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022-01-20 12:00:02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质量,应当结合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后自学等方面,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考核评价标准等措施,全方位、立体化的实现专业教学现代化发展。本文就提高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研究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方法来认识和研究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诊治规律,防治女性特有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本科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1]本门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三年级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刚刚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他们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临床常见疾病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将前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准确、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治中是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围绕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策略阐述。

1结合课程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中医妇科学”主要研究范畴有:第一,女性的生长发育、生殖和产育的理论知识,第二,临床常见的经、带、胎、产、杂等疾病的辨证施治,具有理论特色鲜明、专科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的方式讲述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从运用、理解、记忆三个层次掌握“中医妇科学”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并且重点掌握中医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等方面诊治的特色和优势。课程教学还应当以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基本依据,以全面体现和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为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进步与需求,以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面向世界和未来医疗需求的中医专业新型人才。

2梳理知识点,整合教学内容

《中医妇科学》教材中涉及的经、带、胎、产、杂等临床常见疾病,虽然病名不同,但相类似的证型、方药很多。[2]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准确地梳理、归纳,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提炼重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例如,“月经先期”与“月经过多”的辨证分型均有气虚证、血热证,“月经先后无定期”与“月经过少”的辨证分型均有肾虚证,[2]“月经过多”与“经期延长”的辨证分型均有血瘀症型等,又如产后病篇中的常见疾病的发病病机特点为“多虚多瘀”等等,具有相同证型、病机特点或治则方药的疾病进行梳理、归纳,提炼讲解它们的共同点,然后重点强调各自应当注意的独有特征点以及治疗的异同,同时也可借助图表形式进行总结概括,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3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中医妇科教学存在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等问题。[3]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效果有限。因此,重视临床主干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3.1采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医妇科学多开设在大学三年级学期,此阶段的学生没有临床见习和实习经历,以往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灌输式”的授课方法,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枯燥与乏味,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倘若采用课堂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PBL教学、对分课堂、研讨式教学等,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收集课程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起到督促的教学效果。同时分组讲解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更进一步熟悉、理解与掌握。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2充分应用声像并茂的教学手段中医妇科学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包括多种操作性的妇科检查。但是大部分妇科检查涉及女性的隐私部位,患者常常出于对以个人隐私的保护,拒绝学生观摩学习,[4]不愿意配合临床实践教学,因而导致教师的临床教学活动受到一定限制,[5]实践带教存在困难。如果教师利用图片通过幻灯片形式来讲授某些妇科检查的相关内容,结果还是依靠学生用被动记忆的方式去理解大量的感性知识,也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运用三维动态的多媒体教学来展示临床常用的各种妇科检查手段非常必要。多媒体教学是文字、数据、图像、声音和视频多种内容的组合,它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6]例如,妊娠病篇中的“异位妊娠”、妇科杂病篇中的“不孕症”等疾病,涉及人体排卵、受精、卵泡监测、子宫输卵管造影等相对抽象的知识,可借助微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演示它们的动态过程,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重视实践教学,提升临床能力培养

4.1强化老师临床带教意识,制定带教规范

首先,现阶段各教学医院的医疗工作量繁重,带教老师忙于日常临床工作,教学意识淡薄,对临床带教缺乏热情。[7]教学查房较少,甚至缺如,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更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然而,对临床课程的学习而言,临床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具有较强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带教老师在实践学习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临床诊病能力,而且可以讲临床实例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因此,加强老师的临床带教意识,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非常必要。其次,规范临床实践带教模式,制定考核手册及标准。根据中医妇科学的课程内容,采取以下五种临床带教模式:(1)常见中医妇科病系列讲座;(2)门诊抄方;(3)临床病例讨论;(4)病房教学查房;(5)实训室操作练习。根据中医妇科学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中医本科生临床见(实)习考核手册》。《中医本科生临床见(实)习考核手册》中包括以下内容:见(实)习时间、见(实)习内容、见(实)习心得、带教老师评语、学生课后思考、学生评语等指标内容。围绕《中医本科生临床见(实)习考核手册》的相关内容,制订课程的实践带教规范和见(实)习规定。带教规范主要针对临床带教老师,用来标准化带教老师的带教内容和行为,同时通过《中医本科生临床见(实)习考核手册》中学生对老师的授课评语进行考评老师。见(实)习规定是针对学生,教师结合《中医本科生临床见(实)习考核手册》中的见(实)习时间、见(实)习内容、见(实)习心得、课后思考进行综合评价、逐一打分,记入学生的临床素质考核成绩。通过规范、合理的临床带教制度,能及时对学生临床实践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更有利于老师对临床教学的研究与改进。

4.2构建临床实训教学平台,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临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临床常见疾病均设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并增加实践学时的占比。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通过构建中医妇科学临床实训教学平台,借助人体模型、标准女性骨盆模型、女性生殖器官模型等多种妇科临床教具,弥补在实际临床教学中不方便完成的操作教学,如:双合诊、三合诊、阴道分泌物检测等。利用模型教学的优点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避免临床医患矛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及时的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际中,完成理论学习向临床思维方面的转变。[8]

5手机APP辅助教学,促进课后知识巩固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全面“互联网+”的时代,较以往不同的是,手机已成为上网的首选工具。[9、10]随之而来的手机APP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兴起。那么,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中引入手机APP辅助课程教学,可以使教学在形式、内容方面更加多元化,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一,手机APP辅助教学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尤其对于课后巩固、复习课堂内容方面,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和时间,有选择性的安排学习内容,实现学习自由。第二,授课老师与学员可以随时在线视频,实时互动,有效进行课堂内容交流和答疑解惑。第三,老师可通过手机APP发布课件、文档、图书、视频、图片、VR拓展等相关学习资料,以及各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研究最新进展等学科前沿性知识供学生了解、学习,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第四,授课老师可以针对教材中某个疾病、目前医疗领域的争论热点或者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的前沿问题,自主创建学习小组,设立专题讨论,在线邀请与该领域相关的其他院校资深教师参与到小组谈论中,以共同完成专题讨论研究,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来自不同院校老师的进行交流、探讨,更加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学科视野的扩张。从辅助教学角度来讲,在中医临床课程教学中引入手机APP的应用,可以显著扩大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及深度的扩增和信息获取量。使学生学习的范围更加全面,学习的理论更加深化,在完成相应课程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选择性地深入学习。授课老师通过建立的讨论群和留言板块与学生增加沟通及互动,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从而使学习更加个体化,[11、12]弥补整体教学的不足、不全面之处。

6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客观、完善的测评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导向功能,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科研专业素养的中医妇科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中医妇科学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注重平时学习和实习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建立理论考核、见(实)习成绩、临床检查操作、病例分析、课程论文五个模块的综合考核体系。分别从基础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再结合学生的平时出勤率和作业执行情况等做综合评价,最终以启迪学生的学习悟性,促进学生注重积累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扩大视野,拓宽思路,提升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中医妇科学作为临床主干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辩证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妇科疾病诊治,强化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在提高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的教学中,应当结合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后自学等方面进行阐述。督促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职业责任感的培养,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储继军.中医妇科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8,16(36):53-54.

[2]辛明蔚,何军琴,郭春雨,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2015.9(37):835-836.

[3]白玲玲,俞超芹,翟东霞,等.加强《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实践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5,21(16):116-118.

[4]曹蕾,冯倩怡,赵颖,等.中医妇科学课堂教学中临床思维训练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8,37(2):67-69.

[5]储继军,苏婷.中医院校规范化培训制度下中医妇科实践教学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4(16):15-16.

[6]张丽萍,李南,赵献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临床实训教学中的实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9(13):11-16.

[7]白玲玲,俞超芹,刘益群,等.临床见习课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22(18):21-23.

[8]孙云霞.临床带教强化中医思维方法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9(6):127-128.

[9]陈坚.基于iPad移动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分析与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22):62-64.

[10]彭小青,沈守荣,张浩,等.“互联网+”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8):846-851.

[11]马赟,梁茂金,庄伟宏,等.手机APP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2(19):1461-1464.

[12]俞瑾,白玲玲,孙帅,等.手机APP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9(18):17-19.

作者:白玲玲 郑国银 白元 王丽娜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