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浅谈幼儿教师学前教育

2020-01-04 02:2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

当前社会对教育人才的渴求正不断攀升,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亦随之提高,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离不开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发展学生多学科、多技能的培养模式为主,学生对每个学科技能的掌握都略显粗糙,无法完成更加精准、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指导。本文拟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培养“一专多长的幼儿教师”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一专多长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富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幼儿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带着孩子玩耍,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技能的教授培养孩子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幼儿园基本流程,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知识,还需要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的技能掌握以及较好的问题处理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等。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实践应用能力不足,五项技能不扎实,没有一技之长的情况,无法满足幼儿教师人才需求的高标准、高要求。高校如何顺应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职业意识强、知识面广且具有一专多长的幼儿教师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

二、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人才架构及其需求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向高学历、低年龄、专业化及特长化发展,虽然各项指标呈现积极趋势,但中小城市的幼教师资队伍依然未见太多变化。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公办及大型民办园大专学历占比70%,中专学历20%,本科学历仅为10%,其中80%为学前教育专业,20%为其他专业。私立中小型幼儿园大专学历占比锐减至40%,中专学历成为主力,为60%,学前教育专业占比不及50%,严重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师资。就年龄层次而言,无论是公办园、大型民办园还是私立的中小型幼儿园,青年教师(20~30岁)占比均未超过50%,青年教师以未毕业的实习生居多。具备艺术技能的特长教师超过50%,达到60%的占比率,其中以美术的专业教师居多。但很多课程,如《创意手工》只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幼儿园购买这个课程后课程方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因此,那些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一定专业水准的人才,如舞蹈、钢琴、口语表达和英语等是幼儿园或其他幼儿教育机构所缺乏的。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现状

1.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生源素质与专业不够匹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招收普通高中起点的大专生或本科生为主要生源,招生方式较为单一,所招收的学生在入学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不多,对职业认知浅薄,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却缺乏艺术素养,多数学生报考的第一志愿并非学前教育。其次,培养目标模糊,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笼统地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技能强,能在幼教机构从事保教与研究工作的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为主要目标,未设毕业的具体要求以及准予毕业的评判标准。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毕业要求是全科及格,这让大多数学生对纸面上分数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笼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合理的学习时间的安排,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因此,看似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满足当前幼儿园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学生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以及艺术技能的范围性和专业性的统筹结合。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的单一,技能培养力度的不足,课时分配不合理,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等。2.缺乏实践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因循守旧,仍以学年制管理制度进行教学工作,学生读满学时并且完成期末考试就可以顺利毕业,所学课程统一、固定,缺乏变通,无法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教学实践分别安排在大一、大二两学年下期,时间仅有短短两周,而教育实践则在大三下学期进行。学生在没有接触过幼儿园的情况下就开始大量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没有实际组织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就进入幼儿园教学,导致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用人单位反馈不佳的情况下,部分学生采取改行的手段,这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2)各项艺术技能课程的学时占比过于平均,导致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上倍感压力(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由于各项艺术课程均具有不同的艺术特性和专业特点,各高校专业特长生需要耗费3~4年的时间才能初窥门径,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均对学生提出了具备多项艺术技能的学习要求,这从各科艺术技能课程课时的平均设置即可发现。学生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揣摩和练习不同的艺术领域知识,有时甚至需要占用其他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间,忽略重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的文化课程。而各项艺术技能同时学习,不仅不能让学生成为多才多艺的幼儿教育人才,还可能因为同时接触不同的领域而产生过多的学习压力,导致信心崩溃,丧失学习兴趣。

四、改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提升观念、强化认识。为了顺应社会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考虑各大高校的教育特色,遵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仅在数量上提供足够的幼儿教师,更应培养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过硬的保育保教技能以及专业艺术特长的优秀学前教育人才。陈旧的教育管理理念以及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逐步革新,提升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专业素养和艺术修养。2.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1)招收制度的多样化。正如前文所述,生源与专业不够匹配是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制度的弊端,而多样化的招生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2016年起开始施行单独招生计划(以下简称单招),即考生只需在高考与单招之间择其一报名通过后即可成为大学生。单招设置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通过面试对职业认知、性格以及艺术潜能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定招生计划,增强生源素质与专业的匹配性。这一招生计划的实施虽解决了一部分专业与生源不匹配的问题,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如生源地域性较强;招考的笔试试题难度与高考相比有所降低,造成生源文化素养下降等。单招计划的施行在为高校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在未来不断完善。(2)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倾向化。现阶段,高校需要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和要求,制定更具体、更有倾向性的培养方案。从掌握哪些专业知识,是否具有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养,艺术技能达到什么专业层次,具备哪些职业从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进行细化。例如,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和具体课程安排制定阶段性考查要求:第一,不同年级应掌握的职业岗位知识程度,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保育常识、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等专业知识设置考核,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进,直至毕业时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通过实践考核;第二,是否具备职业岗位素质,每学年设有面试场景考查学生是否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对幼儿是否具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能否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修养;第三:艺术技能的专业水平,选择不同艺术科目的学生进行不同科目的考核,根据艺术学科的特征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制定毕业考核标准;第四,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可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和选择,从育婴师资格证、心理咨询等级证、公共营养师等级证、蒙台梭利证、舞蹈等级证、钢琴等级证、声乐等级证等证书中择其一作为毕业条件。3.改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及教学内容。第一,改善学分制评价体系:学分制主要根据毕业要求决定学生应取得的相应学分作为评判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依据,学生可以自由选取相应的课程、数量及其学期安排,而非目前由学校统筹安排的固定课程模式的学年制或流于形式的学分制,这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第二,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学前教育体制内具有的不同专业倾向,学校可设置不同的选读方向,如育婴、幼儿心理辅导、营养搭配、儿童读物研发、早教课程研发、幼儿动漫设计、早教英语、舞蹈、美术、声乐、钢琴等。在不同的选读方向中,除公共必修课外,设置该方向所必修的专业课程和可选的辅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我爱好、能力判断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主攻和研究方向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倾向,避免无必要、无目的的学习。第三,整合、调整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前文提到,同时学习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课程会对学生造成学习负担和压力,产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不适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信心。促使此类情况得到相应改善,就需要在设置不同的专业倾向后进行相应的课时数量和教学内容调整。例如,选择主攻和研究舞蹈的学生,舞蹈课时的数量占比应在不减少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设更多专业化的教学内容。舞蹈基础增设个人素质课程(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爵士舞蹈表演、芭蕾舞蹈表演等)以及教育教学课程(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创编、幼儿舞蹈游戏教学法等)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研习,使学生能够在主修方向中获得更专业、更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达到个人表演能力与教学能力的综合提高。其他技能课程应作为通识课程学习,按学校课程配比降低课时数量,对教学内容降低难度和要求。综上所述,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未来,专业的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需求将为成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育事业的支柱,应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

作者:张汝琳 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