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职宪法教学与实践探索

2020-12-04 04:1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突出宪法至上地位,体现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发挥宪法重要作用,把宪法摆在法治建设的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1]。”高职院校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法治建设的重任,学习宪法,尊重宪法权威,践行宪法,树立宪法信仰同样是新时代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和担当的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的主要群体,利用学校、社会资源展开教学和实践,增强大学生宪法意识,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做宪法的信仰者、实践者和捍卫者。

1加强宪法知识教育及增强宪法意识

针对高职大学生对宪法知识的了解程度,随机选取240名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对问题“您有没有了解过宪法的内容”的调查结果为:完整读过宪法占2%,只有5人完整读过宪法文本。读过部分宪法占25%。没有读过宪法,也没有关注过宪法新闻占15%。有关注过宪法,看过相关新闻占67%。从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对宪法文本的了解程度比较低,仅个别学生关注度比较高。大多数仅仅是关注相关新闻报道,而不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学习。可见,高职大学生宪法知识薄弱,宪法意识缺失,需要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宪法知识的宣传和宪法意识的培养。1.1了解宪法发展历程来把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在此之前的宪法探索和实践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巩固新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之后,在1982年宪法的基础上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行修订,自颁布以来,一共修改过5次,分别是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宪法的修订历程见证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彰显了国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智慧担当。大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深刻领会宪法对国家建设、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保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体会宪法时代特征以及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信仰宪法。1.2学习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在调查问卷中针对问题“您对宪法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否了解”的结果显示:很了解占2.7%,只有6位学生。了解一部分占58%,了解很少占36%,不了解占3.3%。对大一新生讲解公民享有的权利时:每一学年都会出现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对权利的理解仅限于公民享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他们对宪法权利与义务的理解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对宪法权利和义务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宪法对公民的权利的保障和公民应尽的义务知之甚少,缺少对宪法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我国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平等地享有广泛的权利,例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文化权利等等。这些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来自于宪法。大学生群体了解宪法,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既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又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1.3学习新宪法来推动宪法与时俱进。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进了宪法。这次宪法修改遵循基本修宪的原则,不是较大的修改。宪法作为国之根本,要保证它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不宜轻易地改动,更不宜做大范围的修改。同时,要考虑新时代下的新发展、新要求,保持宪法的连续性、先进性和科学性[2]。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了解部分修改内容占33%,不太了解修改内容占39%,不了解修改内容占28%。只有深入的了解宪法修正案,学生才能体会到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修宪不是破坏稳定性,而是为了适应社会变革,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是推动宪法与时俱进,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发挥宪法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的必然选择。

2创新教学实践践行宪法精神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的课程主要是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一新生首先学习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2018年版教材中关于宪法主要包括第六章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第一部分主要讲解宪法的地位、形成发展、基本原则,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依法履行法律义务。同时,增加对2018年宪法修正案进行解读,分析宪法修改的背景和意义、宪法修改的原则和内容等等。2.1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加强教学针对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学习宪法最基本的方式。同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探索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信息化要求和新时代新青年的身心特征。宪法知识理论性、政治性强,内容枯燥、教条,与生活关联性不直接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案例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现状,“以案引法、以案析法、以法辩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且能够与知识点相衔接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师针对案例提出相关的思考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析和讨论所反映的宪法知识。亦或者反向操作:教师讲解宪法相关知识后抛出案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在相互作用下体会宪法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感受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的保障。2.2开展实践教学弘扬宪法精神高校宪法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集学校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之合力,相互配合,实现覆盖学生人数和实践效果最大化。接下来,以所在院校开展的宪法法律相关实践活动为例进行分析。第一,法律咨询活动。为强化大学生知法、守法为核心的法律思维与意识,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每年在大一下学期课程结束前夕,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会举行法律咨询活动。2018年6月以“领会修宪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为主题,设计宪法修正案知识点展板,制作宣传横幅和标语,并采取一对一现场咨询,教师为学生解答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纠纷,涵盖宪法、民法、合同法、劳动法、刑法等多方面法律知识,引导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深入领会修宪精神,增强宪法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第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活动。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以及各学院和部门在每年的12月4日前后为纪念国家宪法日,会定期开展宪法相关活动,形成全校师生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信仰,营造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校园氛围。例如以班为单位组织召开宪法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知晓设立宪法日的由来、目的和意义。以学院为单位开展宪法学习座谈会、宪法知识竞赛,宪法知识征文比赛,掀起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的热情。学校组织开展“宪法大讲堂”专题报告,更加客观而全面地学习宪法。第三,暑期法律知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经过法律知识培训后组成社会实践队伍带着法律知识走进农村,走进农民,为他们带去法律知识,为乡村进行普法宣传。农村法治建设相对落后,农民不懂法不学法,法律知识匮乏,法律素质偏低。大学生为他们宣传休戚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解答最关切的利益纠纷问题。例如:邻里之间人身和财产矛盾,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解决矛盾的法律途径等等,帮助当地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增强人们法律意识。大学生传播法律知识,服务农民、服务社会,为提高农村的法治建设水平和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发挥应有的作用。

3养成尊法守法习惯树立宪法信仰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要着重加强对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在宪法学习与实践基础上培育大学生在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上对宪法的尊崇与维护,养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自觉成为宪法的践行者和信仰者。3.1维护宪法权威。强化宪法至上学习宪法,践行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纪念日活动,让宪法走进千家万户,让全国上下认识到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3]。”全国上下实现全民学习宪法,纪念宪法,开展宪法实践的新形势,让宪法真正深入群众,贯彻到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使宪法成为国家乃至全民的信仰,人民信仰宪法,信仰法律,用法律说话,解决矛盾和纠纷,形成社会法治氛围,实现“奉法者强则国强”的理想局面。大学生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被寄予厚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先锋队。3.2遵循宪法规律。领会修宪精神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了21条修改。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范[4],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人国家根本法。学习宪法修正案首先要结合国际形势、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进行前后对比,理解修改的目的和意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指导思想,为的是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其次,正确认识修改宪法体现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人类的认知是在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中实现思想的升华。2018年宪法修正案正是在国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成果。任何国家的法律制订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避免理论的滞后性,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体现新时代特征。3.3让宪法成为发自内心的真诚信仰。宪法法律的施行不仅源于它的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发自内心的信仰。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仪式,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一致认为宣誓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是展现国家领导人依宪治国的决心和榜样力量,体现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弘扬宪法精神的国家责任和使命。通过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可以塑造公众的宪法信仰、法治信仰,在全社会烘托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氛围[5]。以上率下,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宪法权威,全面推进宪法学习,让宪法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真诚信仰。

作者:张夏青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