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实践研究

2020-12-02 14:23:4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机遇,同时大学生农村创业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有助于破解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困境,助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建设。针对此,本文积极探索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地区开展创业实践项目的有效路径,立足于政府、高校和学生自身的三维角度,提出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创新策略,逐步推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和产业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农村创业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性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方案。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进程。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补齐“三农”问题的短板和不足,我国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农业与我国工业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二)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在农业和农村领域。虽然我国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农业和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导致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有限,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因此,我国推新乡村振兴战略,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拉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三)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条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农业的机械化设备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用先进的设备代替传统的手工和人力劳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快速转变。这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促进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作用

(一)大学生农村创业有助于破解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难题。人才的缺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瓶颈”。根据对部分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有76.8%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北上广深发达地区就业,56.9%的大学毕业生的优先去向是城市而非农村地区,这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的人才极度匮乏,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困境。目前在我国70多万个行政村中,仅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的村级干部占总数的87.3%,制约着农村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创业,可以为农村地区增添活力,将现代化的创新技术和知识体系带到农村,培养新形势下的新农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序推进。(二)大学生农村创业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前,农村存在着农业供需结构不均衡的矛盾,为有效地转变供需失衡的问题,必须要立足于市场,推行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求,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知识结构体系,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和发展质量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农村问题的突出表现。大学生经过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系统的知识学习,具备着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可以利用理论知识和现代化技术,积极推进农村创业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农业转变,促进高科技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快速应用和广泛普及。(三)大学生农村创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转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风向标,将科学技术融入到传统农业产业生产当中。其中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需要具备专业理论修养和技术水平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将农业科技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水平。大学生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有效推动了城乡均衡发展。大学生具备先进的科学理念,容易接受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在农村地区发展创业可以有效发挥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增强其农业农村的适应性。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实践路径

(一)政府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农村创业政策体系。第一,从总体角度而言,政府要建立健全创业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在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大学生建立设备齐全的农村创业园区。政府运用财政贴息的手段,为大学生提供免息贷款,保障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资金来源。政府健全信贷融资政策,缓解大学生农村创业融资难的问题。第二,政府要制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免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的税费,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道路上的拦路虎。第三,政府要积极建立大学生农村地区创业的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投入农村地区创业的热情。第四,要形成灵活规范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提升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创业的积极主动性。(二)高等院校及时调整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高等院校应当大力开展双创教育,使大学生更加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激发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意识。高校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基础性学科,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实施纲要,着力构建农村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适应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需要。第二,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的供给侧改革,高等院校应当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匹配,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专业人才。第三,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创业,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专业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学生要有效提升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和水平。一是大学生应当塑造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活动具有较大的困难,大学生应当做好良好的心理建设,并协调人际交往关系,用良好的心态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发挥自身在农村地区创业的积极主动性。二是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创业实践能力,比如创业决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积极到农村地区创业,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三是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综合实力,自觉学习农村的创业管理知识内容,了解创业投资的体系,为顺应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利用寒假和暑假的课余时间到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活动,积累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促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阮爱民,汪泰,陈小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创业长效机制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9,5:35~41

[2]李新仓,党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路径[J].农业经济,2019,383(3):119~120

作者:孟庆方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