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小班教学在化工专业的必要性

2022-01-17 21:2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以《化工热力学》课程为例,论述了大班教学在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化工热力学》课程实施小班教学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目标的分析,得出化工教学体系中需要实施小班教学的必要性。明确提出实施小班教学后,会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化工;小班教学;化工热力学

高等学校的扩招趋势使各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和教室等配置相对滞后,使得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少则70几人、多则100多人、更有甚至超过200人。大班教学受上课人数、教室等条件的限制,常采用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间交流少,师生间甚至相互叫不出名字;现在2000后的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在大学课堂上毫无束缚和压力可言,浑浑噩噩就是4年,导致最后挂科十几门,本科授位率和毕业率都在下滑;这是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在一些985院校中也屡见不鲜。我校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管理和运行上主要沿袭传统本科教育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在本科教学中也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而且新建本科院校的在校生比例是以本科生居多,大班教学存在的弊端就更加突出。这里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对本科教学中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小班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同行院校提供一点帮助。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特征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主要包含四大基础化学、专业基础课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及专业课程。化工类课程的特征是专业性强,课程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课程间的前后衔接非常紧密,专业知识环环相扣。所以每一门课程在知识体系中都非常重要;化工类课程中也涉及到大量的以高等数学为基础的计算和推导,这样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要有专业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课堂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化工热力学》课程一直采用大班教学,这门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将热力学基本规律应用于化工生产领域的一门学科,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化工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热力学规律的指导。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抽象、难理解,涉及到的公式多、推导多,计算量大且复杂,与化工设计前沿技术有紧密的结合。对于这样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采用大班教学模式是非常不合适的,存在很多问题。

2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大班教学人数多,教室基本无空位,老师为了兼顾教学和组织课堂纪律,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少,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室内人多、空气浑浊,坐在后几排的同学更容易分心、走神、打瞌睡,甚至低头玩手机、打游戏,久而久之就会厌学甚至弃学。尤其是像《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这样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的课程[4],比如在进行的公式推导和相应习题计算时,无法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也不容易进行分组讨论;更多的与工程实际和科学前沿相关的教学内容也不好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开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大部分同学的课堂参与度低,课堂上的能参与的提问和讨论的同学也很有限,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不能做到一一反馈,教师不能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与学处于分离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2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偏低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工科专业,需要进行工程认证。每门课程都需要按照毕业要求指标点去制定教学大纲、进行相应教学和考核工作。例如《化工热力学》有三个毕业要求,要求同学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进行相应计算;要求学生学会该门课程的科学思维方法、且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用该课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但实际上,由于教学班上学生较多,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有很大区别,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老师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只有降低教学目标的难度和与化工生产实际的结合程度。课程整体达成度偏低,2014级该课程的达成度为73.4%,2015级的达成度为70.8%。近几年《化工热力学》的期末成绩分布显示,大班教学班中90分以上的比例偏低,总评成绩70分以下和不及格的比例较高。说明优秀学生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能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讲课时没能顾及到这部分同学,他们只能获得比较低的成绩甚至不及格。在2013级的成绩分布中更能体现,2013级试点班人数较少,教学班人数为40人,期末总评成绩中90分以上的占18.4%,80-90分之间的占39.5%,60分以下的只占2.6%;而2013级平行的教学班,教学人数为115人,期末总评成绩中90分以上的只占3.4%,80-90分之间的占8%,60分以下的占45.5%。这两个班为同一个老师授课,教案、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都相同,最后的分数分布却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充分说明了大班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即抑制了优秀同学能力的提升,也使能力一般的同学止步不前,能力差的同学变得更差,小班教学势在必行。

2.3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缺少考核压力

传统的大班教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附加平时作业和小测验,虽然近几年学校不断提倡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但基于对考核资料的保存和具体操作可行性,平时成绩还是以作业为主。学生的最终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至少占60%,注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导致学生课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少部分同学能做到认真独立完成,大部分同学直到考前才会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受学时的制约,课堂的习题练习时间很有限;尽管老师不断提醒,还是很少有同学自己进行阶段复习。对于《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这样较难的专业基础课,突击复习显然无效,公式多、理论抽象,对于那些平时不听课、不记笔记、中间掉队的同学根本不知道哪些公式是需要记的,不知道公式该怎么用,甚至不会进行计算,抽象的理论也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这就是上面所讲的那部分总评分数很低的人。最后导致挂科率较高,重修率高。

3小班教学模式探讨

鉴于大班上课存在的各种弊端,小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近年本科扩招的速度放缓,师资队伍也充实和成长起来,都给小班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

3.1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是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基础上增加线上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学习空间,将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上传,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将部分学习重点、难点和典型例题、习题录制成微视频,供同学们课下学习。二是课堂上增加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学生分组轮换参与讲解,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样,能把那些爱思考问题、有表现欲的同学突出出来,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容易出现掉队的同学,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8,9]。三是部分学习内容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在一些习题课、比较容易理解的新课和总结性的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对必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请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四是注重教学内容与专业标准的对接,将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加深专业课程与专业前沿的融合。

3.2考核方式多渠道

一是注重对平时教学环节的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大班教学中的平时考核成绩主要以作业为主,抄袭现象较严重,不能真正巩固学习和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班教学模式下,在平时考核环节中可增加课堂讨论、阶段测验和非标准答案考核,增强同学学习的紧迫感,同学们在期末考试时自然会应对自如。二是增加对学习产出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知识要怎么用,学会应用。鼓励学生去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例如:化工设计竞赛、化工实验技能竞赛、互联化工竞赛等高水平赛事,将所学的知识有机衔接并合理运用。并把这些竞赛内容以案例形式增加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同学们以后工作时才会应对自如。

3.3不断加深课程改革

一是打造精品课程,制备完整且能体现课程特色的PPT、有针对性的教案、课程案例、教学视频、习题库、试卷库等资源;二是完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要增强先修和后续专业课间的有效衔接,以及专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以往课程间都是各讲各的,课任教师间缺少沟通,也不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和有效衔接,课程间可能会出现知识的重复或断层,这都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有效运用。在小班教学中要尤其注意知识体系的有效衔接和综合运用,甚至可以布置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大作业;学科竞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将多门课程的老师组成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化工专业的其他核心专业课,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可以借鉴《化工热力学》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其他专业课的改革提供宝贵经验。所以,本文以《化工热力学》课程进行小班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获得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改革实施方案,为化工专业其他核心专业课的改革提供指导,总体提升化工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想,吴韵秋.高校实施小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

[2]王朋朋,杨晓冬,李伟,等.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

[3]张庶,李恩竹.小班教学方法在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2).

[4]蔡苹,胡锴,罗威,等.化工原理课程小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9,34(10).

[5]陈文瑾.《普通化学》探究式小班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8).

[6]罗运鹏.“小班教学”教学模式在《汽车电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0.

[7]罗运鹏.“小班教学”试行研究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8).

[8]柳德荣.我国本科高校小班教学开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

[9]邓彩艳.小班教学的实践及其反思[J].科技教育,2018(1).

[10]王志强.教学型大学本科教育实现小班教学路径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1).

[11]唐普英,朱学勇,高原.探究式小班教学模式的浅析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4).

[12]郭兰慧,刘发起,王玉银,等.基于“创新研修课”的小班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9(10).

作者:付雪 朱蠡庆 刁显珍 徐迪 陈楠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