评价,切实发挥学业预警制度的预警和帮扶作用。四是实施“小班主任”制度。选拔高年级(大四)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大一新生)小班主任。同时对小班主任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进行规范,切实发挥小班主任对新生的朋辈榜样引领和优良学风的传承作用。五是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拓宽家校合作内容,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到心理健康,逐步向学生就业指导建立家校的合作内容,形成家校学风建设合力,保障学风。

(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传承学风

一是打造“固本培根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信使、大使讲坛、礼敬中华、红色之旅等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学习实践活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打造精品社团活动。通过精品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参观校史馆、传唱校歌等活动)打造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承优秀校园文化基因。三是分年级设定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级学生开展人格品质实践;二年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三年级开展专业实践;四年级开展就业创业实践,实现学生按照年级、专业培养目标分层教育引导,夯实学风基础。四是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强化公寓文化建设。拓宽学生生活区域的功能,打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强砺炼的生活社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向生活社区延伸,全方位的筑牢学风。五是深化国际交流。以课程学习、语言文化交流、专业竞赛、志愿服务等项目为切入点深度开展国际化交流,培育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优化监督评价体系,检验学风

学风评价要从学风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科学的制定评价标准,才能对学风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在学风持续建设的过程中提出新思路、新对策。一是建立分层、分级学风工作评价机制。形成校、院、班“三级学风监督机制”。二是从学风建设体系中的“教、学、管”三大主体职能出发,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以及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情况测评,对教师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效果、学风建设制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形成学风建设评价反馈闭环。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是以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为社会服务。2019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业挑战度,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所以对于学风建设有效路径探究过程中,我们也要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看待,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高校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更新学风建设思路,找准提升学风有效途径,才能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达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发力[EB/OL].

[2]杨景海.改进学生管理制度提升师范生品格素养[J].国高等教育,2008(24):47.

[3]赵沁平.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J].国高等教育,2002(13-14):3.

[4]由春桥.高校学风建设的“道”与“术”[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0.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2).

作者:赵冰艳 夏靖霖 单位:吉林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