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融媒体时代电视制作技术创新探讨

2020-12-26 00:4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化技术成果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类别的媒体不断出现,无论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各行业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在媒介融合的崭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发提升,电视制作技术只有不断迎合融媒体时代下的受众群体需求,不断提升电视制作技术高度,才能够有效保证长远发展。可以明确的是融媒体时代,电视制作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着手分析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制作技术的创新与未来发展,以求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制作技术;网络应用;数字技术;后期制作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媒介融合平台的融合趋势越发明显,传统的电视媒体正在不断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用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自身存在的缺陷。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优化革新,对大众文化的要求显著提升,电视制作技术需要充分契合大众的文化需求,优化革新现有技术模式。[1]通过对从最初的策划阶段,到后续的编辑阶段,均需要创新,实现时代与技术的紧密贴合,提升自身的市场能力,满足大众群体的需求,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本文主要从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创新角度着手分析,旨在寻找到促进电视媒体发展的崭新路径。

1.现有电视制作技术

1.1ENG制作模式。ENG的别称是电子新闻采集,是现阶段最为普遍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方案,也就是通过便携录像和摄像设备来制作相应的电视新闻,在ENG模式下,采编人员仅仅需要摄像机和相应的编辑流程线即可完成对新闻的采集工作,其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缩减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为常见的ENG模式的配制是一名记者配备一个便携式摄像机,这样便能构成完整的流动新闻采访团队,由于并无任何大型设备的参与,因而可以前往任何区域,无论是山区、村庄还是街头巷尾都非常方便,但也正因为整体规模较小,因此最终拍摄出的电视节目效果并不如多机位拍摄后的节目。1.2EFP制作模式。EFP制作模式的别称是电子现场制作,其主要通过与整套设备相互连接的编辑系统构成,用以实现对节目现场的拍摄并完成相应的现场编辑工作,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2]通过对EFP制作模式的有效应用,采编人员可以进入到任何大型活动现场中,实时地执行节目的制作工作,进行录播或者直播,活动内容和电视的同步进行便是直播,先行利用摄像机记录活动内容并在此后进行剪辑播出处理的便是录播。EFP制作模式的优势在于无论是现场直播亦或是录像播出,其录制的过程均是和节目素材的时间流程相互配合的,也就是说二者处于同步运作的状态,因而往往能够给予受众极其可观的现场体验。EFP制作模式最能够展现出电视节目的独特制作模式,完全可以被深度推广并应用,在现有时代背景下,任何电视节目制作单位都需要具备相应的EFP制作能力。但由于EFP制作模式更为庞大,因而往往需要两台或者以上的摄像机的支持,同时还需要拥有相应的音响操作台和字幕叠加系统等,当组成完整的设备系统后方能够投入到应用过程中。1.3ESP制作模式。ESP制作模式的别称是电子演播室制作,其主要是在演播室内执行电视节目的录制工作,演播室需要具备高强度的保真系统,无论是音响系统还是其他系统都需要拥有极为可观的效果。与此同时,良好的控制设备、调控设备与录制设备也是ESP制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光照明系统与自动化光调节系统更是ESP制作模式不可或缺的支撑。从整体角度来讲,演播室中的设计需要充分契合节目的录制需求,将录制与播出作为所有工作的前提条件,使用更具清晰度的广播电摄影系统,组成高质量的摄像系统,与此同时,摄像机的体积与质量等条件需要保证不会受到特殊条件的影响,以相应的液压装置来辅助摄像机的运动,切实有效地保障其平衡性,此外还可以针对性地应用特技系统,以此来实现相应特效的呈现。

2.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2.1电视节目的构思设计。电视节目的构思和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编人员需要完成的是对电视节目制作主题的确定,而后结合主题内容搜集相应的资料,同时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内容转化为相应的节目脚本,主创人员分工制作,完成分镜头的方案设计工作。前期构思设计的节目越完整,那么后续节目拍摄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少,电视节目的制作也会更顺利。详尽的拍摄计划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障电视节目的正常运作,在此过程中,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都需要知晓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对任务做细分处理,用以达成更为可观的成效。2.2电视节目的现场录制。不同电视节目的录像模式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诸如在演播室中的电视节目,其拍摄需要从下述流程着手:①编排并演绎剧本内容;②对分镜头剧本的演绎;③演播室设备、人员的准备;④走过场;⑤摄像机和人员共同排练;⑥开始进行正式拍摄;⑦导演作出调控;⑧录像,在进行具体拍摄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其中适当地穿插镜头或者拍摄出相应的备份镜头,用以满足不时之需。在拍摄相应的电视节目素材时,需要重点关注如下问题:首先,所选用的设备,此种前期音视频拍摄录制节目应用的核心设备普遍是将COMS以及CCD作为成像装置的数字摄影机,数字摄影机可以被分为专业级、广播级以及家用级这三大种类。[3]在此中,广播级数字摄像机的整体价格处于较高的水平,比较适合大型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应用,通过其拍摄出的图像质量要更上一层楼,同时具备良好的色彩还原度。其次,在拍摄过程中,所准备的摄像技术也是极为重要的,摄影师需要明确摄影机的使用方法,在拍摄过程中保证摄影机处于平衡状态,无论是调光、取景还是其他都需要足够精准,在拍摄处于运动状态的画面时,需要保证和运动主体处于同步运作的状态,镜头的摇晃需要保持在匀速范围内,否则很有可能导致画面虚化,后期电视节目的基本质量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还需要巧妙地使用镜头语言,对于优秀的摄影师来讲,其往往能够精确地把控镜头语言,无论是固定镜头的拍摄还是移动镜头的拍摄,都需要保证画面内容的清晰度以及镜头的平稳性,通过多种拍摄方式的融合来打造镜头语言,这样便能够行之有效地增强电视节目的效果,给予受众更为可观的感受。2.3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当完成素材拍摄工作后,需要将各种各样的素材上传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同时将视频、音频、特效和字幕等多种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叠加,最终转化成电视节目输出播放所需要的格式,借助于电视和网络等终端传播出去,以光信号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群体,这便是全流程的电视节目制作。

3.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3.1强化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无法脱离计算机网络的支撑,而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性。[4]伴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正在逐渐和传统媒体靠拢,二者的优势互补是今后传媒市场的主要业态。对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来讲,如果想要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有效满足新媒体技术的融合需要,就有必要强化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其融合到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具体来讲,相关单位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作为频繁使用的技术方案,使其和传统的电视节目相互改良融合,以此来保证不同频道的变换可以更为简单,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便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节省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全面加快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由于拥有计算机平台的支撑,因此电视节目的传输工作将会更为简单,其传递范围也将会显著扩大。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能够有效接受,所以对电视节目的质量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切实有效地拓宽现有制作规模和素材范围,全面增强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图像和视频资源的拓展处理,丰富优化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保证制作出的节目具有更为显著的吸引力,以此来满足受众群体的信息阅览需求。和现阶段的各种电影相比,电视节目的制作仍旧存在巨大的可上升空间,科技感能够切实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好奇欲望,激发人们的观看意识,收获受众的良好正向评价,与此同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摄像设备完全可以实现自动转化的功能,此举能够有效增强节目的视觉效果,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因而在融媒体时代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有必要全面增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其融合到节目制作流程中,这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3.2强化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制作单位仅仅完成和计算机网络的接轨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实现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数字化应用技术的融合。[5]数字传输系统的好处是能够实现电视节目的实时播放以及快速传播,能够切实有效地推进电视节目的制作发展进程,最终打造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节目。此举将会使得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显著提升、传播范围显著扩大,这与当前扩大受众群体的需求是相互契合的。从传统的电视节目传播角度来看,整体资源的分布非常的分散,通过数字化技术传输,可以实现网络化共享,对后期传输工作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方位地强化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受众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3.3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制作电视节目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明确的是数字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大量信息技术成果均被投入到广泛应用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可以极为有效地提升节目的制作效率,同时节目的质量也会因此而获得显著提升,多媒体技术在编辑过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电视节目制作工作。在融媒体时代下,受众群体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电视媒体在传统媒介时代下的独占性正在受到不断削弱,在此种情况下,电视节目制作单位需要充分把握机会,全方位地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大现有投入力度,从互联网中寻求各种节目素材,将其转化为适应电视节目需求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下的多样资源,从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的需求,为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支撑作用。3.4强化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高度集成技术,用户在使用此项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能力、触觉能力和听觉能力,用于实现和虚拟世界的交互沟通,交换出自己的意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越发加快,就目前来看,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现实技术主要为虚拟演播室。[6]其从属于近几年衍生的崭新产物,是虚拟现实技术和色键抠像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将真实摄像机所拍摄下的画面做实时地跟踪处理,同时实现其与计算机图形工作站所展示的三维虚拟场景的有效融合,可以说是极为新颖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到各个行业中,其可以将医学、自然学、工业、农业、人文科学等通过具象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与国外虚拟技术的应用模式相比,我国对虚拟技术的应用尚且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应用频次较高的是虚拟演播室。从我国电视发展历史角度来讲,现阶段,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仍旧有许多能够应用到虚拟现实技术的部分,如,纪录片。由于纪录片自身具备强烈的纪实性特征,因此无论是电视特效还是背景音乐的选择都需要非常谨慎。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手法需要获得大量优化革新,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应用,可以有效摆脱传统纪录片枯燥乏味的问题,同时带给观众更为逼真直观的感受,促使其深刻地感悟到节目的优点。3.5强化对运动追踪技术的应用。运动追踪技术也是现阶段电视制作技术的关键支撑,但是由于处于研究初始阶段,因而并不成熟,相信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运动追踪技术的瑕疵会大幅减少,切实有效地满足受众的电视节目感官需求。从现阶段来看,运动追踪技术是数字合成技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被广泛地应用在MTV、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但是在进行实际的三维追踪工作过程中,由于前景物体堵塞或者运动模糊,最终导致动作追踪后的画面质量并不好。[7]所以,为有效实现运动追踪目标,提升整体质量,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从最初的导入环节开始便需要进行详尽的观察,结合此类参数,设定视频导入的基本信息,在进行运动追踪的过程中,结合图像的实际情况来采取与其相对应的追踪方法。例如,如果在图像中的特征点分布非常明确并且整体布局较为均衡,此时则可以采取自动追踪的方式,而后手动调整,反之,如果在图像中的特征点分布并不明确,并且整体布局较为混乱,此时则需要采取手动追踪为主的运动追踪模式。3.6强化对后期制作软件的应用。在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前期设计与拍摄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后期制作也是如此,在融媒体时代的深度影响下,后期制作技术的应用越发重要,收视率高的节目其后期制作更要求具备良好的后期制作软件来支撑。[8]在整个制作流程中,片头、片尾和中间的广告均需要良好的后期制作技术的支撑,而这个过程要求相关人员直接将拍摄素材记录下来,而后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做剪辑处理,再和特效、声音进行有效融合,最终打造出完整的节目,可以说后期制作软件的合理应用是电视节目质量提升的前提要素,其能够为受众群体呈现出更为客观的感官享受。

总之,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占据的传媒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传统媒体在此种情况下受到挤压,但由于二者拥有各自的优势,因而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快。在此种情况下,我国正在逐渐迈入崭新的融媒体时代中。融媒体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只有积极地实现和融媒体技术的融合才能够有效提升节目质量和收视率。这就要求相关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能够增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后期制作技术等的应用,以此来实现电视艺术和制作技术的有效结合,打造出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作品,给予受众群体更好的视觉享受,为行业发展奠定下坚实的支撑作用,长此以往势必可以为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虎.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变革及VR技术的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4):142-144.

[2]周梅.融媒体时代虚拟演播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20,12(03):80-82.

[3]郑强.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0,4(03):182+184.

[4]张攀雪.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运用方法[J].电视技术,2019,43(18):42-43.

[5]高璿.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2019,43(09):35-36+49.

[6]曾超.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实践与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9(01):112-113.

[7]符林森.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应用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8(12):59-60.

[8]费超.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分析[J].电视指南,2018(10):276.

作者:安淑艳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