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21-01-06 01:5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网络节目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呈现出专业人才输出理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课程设置与人才就业技能之间的空缺、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才精准定位之间的失衡等问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不断适应行业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网络节目;新媒体;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网络用户的增长,网络节目持续火爆。各类视频网站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网站自制节目,这些节目既包括影视剧集,也包括综艺节目、新闻节目,其类型基本上覆盖了所有传统电视节目类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培养广播电视行业影视编导为目标,但是不断更新的市场形势和人才需求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1研究背景

1.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之初,恰好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在我国基本普及,网络媒体刚刚兴起之时。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即是培养熟练掌握采、写、摄、录、编等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行业从事影视制作相关工作的人才。由此可知,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人才其主要就业方向为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此标准中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一同划分为“广播电视类专业”,规定其培养目标为“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节目采访制作,以及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可见,虽然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技能更多的仍然定位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但是网络媒体也已经成为该专业领域人才的输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微变化,既凸显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节目的火爆。网络节目的发展期虽然远远短于传统电视节目,但今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既门类丰富,又数量庞大,其中不乏一些口碑和市场双赢的代表作品。例如优酷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以其精良的制作,紧凑的剧情收获了大量好评。近期由爱奇艺推出的剧集《隐秘的角落》更是以新鲜的题材受到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引发了持续的热度;网络综艺节目如《青春有你2》《乘风破浪的姐姐》等以高话题度抓取观众眼球;新闻访谈类节目如爱奇艺的《立场》、腾讯的《巅峰高光者》等聚焦热点事件和热点人物进行深度访谈,其制作品质也不亚于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网络节目不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网络自制影视作品也不再局限于微电影、短视频,而是越来越朝着规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许多网络节目无论是剧集还是综艺节目,都大有赶超同类型电视节目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会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普及持续发展。市场对网络节目的认可也决定了其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

2网络节目火热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专业人才输出理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传统的人才输出理念与市场需求的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是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人才其主要就业方向为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但纵观当前的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其编导团队设置相对固定,人员接近饱和,对于人才的招聘数量少,要求也更加的严苛,无法容纳每年大量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反观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领域却呈现出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各种提供网络节目的视频网站、影视制作公司、传媒公司层出不穷,整个网络节目制作领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网络媒体内容供给效果良好,受众范围广泛,受众对于节目的需求量大,这就使得网络媒体节目制作相关从业人才出现了缺口。同时也为掌握了节目策划、拍摄、制作等技能的广播电视编导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2课程设置与人才就业技能之间的空缺。纵观当前各个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设置的。例如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主要有“广播电视导论”“电视导播”“电视摄像”“电视栏目包装”“电视照明”等。这些课程均围绕电视媒体展开,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较为缺乏。新媒体课程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欠缺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一是与新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针对这一内容,部分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设置了“新媒体概论”课程,但是仅仅一门课并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当前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特征;二是与新媒体相关的技术操作知识。当前广编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类课程主要集中在后期制作环节,常规课程主要包括“非线性编辑”“电视栏目包装”等。关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本身的技术掌握则主要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计算机公共课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于网络新媒体从业者所需要的网页制作与编辑、自媒体平台建设与运营等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中则有所空缺;三是与新媒体相关的管理知识。当前部分高校的广编专业设置了媒介公共管理类课程,这也是传媒类专业的常规课程之一。但是新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对新媒体的管理和运营也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体,因此缺乏专门针对新媒体的管理类课程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广编专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2.3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才精准定位之间的失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从形式上来看,对于广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在主干课程中通过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训练之外,还会有单独的实践周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周一般分为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习以及专业综合实践几种类别,分属于不同的学期进行。从内容上看,实践周的实践内容一般结合学生当时的课程学习情况来制定,例如摄影作品展、剧本创作、演播室节目创作、微电影创作等。可见当前对于广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形式与内容都比较固定和单一,其覆盖的范围也主要停留在传统媒介领域,对于新媒体行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没有进行细化和精准定位。网络媒体的发展变化快,承载的平台多种多样,既有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也有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平台,还有新浪、网易等新闻平台。它们虽然都属于网络平台,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却各不相同,其从业者所需的业务技能和实践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作为新媒体背景下的传媒工作者或者影视工作者,除了掌握采、写、摄、录、编等传统基本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新媒体意识,在实践中充分了解不同新媒体形式的传播方式与规律,全面掌握更多的新媒体专业技能。[2]但是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却缺乏对于新媒体行业人才实践能力的细化和精准定位,导致培养过程和能力所需之间的失衡。

3网络节目火热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3.1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要培养适应当前发展需求的人才,首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只为广播、电视媒体培养对口人才的理念,在教学中融入全媒体教育的思路。事实上,网络节目的制作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处。网络节目之所以火爆,重要原因在于能够精准地把握受众的需求,并且不断创新和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本人首先应该站在信息时代的前沿,关注当前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动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最新的动态与理念传递给学生。其次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网络平台的优势。此外在就业工作中,应该鼓励学生转变就业思路,不要仅仅将目光锁定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各种网络媒体、影视制作公司、传媒公司都是广编专业学生就业的良好去向。引导学生用开阔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使其今后在专业领域内获得更大的发展。3.2调整课程设置,提升新媒体技能。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个板块: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学科专业课程所占比重最大,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就需要在学科专业课程板块进行调整,设置一些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第一,在新媒体相关理论知识方面,除了设置“新媒体概论”等基础性课程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更有针对性的课程,例如“网络传播概论”“数据新闻”“新媒体艺术导论”等,使学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新媒体传播中的重要议题。第二,在新媒体技术操作方面,除了传统的采、摄、编等技术课程之外,再设置部分符合专业特性的新媒体相关课程,例如网页制作、新媒体产品设计、数字信息处理、自媒体平台建设与运营等。这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修。[3]第三,在新媒体管理方面,应该对公共管理相关知识进行细化,去掉以前范围较广的媒介经营管理类课程,专门设置新媒介运营或者新媒介公共关系类课程。3.3更新实践环节形式,培养学生适应行业变化的能力。网络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节目的发展方兴未艾。培养的学生要能够适应行业的需求,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更新实践性教学的形式,拓展实践性教学的范围,全面提升学生适应网络新媒体市场的能力:第一,专业竞赛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固定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各类专业性竞赛与教学实践周相结合。例如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就是一个既可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又可以培养其市场化意识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项目,结合专业优势确定项目内容,同时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市场效果。通过对项目的研究来提升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加深对行业的了解。又比如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微电影大赛等,此类比赛的选题实践性强,优秀作品须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将此类大赛与实践周教学相结合,既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到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第二,拓展实习实践渠道,以优质传媒公司为主要目标。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实习实践单位除了广播电台、电视台、党政机关宣传部门等传统渠道之外,还可以将目光拓展到一些优质的传媒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此类公司理念新、项目活,对于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快速融入行业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组建学生工作室,承接与影视制作相关的公益项目和商业项目。互联网时代信息就是资源,影像信息更是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资源。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工作室,是具备创作影像信息能力的广编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价值的有效形式。在性质上,工作室承接的既可以是公益项目,也可以是商业项目,公益项目有利于提升学校和专业学生在当地的名誉,商业项目则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在运作上,既可以和当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合作,也可以自行创作符合要求的作品发布到各类视频网站,获取关注度和点击率,从而产生市场价值。

4总结

广播与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在受众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用户的增多,网络新媒体也逐渐呈现出不亚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甚至是在某些议题的形成和传播中具有超越传统媒体的能力。网络节目也不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许多网络节目无论是在口碑上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行业环境与人才需求的改变,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市场化意识以及开拓精神,不断适应行业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罗延财.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3]李文丽.融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视听,2017(12).

作者:罗佳 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