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1-01-15 22:3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广泛蔓延,使得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骤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在从高速度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是保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必然条件。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实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潍坊市工业发展情况

潍坊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新时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潍坊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扎实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经过多年发展,潍坊市的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比翼齐飞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制造业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拥有37个行业大类。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学习浙江经验,省内率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的指导意见》,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二)工业投资稳定增长。近年来,全市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和增速始终保持在全省前两位。2017年有175个项目列入省经信委工业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2018年谋划千项重点技改项目中的8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计划,数量居全省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6%,高于全省18.7个百分点。(三)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全市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部停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容量均居全省前列。编制印发“十三五”循环经济规划,全面实施绿色制造、“淡水工厂”建设、余热暖民等八大工程。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通过了专家验收。(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强力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关停散乱污化工企业664家。调整优化化工产业布局,9个化工园区已获省政府批复。制定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关停铸造企业300余家,在昌邑市、坊子区建设了共享工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了铸造行业经济发展模式。超前布局虚拟现实(VR)产业,做大新兴产业规模。(五)发展质效明显提升。2019年,潍坊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2992家,数量占全省的10.5%。实现营业收入8571.5亿元,占全省的10.1%,低于青岛(10389.5亿元)列全省第二位。工业利税和利润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共有20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14家企业入围省民营企业品牌价值百强榜单。今年上半年,从重点监测企业情况看,200户重点监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3亿元,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个百分点。潍柴、歌尔、雷沃重工、晨鸣纸业等龙头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六)培育形成了一批知名企业。潍柴集团、歌尔集团、豪迈集团、雷沃重工、晨鸣造纸、孚日家纺等企业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15家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3家企业入围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企业入围2020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歌尔股份、鲁清石化等15家民营企业入围2020山东民营企业100强,数量居全省第二。(七)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编制出台了《潍坊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由2015年的52大幅跃升至2018年的73.8,入选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63家,居全省前列。全面推动企业上云工作,上云企业突破3000家,潍柴动力、歌尔股份等7家企业评为省级上云标杆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核心多园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格局。

潍坊市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在潍坊市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基于潍坊市的传统工业一直占比较重,在高质量发展转换时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一)产业发展层次有待于提高。一是整体产业结构偏重,中间产品、中低端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占比较高。石化、机械等6个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超过2/3,能耗、水耗、排放等矛盾依然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四新”经济规模偏小,新业态、新模式尚处于起步或跟跑阶段,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动能转换处于“阵痛期”和空档期。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放缓。受市场低迷、贸易摩擦、行业整顿、产品价格下降和营业成本上涨挤压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二)资源要素制约了项目建设。一是土地指标紧张,导致部分项目无法落地。二是人才资源短缺。高层次人才、研发人才、高技工人才招引留用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三)技术创新存在短板。一是创新资源匮乏。目前,全市本科院校仅5家,其余以高职院校为主;全市纳入国家统计的12家科研院所中,运转良好的仅有海科院、农科院2家,其余都很少开展研发活动。二是高端人才紧缺。潍坊市本土的两院院士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仅77名。三是科技投入不足。2018年,潍坊市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为153.25亿元,而苏州是524.5亿元、青岛是307.1亿元、烟台是189.6亿元、济南是185.1亿元,潍坊市研发投入总量与省内省外先进地市相比都具有较大差距,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从企业研发投入方面看,不想投、没有能力投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趋缓和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一些中小微企业对研发投入更加慎重。从政府财政投入方面看,潍坊市的财政科技专项支出大约是青岛的十分之一,各县市区设立财政科技专项经费的很少,科技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落实。四是高端研发平台少。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仅有2家(潍柴、盛瑞),而济南、青岛都分别达10家以上;现有研发平台大部分仅限于为企业自身提供技术服务,对于整个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四)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简政放权不彻底。有些县市区放权数量虽然不少,但质量不高,有的明放暗不放,“一次办好”事项少、效率低,增加了企业成本。二是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省里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45条、民营经济35条等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有的企业不知道,有的政策没有制定具体操作办法,没有把政策落实到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错失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机会。三是“信息孤岛”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潍坊市不少相关职能部门仍然还使用着省级及以上独立业务系统,许多事项需使用上级自建系统进行办理,难以实现与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

加快推动潍坊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潍坊市工业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认真研析我市工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大背景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抓好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落实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应统一规范项目并联审批流程,为项目落地提供部门会商、特事特办、快速高效的绿色通道,化解项目落地难、落地慢问题。二是统筹调配要素资源。摸排梳理全市土地、能耗、环保等指标情况,提出统筹使用意见,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厂房,鼓励多个项目合并建设办公、研发等设施,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三是强化调度推进。对不同性质的重点项目,分类找出问题症结,逐一研究解决,督促加快项目进度。(二)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发挥各推进专班、专家智库作用,依托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集中资源力量,新培育一批省级支柱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一批“雁阵型”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二是推进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潍坊市是化工产业大市,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总销售收入的30%。近年来受省化工项目限批、环境容量、能评限批等政策影响,一批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影响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应加大对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支持,带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大对新产品推广力度。伴随“四新”经济快速发展,潍坊市陆续涌现出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但市场开拓的压力普遍较大。应尽快出台相应认定、补贴办法,支持新产品推广,扶持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三)千方百计服务好实体经济。一是落实市级领导包靠重点企业责任制,靠上服务,做企业的贴心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对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梳理,切实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四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规模,提高企业类市场主体比重,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提高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市工业研究院、十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功能,高水平推进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创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积极探索科技奖励工作新途径,加快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五)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一是围绕“十大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搞好项目的包装谋划,精准对接发达城市高成长性企业,量身定制招商计划,争取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加强与专业招商机构的合作,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快推动潍柴配套产业园建设,力争上半年引进一批重点配套企业。四是尽快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六)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优化力度一是实施好环境优化攻坚行动,抓好营商环境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建立整改台账,确保整改到位。二是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发挥企业及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作用,提升服务企业效率。三是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项目落地营造良好环境。四是抓好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加大联合惩戒力度,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五是利用网站、公众号等媒体渠道,对国家、省、市支持企业发展和加快动能转换各类政策进行广泛宣传,方便企业了解把握、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参考文献

[1]李强.潍坊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作者:徐国玲 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