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国际会计(英语)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2021-04-19 21:0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国际会计(英语)是以国际会计为讲授内容、以英语为载体的一门综合型课程。本文通过对国际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容和考核等内容的梳理,分析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多种电子手段和实地调查研究等,采取鼓励教学、严格考核、电子打分、PBL案例小组、新考核模式等多种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再次经过实践检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预期为国际会计(英语)课程乃至其他相关或类似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提供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国际会计;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问题分析;应对措施;PBL案例小组

一、引言

国际会计(英语)课程,学生应学习国际会计原理与实务,专业会计词汇中英文的习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会计英语词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英语会计文献和处理跨国公司外币业务等的能力[1],从而体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现代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济是其理论支柱,管理学和数学是其方法支柱。本课程会计英语是以会计为内容,以英语为载体的课程,需要英语、会计学原理、经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为基础,后续课程为:财务分析等[2-3]。本文通过对国际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内容的梳理,对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的分析,结合多种电子手段和实地调查研究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改革,预期为这门课程乃至其他相关或类似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提供参考或借鉴。

二、国际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一是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作用以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把握会计专业英语术语,夯实国际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二是牢固掌握会计学基本概念的英文表达方式,比较各国会计准则,掌握跨国公司涉及的外币业务及合并财务报表处理,了解西方会计学科发展前沿。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处理外币业务,翻译报表,为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讲授内容配备课上及课外练习,结合会计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将知识的学习由输入转向输出。尤其是特殊时期(比如疫情期间),教学形式必须灵活多样,采取“学习通”“微信”“QQ”等多种APP进行网络教学,并采取线上互动+线下写作业、撰写报告等多种形式巩固教学效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国际会计协调、各国会计准则比较等国际会计理念;外币交易、外币报表换算、重述会计报表等会计处理。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1)国际会计发展历程及发展背景:什么是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发展环境,包括各国经济增长与扩张、财务创新、全球经济、跨国并购、资本市场国际化等。重点是国际会计发展背景。(2)国际会计发展;国际会计分类:掌握国际会计发展过程,国际会计与本国会计存在的联系,国际会计分类。重点是国际会计分类。难点是从会计发展、法律体系、实践体系等层面掌握国际会计分类。(3)会计比较:欧洲、美洲、亚洲等国家的会计对比。主要是关于会计准则和实务的一些观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各个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认识了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了解各主要国家经济政治背景、财务会计制度。重点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各国的会计制度。难点是各国政治经济背景与会计准则的内在关系。(4)报告和披露:主要是信息披露的发展;报告及披露实务;新兴市场国家的年度报告披露;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影响。要求了解披露的发展;掌握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的差异;披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披露保障;披露内容;各国披露差异;披露监管。重点是披露内容,前瞻性信息的披露、分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难点是前瞻性信息披露。(5)外币折算:报表折算原因;报表折算背景及术语;换算汇率的选择;外币交易方法;外币折算发展及方法;外币折算对财报影响;外币折算与通货膨胀。要求掌握外币交易及外币翻译方法及对财报的影响。重点是外币交易核算,外币翻译汇率的选择。难点是折算损益核算。(6)财务报告和价格变动:价格变动内涵;价格变动对财报影响;通货膨胀调整的类型;一般价格水平调整;当前价格水平调整;一般价格水平调整当前成本;通货膨胀引发的问题。要求区分一般价格变动及特别价格变动;掌握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财报调整方法及对财报的影响。重点是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财报调整方法及对财报的影响。难点是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财报调整方法。(7)全球会计和审计标准:会计和审计标准的国际趋同。要求了解国际融合的优势和国际会计准则;国际标准的批评;国际重大事件。(8)国际财务报表分析:跨国分析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框架;国际商业策略分析;会计分析;国际财务分析;国际预期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与审计。要求掌握国际层面对财务分析的内容及分析方法。重点是会计分析、国际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与审计。难点是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9)管理计划和控制:业务建模;计划工具;资本预算;财务回报展望;测量预期收益;跨国资本成本;管理资讯系统;管理信息与恶性通货膨胀;财务控制问题;战略成本;对外经营业绩评价等。要求了解公司内部管理计划和相关控制,包括财务预期、财务控制、成本管控、业绩评价等。(10)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必要性;会计的地位及风险识别;套期保值;对冲业务;外币投机。要求了解跨国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对应的应对措施。(11)国际税收和转移定价:相关概念;国家税收制度多样性;境外收入与双重征税;税收筹划;国际转移定价;会计在其中的作用。要求了解跨国公司国际税务及跨国转移定价相关问题。本课程考核方式如下: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教材等的学习内容,对学习成果的考核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相应地,平时成绩的占比较大,期末集中考试的占比较小。具体考核实施方案(满分100分,各部分占比如下):(1)作业20%——所有作业的平均分;(2)课堂互动5%——参与投票、问卷、抢答、选人、讨论、测验、小组任务等课程活动可以获相应分数,积分达300为满分;(3)签到5%——按次数累计,每签到1次+1,签到达30次为满分;(4)课程音视频5%——课程视频/音频全部完成得满分,单个视频、音频分值平均分配,满分100分;(5)章节测验5%——只计算任务点的章节测验,取学生章节测验平均分,未做测验则按“0”分计算;(6)PBL案例讨论小组5%——学生在每个PBL项目小组获得分数求和取平均分;(7)访问数5%——访问数达300次为满分;(8)讨论10%——发表或回复一个讨论得2分,获得一个赞1分,最高100分;(9)阅读5%——资料模块中专题阅读总时长达到60分钟为满分;(10)直播5%——观看章节中的直播、直播回放总时长达到60分钟为满分;(11)考试20%——所有考试的平均分;(12)线下10%——学生线下学习行为得分。

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不积极。由于本门是全英文授课,教材和教学手段包括作业、考试等都是英文作答,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会计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疫情期间几乎是100%网络教学,师生不见面,即使直播也受时间和人数以及直播效果的限制,有很多同学有问题不能及时反馈,互动参与度不高。表现为:学生考勤签到比较积极,回答问题则一片默然;教师“选人”答题学生有时不能即时回应,最终回到“微信”答题时,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有些仓促,答非所问;课上老师设置小问题,学生不能全员参与,由于存在课堂时间有限的约束,教师没有办法督促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全员答题,因此有时教学内容不能涵盖所有学生。(二)有些学生上传作业比较拖拉,有互相抄袭的现象。由于网络教学的特点,很多同学直到最后截止时间点才匆忙完成作业,导致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回答不全面等问题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同学们在疫情期间不见面,但是网络的发达让“复制粘贴”大行其势,有个别同学干脆“现上轿,现扎耳洞”,直接搞“拿来主义”,影响其对作业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三)网上参与“讨论”等方面的互动活动不积极。虽然教师在课前就把“讨论”的参与分数占比对学生多次强调,并且设置了数十个讨论话题,要求学生平时多上“学习通”APP访问,多评论、点赞,看教学视频,多阅读,但由于网上参与互动的时间和地点比较自由,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多学生并没有分配应有的时间给课程学习,导致学生们前期参与网上讨论相关的分数普遍不高。(四)案例分析报告质量不高。由于本课程有30%左右的课程考核来自于教材中的大量案例讨论,同时,教师平时给学生布置了多次的案例小组讨论和个人案例分析报告撰写的任务,这种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考察个人能力水平的案例分析报告,被教师作为平时和期末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每次讨论和分析报告都预留了1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但由于畏难思想作怪,学生们一提到写报告首先就害怕,再加之需要用英文进行讨论和撰写,有些学生就更加“恐惧”,一直把任务拖到最后才完成,这样时间仓促情况下做出的报告的质量可想而知。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量不饱满,定量分析少,会计分录和数据分析不准确。(五)期末考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于这门课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因此采取考试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期末考试采取了“开卷考试”的方式;同时考前教师给学生进行了各章的串讲。但由于是英语作答,大部分为主观试题,对答案的要求比较综合——定量加定性结合且综合全教材的答案是上选,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标准答案。这就导致大部分同学拿着复习资料都花费很长时间写答案,有的同学甚至把答案都写串了,更有个别同学干脆空了几道题没有作答。举例来说,4道简答题,1道案例分析题,100分钟的时间作答,这些题都是平时作业或是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从出题教师的角度,在考前对于出题的深度曾经有“会不会学生普遍90多分,总体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这样的担忧的。但事实恰恰相反,30多个学生,只有2名学生答案比较正确全面,有4—5个同学把其中的一个简答题(Explainthedifferencebetweenthe&;fairpresentation&;and&;legalcompliance&;orientationsofaccountingandidentifynationsinwhicheachisprevalent.——解释会计的“公允表达”和“法律合规性”原则的不同,并识别分别盛行上述两个原则的国家)的答案答成了另一道题(Explainwhydistinctionsofaccountingatthenationallevelarebecomingblurred.——解释为什么国家层面的会计差异变得模糊了)的答案,可以想见学生们平时完成作业有很大可能存在互相抄袭和不认真审题的现象。此外,有2个同学把几道题的答案给答串了,这几道题都不得分。还有大约20多位同学或多或少没有答完卷,到最后个别题答案只能了了几句,不能拿到满分。再有,有4道简答题是“选做”的形式,就是8选4的形式,可能是由于计算工作量大、耗时长,几乎全体学生都没有选择实操题。虽然最后全体学生的成绩是呈正态分布的,但是考虑到平时作业已经布置,报告平时也撰写过多次的事实,加之开卷考试的便利,这样的考试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四、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应对措施

(一)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从教与学的不同角度,利用多种手段进行鼓励教学。首先从教的角度出发,在严格保证英语教学的同时,在较难的知识点上用中文进行明白透彻的解释,使教学中的一带而过,变成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同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首先对学生应参与的程度、频次、时间、内容进行每节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强调与实时反馈。利用多种手段,如微信、QQ、电子邮箱、学习通、直播、语音等,全方位多角度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进而,根据参与度计算平时成绩,调整平时分数,由原来的占比50%提高到60%。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在学期末,大多数同学网络成绩为优秀。(二)针对作业上传拖拉和互相抄袭的现象,采取绥靖政策,同时严格考核制度,奖勤罚懒。由于每一章的作业都在5—8道简答题左右,且均为英文作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作答的困难,教师在课上教学中应该尽量给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答案,并举例说明,不仅使学生记住,而且能够理解掌握;此外,延长作业时间至1周,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业并且上传。同时,对于个别抄袭和拖拉的学生,采取实时公布未交作业名单的方式,鞭策后进;对答得好的学生公开表扬并给予分数奖励。经过一个学期的淬炼,全体学生的作业完成率99.99%。(三)针对网上“讨论”不积极的问题,利用电子手段多角度提供素材随时敦促,实行电子打分。由于“学习通”等平台提供的考核便利,“讨论”等内容的考核变得简易客观。但是素材的提供和及时督促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关键。教师从网络和前沿论文、书籍中寻找素材,例如,上传了10多个MIT(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相关教学视频,数十个理论和实践知识点和案例。课前课后,利用可能利用的一切时间、手段督促学生上网评论、互评、点赞。此外,与案例讨论和分析报告结合,使量变上升到质变。(四)针对案例分析报告质量不高的问题,利用PBL案例讨论小组集思广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首先,结合“讨论”中比较典型的几个案例,每个月下达一个案例讨论任务。同时,全员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驱动教学法)案例讨论小组为基础,全员提问,互相提问,师生、生生互动,在解决问题和案例讨论中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将知识综合形成2000—3000英语单词左右工作量的案例分析报告,使课程内容得以消化,并通过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的广为利用,学生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督促学生进行前沿文献的阅读和述评,结合会计的定量分析,进行经常性的案例报告的定量和定性的撰写培训,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报告质量的提升突飞猛进。(五)针对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思索新的考核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期末集中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一次课程问题的集中体现和定时爆发。在教的方面,要更注重平时作业考核内容的反馈,使学生真正地准确掌握知识,避免串题和空题。还要进一步在平时提高实操题和案例题的考核比例,让学生做到对实操题不惧怕,能计算;对案例题理论结合实际,会分析。同时,逐渐减少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比,由40%可以考虑降到20%。虽然可能会有“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低,学生可能不重视期末考试”的担忧,但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能学会干,条条大路通罗马,因此本课程的考核也大可以不拘一格。同时,由于会计课程的特殊性,在将来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考虑将期末考试改为会计实习,或是将会计实习的成绩有20—40%计算到期末成绩中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结论

国际会计(英语)是一门英语与国际会计学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同时会计学的学习应充分发挥其实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会计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理论应用水平及国际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基础训练[4-10]。同时,从教学的本质上讲,教与学是两个无法回避的永久话题,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不放松,否则,再多的电子教学手段,没有教师与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空谈。因此踏踏实实地做好国际会计教学,做到教学相长、洋为中用、中外结合,是进行国际会计(英语)课程教学及其考核方法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努力方向。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与学、中与外统筹兼顾是国际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和重中之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诺比斯、罗伯特&;帕克.国际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150-162.

[2]叶建芳.会计英语[M].通用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69-73.

[3]朱秀前.外企财务英语一本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0-13.

[4]杨颖.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32-35.

[5]王岩,王宇慧.基于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11(20):25-29.

[6]唐现杰,刘胜军,李欢.论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商业经济.2011(14):18-21.

[7]丁俊.“国际会计”课程教学之改进思考[J].财会月刊.2011(18):8-12.

[8]肖琳.《国际会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0(6):40-42.

[9]高丽萍.合作学习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22-26.

[10]徐玮.经济师.关于对《国际会计》教学的思考[J].2003(10):41-42.

作者:王丽娜 潘永强 孙晨 叶成徽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