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国有企业建设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探讨

2021-05-06 21:1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建设投资项目也逐渐增加,但是在当前,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导致风险系数不断提高,影响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面临的问题,进而给出具体管控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是对投资对象的总称,泛指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混合型投资等,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特定项目,国有企业项目投资一般而言建设周期长,规模大,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在财务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只有通过投资,才能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投资决策的失误,会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面临法律风险,影响生存发展。

一、加强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风险识别的原因

(一)宏观方面

从宏观上讲,财务决策失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现实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当前经济社会的一个“顽疾”[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投资失误率在30%左右,仅在改革开放30年间投资损失就超过800亿元,至今平均每年还会损失4000亿元—5000亿元的资金浪费,其中,国有企业的投资失误损失就达到100余亿元,这些投资损失直接造成了国有企业的资金储备率下降,企业运营能力不足,资金变现能力差,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甚至导致国有资产大幅流失。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固然与国内外市场的环境变化有关系,但是根本原因仍是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贪大求洋、疏忽懈怠,没有对投资环境、企业自身能力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没有对投资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比较论证,未能准确识别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财务、法务等风险点,导致决策失误。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只有不断提高投资决策力和风险识别能力,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向上发展。

(二)微观方面

企业归根结底是以营利为目的,即使是国有企业,也要重视自身经营与发展水平,从这一层面来讲,建设投资项目决策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再加之,国有企业由于其“国有”身份,资产归属于国家所有,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任务,因而,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要充分调查、周密论证、密切跟踪,努力提高投资效率,严控投资风险,避免决策失误,在不断提升自身经营实力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当前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投资目标

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普遍存在投资目标不清晰,盲目投资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应顺应国家有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自身战略规划,在匹配所拥有资源实力的基础上,选择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投资项目。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很多国有企业出于获得财政资金支持、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业绩、达到绩效考核目标等目的,忽视投资项目前期管理,有意夸大行业前景和项目投资回报率,在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撑,缺少翔实可靠的市场信息情况下,决策层直接照搬以往的投资经验,盲目上马投资项目。直接导致投资风险升高,资金效率低下,甚至发生投资亏损,造成国有资产大幅流失。

(二)缺少科学合理的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企业项目投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企业的市场、技术、经济、生产、财务、法务、社会等多方面,投资的前期管理工作是投资决策的关键性环节,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又是重中之重,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实践中,不少国有企业对投资项目前期论证缺乏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没有对企业内外环境做深入分析调查,或者分析不到位,泛泛而谈,不结合具体投资项目,纸上谈兵,导致项目实施困难,甚至无疾而终;其次,对于建设项目的研究论证过于表面,缺乏深度,在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往往“就事论事”,不能综合评估项目可行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缺乏统筹战略规划;再次,在财务评估阶段,缺乏测算依据,或依据不合理,且不能合理运用各类测算指标,导致财务测算流于形式,无法投资决策作出有力的支撑。以上问题都将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难以达到要求的回报率,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

(三)忽视投资过程管理或管控力度不够

严格的投资过程管理是决定项目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国企项目投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分条化”“分裂化”的管理弊端,建设项目逐渐出现分散化,投资管控力度不够,在建设前期,由于人为性的估算误差,容易出现财务测算结果偏向乐观,投资项目回报率远超资本成本,给决策层造成投资项目“大而美”印象,而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对投资项目动态监管,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导致实际投资情况大幅偏离预定目标,投资结果难以达到绩效考核目标。其次,项目投资风险处理机制跟不上,当投资项目运营管理、财务指标与预期出现较大偏差时,不能准确定性,识别风险,快速寻求有力措施纠正偏差。市场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只有在投资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监督跟踪,才能最大程度防范投资风险。

(四)投资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企业项目投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再加上投资本身具有复杂性、专业性,这决定了投资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抗风险能力、对市场的感知能力等,而大多数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机制、人员流动性较低、考核机制相对固化等问题,造成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对风险的预估能力、感知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较差,对于投资项目认知仍然停留在“概算”“估算”“预算”“结算”“决算”的编制与审查上,难以紧跟市场经济发展步伐,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措施,不能有效规避投资风险,遇到资金问题只能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或者银行贷款来解决,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低。

三、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当前国有企业要想做到投资项目风险可控,首先,国企决策者和投资管理者要强化风险意识。综合把握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结合投资项目,树立清晰合理的投资目标,避免盲目投资,切实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为”,综合分析市场竞争状况和市场经济占有率,做好内部资金调控,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强化财务部门的数据分析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从而降低投资决策中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往来,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共通、共用。其次,要落实项目决策的责任制,在选择、审批、投资、施工等各个环节,将具体权利、责任、利益明确到个人,一旦发生财务风险,能够实施追责制度。

(二)建立科学化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

除了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国企投资决策者还要建立科学化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3]。硬性规定只要涉及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就必须通过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保证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在经过决策部门的统一审核之后,才能正式进入建设环节,如果相关部门经过市场调研和深入分析,仍然认为该项目不可行,则应该终止投资行为,坚决不能盲目投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可行性研究论证人员的技能水平要过硬,要选择专业素质强,技能水平高的人员来实施论证分析,确保数据分析和论证的准确性,避免投资项目的评价“失真”,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三)全流程监管投资项目

要想降低国有企业项目投资风险,还应该建立全流程的管控体系[4],相关投资管理人员要在建设前期,审慎进行财务测算,项目成本测算、收益评估均要有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尽可能追求模糊的正确性,合理估算项目各期间现金流,正确运用各类价值指标作出可靠的结论。其次,在投资项目运营期,要严格投资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投资管控制度,强化项目投资内部控制,设定合理的投资风险与收益评估体系,在进行项目跟踪监管的同时,定期评估投资风险。再次,建立投资项目风险预警处理机制,充分预计项目投资可能面临的投资风险,如运营、财务、法务、社会等方面,增强对项目投资风险的反映与处理能力,促进项目运营不偏离既定目标。

(四)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机制等“先天性不足”,竞争力相较其他类型企业较弱,要想提升竞争能力,夯实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就必须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管理团队,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派遣财务管理人员到各类大型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拓宽风险认知水平和风险判断能力,此外,对于国内外成功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开设讲堂、沙龙等形式。安排财务等专业人员定期学习,深入分析;最后,实行必要的绩效激励和奖惩机制,对于专业技能过硬,业绩突出的专业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业务水平低下,风险意识薄弱的员工,给予充分的教育引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难以清晰界定投资目标、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投资管控力度不够和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要提高建设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科学化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全流程监管投资项目、提高国企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以上方式提高项目投资风险意识,降低国有企业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詹志平.国有企业建设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识别与管控措施[J].财会学习,2020(7).

[2]田宇涵.中国国企财务风险对海外投资并购影响——以上市国有企业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6).

[3]高云.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国有企业内控体系构建[J].商场现代化,2020(8).

[4]魏木兵.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J].大众投资指南,2019(24).

作者:吴夏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