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会计专业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建设研究

2021-12-27 21:40:02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劳动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本文以大数据会计专业为例,阐述在产业转型与人的全面发展双重要求之下,对劳动教育实施体系进行构建。通过结合专业特点,确立劳动教育目标,统筹劳动教育载体,设定劳动教育考核,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数据与会计;职业教育

一、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并对劳动教育的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作出了框架性的规定与要求。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原有“会计专业”调整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这一变化,不仅仅只反映在名称上,更是对新形势、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做出的应变,也对高职财会教育提出了新的指引和要求。

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化”为主

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各有不同的,但二者又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新版专业目录调整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掌握现代财经、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大数据应用的能力、素质,在财务共享中心、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其他财会类岗位,从事财务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决策支持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下,劳动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之一;(2)人才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对“显性”的岗位适应度、技能熟练度等的要求。《意见》中对劳动教育总目标的表述为:“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由此也可以看出,劳动教育的目标侧重点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的培养与养成,是一种更加“内化”的精神层面的教育。结合二者,“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劳动教育目标可表述为:通过各劳动教育项目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新技术背景下新型财税类人才的岗位要求,学生能热爱行业、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坚持时代劳动精神,争做新型财税行业的奋斗者,争做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统筹劳动教育载体——多要素协同

《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这为我们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引:(1)劳动教育的开展应正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且需不低于16个学时;(2)仅仅16学时的教育很难实现既定目标,劳动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多管齐下。按照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全过程分为6个学期,2600学时左右。第1学期以通识类课程为主,第2-4学期主要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第5学期主要为专业综合实训,第6学期主要为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根据劳动教育的要求及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可通过如下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工作:

(一)专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设定为公共必修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第1学期实施,每周2课时,共计28-32课时。课程以普及劳动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动实践需求两个维度相结合,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及新时代对财税行业专门人才的需要,从劳动品德涵养、劳动情怀培育、财税技能获取、创新创业激励、职业素养提升、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文化塑造、团队意识培养、未来劳动认知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二)融入实践(理实一体化)课程

纵观高职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比重一般要求达到50%,这也为我们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极为良性的土壤。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财税共享服务、线上代理记账、电子报税实务等专业课程,以及各院校特有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和综合实训等,均具备操作性极强的特征,适宜开展劳动教育。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课程思政的全面铺开,为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即可对本门课程的劳动教育目标进行设定,明确劳动教育元素,并在有关教学环节中融入。在实践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并不是对专设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补充,应该同样发挥出主阵地作用。

(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劳动教育

一直以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学业教育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兼有趣味性强、时间灵活的特点,学生接受程度较高。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专业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可不拘泥于财税类专业相关的讲座、实践等,而以知劳动、爱劳动、会劳动为核心内容。专业可制定《第二课堂劳动教育手册》,用以记载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并作为第二课堂劳动教育考评的依据。手册中可设计“美丽劳动瞬间”照片展示区、“我的劳动感悟”等板块,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兴趣,进而激发其热爱劳动的动力。

(四)发挥产教协同对劳动教育的赋能价值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财税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财税行业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智能化特征,这也为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和现代财税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推进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着重指出“要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生产实践体验,支持学校聘请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兼职授课。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等。专门课程、课程融入、第二课堂、产教融合作为劳动教育开展的四个主要元素载体,它们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劳动教育外显于“技”、内化于“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劳动素养的培育更是需要长时间磨炼,所以要切实保证劳动教育“三年不断线”,使劳动教育真正实现常态化。

四、设定劳动教育考核——过程化多元化有机统一

考核是对教育效果、教育目标达成情况检验的必要手段。根据劳动教育开展的特征,考核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也不应只局限于教师,而应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企业评价、成果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专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占整个考核40%权重,主要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法律理论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核,教师进行评价。各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部分占整个考核15%权重,主要对学生技能学习情况、劳动习惯等进行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小组互评相结合。第二课堂中劳动教育部分占整个考核15%权重,主要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项目的积极性、项目达成情况等进行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小组互评相结合。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中劳动教育部分,占整个考核20%权重,主要对学生职业素养、劳动精神、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核,该部分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完成。学生自评占整个考核10%权重,学生可以在第6学期提交的劳动教育报告中体现。学生应就大学期间所参与的全部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并依此得出评分。劳动教育的评价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评价主体多、项目类型多、各项目评价标准灵活,亦是劳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工作。评价中也需注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评价公正、合理、科学。

五、建设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多头并举

(一)制度保障

专业应在服务院系整体发展规划中,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相关制度要求。比如劳动教育工作机制、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规划等。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纳入到学生评奖评优过程当中也十分必要。明确的制度要求对劳动教育顺利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保障

课程应用是实施劳动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单独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要尽快制定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课程标准;各专业实践课也要对标劳动教育目标,针对课程原有内容对专业标准进行调整,将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渗透。各门课程要组建课程组,进行课程资料的开发与整合,逐渐规范并形成系统化,做到前后衔接。

(三)师资保障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教师每年均需接受一定数量的培训,深刻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掌握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立兼职教师的准入门槛,使兼职教师队伍不仅能够满足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要求,还能做到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艳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67-71.

[2]陈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旨趣与逻辑转向[J].大学教育科学,2021(4):62-69.

作者:冯江涛 周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