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应用价值

2022-01-19 20:39:00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资源不断更新,尤其是微课不断影响着生物教学,微课的应用也成为生物教学的基础教育研究领域。本文以人教版生物教材章节为例,从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微课对生物教学的价值来阐述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生物学教学;应用价值

互联网+的发展让“微”信息悄然兴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信息化也不断升华,使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我们的学习方式也确实受到了微课的影响,因此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的应用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生理过程较为复杂,加上这些过程又无法在学生面前直接展示,学生很难做到直观地理解,而在此情况下使用微课来进行这些过程的学习,却可以很好地解决困境[1]。

一、微课的界定及特点

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当然少不了微课所做出的贡献,微课是运用了优越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将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加以利用,将学习内容和扩展素材进行数字化结构的呈现。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按照教育部编写的新课程标准的理论要求,从教学的实践出发,在任何教学过程中用精心设计制作的短小视频进行某个具体知识点或技能教学的教学方式叫做微课。教学课例视频片段是微课内容的关键。使教学取得最佳效益是微课的目的,微课的内容精简、主题鲜明、目标明确,且实质是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2]。它以先进的技术和多样化的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资源,其特点如下:

(一)教育性

“微课”的时长为5—10分钟左右,时间短内容精炼,且下载手段灵活,便于保存到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教学视频作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来设计制作,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微课”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引导教育意义,且模式多元,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目的性

相较于宽泛的传统课堂而言,“微课”内容中的问题集中,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有针对、有目的的教学需要,学生课后对理解模糊甚至还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地学习和复习,节省时间和精力,目的性较强。“微课”主要是突出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的教学,不是针对内容的多少,而是针对内容的质量,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

(三)具体性

一个微课视频就对应一个主题、一件事,不存在具体知识点的跳跃和其他知识的牵扯;教学方式更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宽泛性。其中研究的问题一般都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重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突破、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观点表达以及实际生活的思考等具体的、真实的、有需要或可解决的问题。

(四)共享性

因微课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所以教学内容易表达、知识成果易转化;因时间短、容量小,所以易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借助于网络这个全覆盖的领域,这样传播范围广,具有普遍性,又要适应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学习方式也便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所以“微课”的共享性较强。

(五)资源情景化

设计主题情景,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制作成直观、具体、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的视频画面。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生物课程的独特性和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宏观分析能力和微观想象能力,同时实现教师对知识的浅显分析和透彻讲解[3]。同时,“微课”也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境,注重了教师的教,更注重了学生的学,有效区别于一对多的传统课堂,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二、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用于学生新课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生物课的学习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生物课不太被重视,从家长到个别老师都认为是一门“副课”,要想让学生在生物课预习上花较多时间来预习显得不切实际;第二,生物章节内容多,概念多,知识点碎片化,要达到好的预习效果就要耗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预习效果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这种形势与条件下采用微课预习,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也更易被学生接受和欢迎[4]。例如在讲授《免疫调节》新课之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免疫知识和免疫调节新内容进行结合来分析和制作微课。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即将学习的课程,提前对教师本节课的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并且在课上能更好地了解老师的教学思路、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在课堂上能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微课预习中疑惑以及不懂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二)用于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好,学生兴趣高,课堂效果就好。新课导入对学生来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说是新知识的开场白,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导入通常以提问导入、现象思考等方式导入,这些传统导入法虽然经典而有效,但被教师反复使用之后,会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逐渐降低,这样也就达不到课前导入的预期效果[5]。这时如果以一种包含视频、图片、丰富多彩的动画等内容的微课形式导入新课,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一定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新体验。例如在学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时,我们可以选择播放3-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的好奇,也可播放光合作用能量交换的过程动画,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此时趁学生兴致高涨,迅速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好。

(三)用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学的关键。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多、知识点细,重难点的讲授不易突出,所以使用微课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明确知识点、突破重难点。以《细胞的增殖》为例,此节的重点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难点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以及姐妹染色单体、DNA等数量的变化。因此可将这两方面重点拿出来制作微课视频,插入生动的有丝分裂动画,放大知识点,以学生学会这两点为明确的目标进行重难点突破;同时课上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也会密集于传统课堂。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和拓展能力。

(四)用于课后巩固及拓展

课上学习的新知识,必须要在课后复习巩固、消化吸收,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再者,利用微课视频来进行生物课外拓展,也是微课应用的不二选择。再以《免疫调节》为例,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和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被列为知识目标,且内容细碎,易混淆。因此为了达到此节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要,课后的复习巩固也很重要。教师可将《免疫调节》的知识点结合自己课堂上的安排进行微课制作,并且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一方面,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或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另一方面,学生使用微课复习,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理解免疫调节的组成、作用和调节机制,基本可以把上课遗留的问题解决。还可使用微课拓展疫苗的作用机理,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的灌输;也可以拓展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过程,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灌输。

(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

微课类型的教学资源不仅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同时,以往的教师口述实验过程可改为微课呈现用于实验教学,学生兴趣浓厚,优势很明显[6]。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时,教师通过微课向学生们展示实验原理,其中实验用品、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一目了然。如在本实验中,三种样液的容量很容易混淆,通过微课中视频动画的展示,再基于学生对微课的兴趣,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会更为清晰。再考虑到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问题,微课相较于教师口述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更能降低实验风险性。

三、微课对生物教学的价值

(一)节约时间

因大多数人对生物的重视度较低,所以投入时间相对其他科目较少;但是,生物学依旧是必考科目,学习内容细而碎,想要在少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生物学知识,使用微课就是个很好的选择[7]。微课这种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节约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间,而且也凭借其情景化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对抽象的生物世界有了清晰的理解。同样,也正因为微课时间短,所以对学生不会造成注意力的过度分散,当微课作为课堂导入使用时,相较于使用过度的传统问题导入,微课也更具有决定性的优势。

(二)重点突出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专门拿出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较弱,生物知识既多又杂,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课堂上讲的都要写下来、记下来,并没有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掌握。此时,就可以使用将重难点放大详细讲解,从而突出重难点;附加微课具有目的性和具体性的特点,针对一个主题有目的进行传播学习,学生也会更加详尽地学习和掌握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再者,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传播,加上容量小时间短,便于随时完善自身对于重难点的理解、随时观看学习。

(三)联系实际

因为微课的内容不是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知识点,也可以对生活中某个与课堂知识点有关联的内容融入微课,并把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生物学知识,并且能将生物课堂中所学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根据现在所提倡的生物科学素养、生命观念方面,生物学与人类的饮食健康息息相关,微课采用生活中的多发疾病等现实案例来进行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科学探究方面,微课展示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自行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中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能做到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在科学思维方面,微课的教育性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也可从实际生活中的众多个体中获得,例如生活中从个别到一般,是从众多个体中表现出来的规律;在社会责任方面,生物学的科学家数不胜数,运用生物学知识来保护身体健康的事例也随处可见,微课则通过科学家一次次的研究经历来培养学生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生物学的知识来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等。

(四)传播强、反馈快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微课的传播变得方便快捷,不需要专家多地奔波进行知识传授,更不会因为资源的匮乏使有需要的人无法及时获得反馈。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进行移动观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互联网资源遍布整个网络世界,网络所到之处,都有信息资源。也正因为如此,任何人不论时间地点都可以对微课质量的高与低、教育意义的利与弊进行及时反馈,制作者也可及时完善,传播与反馈的时效性较强。

(五)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在不断促进教学方式的革新,从语言到书本,再到计算机,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教学的资源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进步。微课作为信息化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方式被广为应用,这也意味着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提高资源识别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在内的不仅是PPT制作,微课视频的制作能力也被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现代社会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8]。

四、总结与展望

教育领域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微课优势特点也不断显著,在教学应用中微课体现出了包括教学时间短、教学容量少、所占空间小、学习便捷式、共享性强、目的性强、兴趣性情景化构成等特点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特征,微课才快速地走进了课堂,迅速渗透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教育需求和微课特点相结合,自然而然的微课也成为了利于生物学教学的多媒体资源。综上所述,根据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倡和生物学与实际生活独有的联系,让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适用。同时现代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知天下事”的互联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实现自主性学习,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社会信息化推进了教育信息化,也迫使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和学生的信息化受教育能力也必须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四海.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学习与实践策略[J].科技资讯,2016,14(17):93-94.

[2]李伟平.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李亨.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4):19.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6):24-32.

[5]闫柯柯.光合作用系列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D].河南大学,2019.

[6]叶舒.例谈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8,43(5):23-24.

[7]徐杰.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8(16):156.

[8]张琳.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陈婧茹 崔东 刘文新 刘海军 赵阳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伊犁师范大学资源与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