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心得体会内容页

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心得

2022-12-01 13:15:02心得体会访问手机版

篇一: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心得

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1、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例如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他非常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对鲁迅的影响十分巨大而又深远。鲁迅回国在北大任教时,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住所的墙上,书架的对面。鲁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

3、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与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的劳动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所不同。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形象,富于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它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在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生变坏。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蔡元培先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表,他每次去学校给师生讲话和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颗纽扣扣上以后,还要对着镜子整理一番。进入演讲厅或教室前,也习惯整一整衣冠。这种讲究整洁的好习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服装款式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陈旧,显得落伍,也不宜太赶时髦,追求新奇;衣服颜色和装饰应尽量素静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哨惹人。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奇特古怪,华丽花哨,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教师的服饰上,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 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例如培训时讲到了一个案例是,这天早上第一节是赵老师的课,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的迎接她的到来。上课铃一响,只见赵老师穿着鲜红的棉袄,下面的裤子乌黑发亮,长头发被烫成大波浪披在肩上,走上讲台。同学们瞪圆了眼睛,不约而同地“哇——”。 赵老师没有搭理同学们的疑问,开始讲课。这节课同学们不知道听到了什么,也不知道 赵 老师讲了什么,只记得大波浪头发来回晃动,红棉袄在眼前闪动??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分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也比较普遍:随地吐痰,乱抛废物,乘车争先恐后;汽车上,商店里,一点小小的摩擦、碰撞,就往往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遇到人与人发生冲突时,看热闹起哄者众,化解者往往被误解,遭指责;公共设施屡遭劫难,其被毁坏的速度十倍甚至百倍于个人财产;公有财产或被盗或被损坏。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社会公德是低层次的道德规范,是否遵守是“小节”问题,那么,他们在公共场所就可以不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从而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教师知识水平高,修养深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共场所,如遇有不良现象,教师要首先走上前去制止,而且方法要讲究,说话要以理服人,行为要有示范作用,让所有人都能从其身上看到真善美,看到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进步,从其一言一行中体味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教师的高尚情操就是一面旗帜,会引导全社会的人从善除恶,使更多的人进一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把社会公德和各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去自觉地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公民。

5、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师德规范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二是“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 。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教师要做到:不要动员、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的补习,或为其提供生源;不要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它商品;不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其它财物等,否则,你就无法做到 “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 。

篇二: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坚守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简单地说,就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怎样做,自己就要先于学生这样做,给学生起到表率模范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强调教师的表率带头作用的,当我们要求学生按时上课的时候,作为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进入教室,这样一来,学生还有迟到的道理吗?当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的时候,作为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通透教材;课堂上一丝不苟,认真上课,课上的生动有趣,学生还有不认真学习的道理?!

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求学成长的学生了。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宽恕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小错误、小失误,给他们指点迷津,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韩愈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教师应以谦虚诚实的心态面对学生的优秀过人之处,坦言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所学,给学生一个平等相处、共同成长进步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正在成长、学习的学生,他们时时刻刻在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学生身上能看到一半的教师的影子,就是这个缘故。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人格高尚的人,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给学生以高尚的引导和表率作用。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篇三: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心得

在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生变坏。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蔡元培先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表,他每次去学校给师生讲话和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颗纽扣扣上以后,还要对着镜子整理一番。进入演讲厅或教室前,也习惯整一整衣冠。这种讲究整洁的好习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服装款式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陈旧,显得落伍,也不宜太赶时髦,追求新奇;衣服颜色和装饰应尽量素静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哨惹人。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奇特古怪,华丽花哨,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教师的服饰上,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 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例如培训时讲到了一个案例是,这天早上第一节是赵老师的课,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的迎接她的到来。上课铃一响,只见赵老师穿着鲜红的棉袄,下面的裤子乌黑发亮,长头发被烫成大波浪披在肩上,走上讲台。同学们瞪圆了眼睛,不约而同地“哇——”。 赵老师没有搭理同学们的疑问,开始讲课。这节课同学们不知道听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赵老师讲了什么,只记得大波浪头发来回晃动,红棉袄在眼前闪动……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分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也比较普遍:随地吐痰,乱抛废物,乘车争先恐后;汽车上,商店里,一点小小的摩擦、碰撞,就往往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遇到人与人发生冲突时,看热闹起哄者众,化解者往往被误解,遭指责;公共设施屡遭劫难,其被毁坏的速度十倍甚至百倍于个人财产;公有财产或被盗或被损坏。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社会公德是低层次的道德规范,是否遵守是“小节”问题,那么,他们在公共场所就可以不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从而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教师知识水平高,修养深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共场所,如遇有不良现象,教师要首先走上前去制止,而且方法要讲究,说话要以理服人,行为要有示范作用,让所有人都能从其身上看到真善美,看到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进步,从其一言一行中体味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教师的高尚情操就是一面旗帜,会引导全社会的人从善除恶,使更多的人进一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把社会公德和各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去自觉地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公民。

5、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师德规范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二是“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 。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教师要做到:不要动员、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的补习,或为其提供生源;不要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它商品;不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其它财物等,否则,你就无法做到“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 。

篇四: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心得

这次师德的主要以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这次师德培训让我了解并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1、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例如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他非常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对鲁迅的影响十分巨大而又深远。鲁迅回国在北大任教时,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住所的墙上,书架的对面。鲁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

3、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与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

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的劳动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所不同。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形象,富于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它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在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

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

生变坏。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蔡元培先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表,他每次去学校给师生讲话和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颗纽扣扣上以后,还要对着镜子整理一番。进入演讲厅或教室前,也习惯整一整衣冠。这种讲究整洁的好习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服装款式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陈旧,显得落伍,也不宜太赶时髦,追求新奇;衣服颜色和装饰应尽量素静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哨惹人。因为在教育活

动中,学生们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奇特古怪,华丽花哨,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教师的服饰上,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例如培训时讲到了一个案例是,这天早上第一节是赵老师的课,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的迎接她的到来。上课铃一响,只见赵老师穿着鲜红的棉袄,下面的裤子乌黑发亮,长头发被烫成大波浪披在肩上,走上讲台。同学们瞪圆了眼睛,不约而同地“哇——”。赵老师没有搭理同学们的疑问,开始讲课。这节课同学们不知道听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赵老师讲了什么,只记得大波浪头发来回晃动,红棉袄在眼前闪动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

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福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分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也比较普遍:随地吐痰,乱抛废物,乘车争先恐后;汽车上,商店里,一点小小的摩擦、碰撞,就往往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遇到人与人发生冲突时,看热闹起哄者众,化解者往往被误解,遭指责;公共设施屡遭劫难,其被毁坏的速度十倍甚至百倍于个人财产;公有财产或被盗或被损坏。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社会公德是低层次的道德规范,是否遵守是“小节”问题,那么,他们在公共场所就可以不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从而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教师知识水平高,修养深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共场所,如遇有不良现象,教师要首先走上前去制止,而且方法要讲究,说话要以理服人,行为要有示范作用,让所有人都能从其身上看到真善美,看到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进步,从其一言一行中体味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教师的高尚情操就是一面旗帜,会引导全社会的人从善除恶,使更多的人进一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把社会公德和各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去自觉地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公民。

5、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师德规范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二是“有偿家教”偏离

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教师要做到:不要动员、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的补习,或为其提供生源;不要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它商品;不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其它财物等,否则,你就无法做到“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篇五: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心得

教师是蜡烛、是春蚕、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们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是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如今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可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群众信赖,让家长放心,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尤其重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用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道德规范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他们都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说来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时刻在努力做到用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感染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作为教师我有一种职业自豪感,从我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很热爱这份工作,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我长期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二、努力探索,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

师。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是好教师,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奉献是一种崇尚无私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奉献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除了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来到国扬小学,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学校集体的温暖,看到周围的同事都那么优秀,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充满热情,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与压力。作为一名新进学校的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新的环境中,还存在诸多差距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开始投入新的工作我就遇到很多困难,但我并没有退缩,努力把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资料,找书籍进行学习,工作中遇见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虚心像别人请教。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他的品德操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熏陶。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坚持高尚情操,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人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每次周二下午的劳动,打扫清洁区我都和同学一起来完成,首先给学生分配任务,然后自己也加入到他们的劳动中,和他们一起动手劳动,让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师生共同来完成劳动任务,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爱劳动、爱卫生、不怕脏、不怕累,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动学习上的共同进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继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

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