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水果产业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20-12-09 06:1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构建科学合理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针对水果产品供需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民经济收入低等现象日渐凸显,及时提出可行性的发展策略迫在眉睫,进而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果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水果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棉花、水稻、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其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式,在自然特性、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及销售分配等方面与其他农业经济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其产业布局主要以农业区域为主[1]。在乡村战略背景下,水果产业已逐渐发展成农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亦是农村经济模式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乡村区域脱贫、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因此,研究水果产业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对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农村的水果产业逐步开始向现代化、机械化模式转变,同时,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基础经济发展问题日渐突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乡村人口流失严重、城乡贫富差距加大、水果资源滞销严重及配套设施落后等,一系列弊端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2]。基于此,农业经济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农村摆脱信息不畅通、销售模式单一、服务水平落后等困境,使观光果园、电子商务、创新农业、信息农业等新业态大面积涌现,有效促进国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水果产业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1.1水果产品供需不平衡。水果产品供需是否平衡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林果业经济的强有力驱动下,当前市场的需求主要侧重于特定产品的供给,农户为寻求最大的利润空间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衍生了水果产品结构单一、种植基地分散、产品严重滞销等弊端,使得农村水果产业的市场经济出现了较大的不稳定波动,从而制约着我国林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3]。其次,农户对水果产品的质量问题缺乏高度重视,造成了在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这与水果产品的自身市场供需不平衡、管理体制不合理及生产技术落后密切相关。因此,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必须通过市场体制的自主调节、优胜劣汰的竞争体制来淘汰因存在质量问题的水果产品;同时,在政府相关部门宏观调控下,出台相关条款和有效措施来提高水果产品市场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国内农村经济的高效发展。1.2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是我国主要的区域组成部分,具有人口基数大、经济占比高、分散广等特点,因受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及政策倾斜的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长期存在,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一体化战略密不可分[4]。比如,东部区域的农村,果业种植规模大、观光果树资源丰富,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极大缩小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差距,而在西北地区,农村数量多、农村经济占比高,受区域地理位置的约束,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难度较高,加之大部分农村分布在山区,交通网络和信息手段落后,发展农业经济极其困难,这也是我国林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部门应该正视当前存在的现状,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1.3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水果产业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直接关乎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是否齐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日渐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农村地区受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农户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使得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发展缓慢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其一是经济模式的转变,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基2020.11三农论坛SANNONGLUNTAN础设施落后且不完整、果业经济收入不高,加之对其资金注入力度不足,从而使得农村基础设施不过关;其二,在发展林果业经济的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认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和日常维护,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得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于此,必须做到水果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现有设施的维护改造,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5]。

2水果产业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可行性策略

2.1重点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律,提高水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水果产业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转变必须与水果产品的市场供需平衡、质量有机结合在一起。国家应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果业市场经济变化规律,加大对水果产品的市场调控,重点把控水果的整体质量,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6],同时,在上文阐述的现状基础上,对水果产品供需不协调和质量不过关问题科学分析。其次,产品滞销、农业资源浪费等弊端严重打击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而且市场需求得不到充分供应。鉴于此,必须提高水果产品的总体质量,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合理竞争,有效保障水平产品的畅销,且将不合格的水果产品严格淘汰,同时,应该通过资源合理化配置方式促进不同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受益,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2.2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干预。农户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提高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要素,国家宏观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充分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水果产业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依托合理的人员结构,现阶段,农村人口逐渐大量的向城市流入,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缺失,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更不愿意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导致水果种植业处于荒废的尴尬境地,相关农业部分应结合本地区的自身优势引入第三方经济产业,设立专项的农业补贴政策,保证各项优惠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吸引更多人员回到农村当中,合理改善农村人员结构,为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后勤保障。其次,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与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有着重要联系,受小农意识的制约,应建立更多水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生产基地,使得产业发展和农户种植无缝衔接,让农户能够专一地生产,不再为产品滞销而担忧,减少果农的思想负担,促进集中产业化的果业经济发展[7]。最后,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让农户接触现代化农业产品,提高他们的现代化意识,保障水平产品的利用效率,其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转变具有积极作用。2.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转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内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升级转型,农村作为农业主要经济来源,其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受到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影响,若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转型,将会对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也开创了相关成功经验。比如,在我国南方地区,相关部门将观光旅游果业与脱贫攻坚战略有效结合在一起,在依托本地区优势资源基础上,将原来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效转型,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促进了大量劳动力开始向农村聚集,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还提高了产业结构的良好转变。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至关重要,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国家应该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工作,促进基础设施配置要素的合理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在发展水果业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续建、新建的项目的投入力度,确保项目尽早落地,提高农村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农业结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只有解决了农村民生问题,缩短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有机统一。基于此,水果产业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必须结合农村区域的突出特点和实际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发展策略,建设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之路,从而提高农村水果产品整体质量和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艳.“互联网+”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J].农业经济,2020(9):58-59.

[2]赵力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探讨[J].中国市场,2020(23):184,186.

[3]柯炳生.我国水果产业有哪些重要变化趋势?[J].中国果业信息,2020,37(5):2.

[4]党政军.绿色发展视野下新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20(5):34-36.

[5]张彩荣.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财会学习,2020(8):225-226.

[6]程稼科.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J].吉林农业,2019(24):43.

[7]梁铭豪.共享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5):252-253.

作者:吴怀静 郭星秀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