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小儿骨科护理治疗性沟通效果

2022-01-11 20:39:10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治疗性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小儿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均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采用治疗性沟通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治疗性沟通,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改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骨科;小儿;护理

小儿骨科多为创伤造成的手术患者,突发事件给予患儿及家属突如其来的打击,加之患儿年龄小,疼痛耐受度比较低,语言沟通能力比较差,无法准确清晰表达,甚至只会通过哭闹表达自己的不适[1]。患儿年龄较小,其依从性、配合度、沟通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难,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影响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对手术的预后造成影响[2]。为了更好的提高骨科患儿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保证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治疗性沟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小儿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全部患儿均为创伤(交通事故、跌倒伤及碾轧伤)性骨折,患儿身体基础均较好,无先天性、代谢性及除骨折之外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存在。对参与研究的患儿均告知患儿家属病情、治疗方法及研究内容,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患儿20例,女患儿16例;年龄在5~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24±2.31)岁;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14例,锁骨骨折4例。观察组中男患儿19例,女患儿15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1±2.77)岁;上肢骨折16例,下肢骨折15例,锁骨骨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在患儿入院后,及时评估患儿病情,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并对患儿、家属进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康复。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实施治疗性沟通护理,流程如下:(1)患儿入院后,护士积极主动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自己,介绍医院住院环境、治疗条件及主治医生,获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好感。(2)耐心倾听患儿的诉说,鼓励患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因为患儿表达不够清晰准确,便随意打断患儿的叙述。同时要求患儿家属也不要随意打断患儿说话,不要完全代替患儿说话,这种对患儿的尊重不仅有助于了解病情,还有利于调动患儿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治疗信心。(3)护士主动用儿童性语言与患儿沟通交流,密切观察患儿的言行举止。尤其是一些非语言性变化,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根据患儿的言行举止变化及时了解患儿变化的原因,开展针对性交流,引导、激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4)非言语沟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微笑能让患儿感觉到温暖,让他们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效果有非常好的帮助。当患儿提出问题时,护士们应神情专注,认真倾听,合理应用抚摸等恰当的肢体语言。(5)深入了解患儿治疗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站在患儿及家属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主动了解患儿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掌握患儿、家属的内心状态,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6)应用奖励机制,提高患儿的治疗积极性,在患儿顺利完成相关操作后,及时给予口头夸奖或玩具作为奖励,调动患儿的治疗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1)疼痛。选择视觉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疼痛越严重。(2)配合度。病房责任护士根据患儿住院期间的实际配合情况进行评估,总分10分,分数越高,患儿的积极配合度越高。(3)家属护理满意度。在出院当天,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患儿家属评估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情况,设置10个问题,每个问题10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儿家属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骨折是比较常见疾病。骨折一般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患者不仅需要承受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疼痛,而行动不便等也会使患者心理上产生负面情绪,这些负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患者的抵触情绪,甚至影响临床正常治疗护理[3]。小儿骨折由于患者年龄小,生长发育不够完善,心理不够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承受力更差,面对突如其来的骨折打击,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4]。由于小儿骨科患者是一个较特殊的人群,年龄小,抗打击能力差,长时间的治疗,压制了患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强化了患儿的不适感受,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配合[5]。本研究采用治疗性沟通方法,把听、说、非语言性沟通、换位思考、激励等护理技巧有效融合到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耐心倾听患儿的诉说,帮助患儿宣泄负面情绪,了解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取得患儿的信任后,患儿更加听从安排,使日后的手术护理,更加便利。通过采用患儿能接受的话语和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缓解患儿的不安和紧张情绪,帮助患儿明确治疗护理的原因、目的,减少患儿的抵触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恰当的激励使患儿变的更加积极,更加坚强,配合治疗护理更加主动,有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实施治疗性沟通,可减轻患儿的痛苦感受,提高患儿治疗护理的配合度,改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肖寿梅,李丽霞,徐德霞,等.人文关怀在小儿骨科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89-90.

[2]陈叶玲,隗婕,何晓曦,等.细节护理及舒适护理在小儿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51+59.

[3]潘小勤.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实施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9):290-291.

[4]马妍.小儿骨科护理中采用治疗性沟通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8):260-261.

[5]张娜.小儿骨科护理中采用治疗性沟通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6):238-239.

作者:庞晓梅 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