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研究

2021-12-24 22:0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我国拥有沉淀了上千年的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放在任何时代都有着极高的传承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逐渐提升,人们逐渐加强了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传承,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也加快了步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资源十分丰富。文化传承离不开传者、受者和传承方式的支持,这是文化传承体系的关键组成。从表面来看,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只是对某种文化资源予以传播,实际上,这也是增加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率、建设和谐美好家园的有效方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视。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价值及其要求价值分析

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意味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趋于系统及全面,主要价值如下:一是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在历经几千年发展后已非常丰富、多元,大量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育人的重要资源。在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受传承渠道、范围等因素的制约,文化传承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解决以往传承弊端,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视。文化传承体系中蕴含着众多优秀文化资源,这些都是随国人思想、行为、语言等不断发展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在传承体系中,所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均可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播,传播渠道也可得到丰富;无论是传播质量还是数量都能得到有力保障,这对于提高我国软实力有着积极影响。二是提高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数量较多,不同文化有着不同属性。根据文化属性的不同可将其与不同产业相融合,该方式可以有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利用产业规模、技术等诸多优势带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近年来,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有所上升,这给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构建文化传承体系时可将市场需求作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资源与多元产业相结合,为文化传承提供更多可能性。三是促进了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历史性赋予传统文化以地域、民族及延续色彩,创新性则赋予传统文化以与时俱进、朝前发展的动力。在时代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可跟随时间、人类进展向前发展,并不断丰富与完善,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代背景、任何环境下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有利于建设美好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对环境、个体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保障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主要要求在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注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对于文化传承体系来说,其建设过程并非单纯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还需结合传统文化实际对其加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既包含文物、劳动工具等有形物质遗产,又包含民风民俗、工艺、礼仪等无形文化遗产。所有传统文化资源均与国人不同时期的认知、思维密切相关,如果在传承时没有注重文化保护,便无法发挥出文化传承体系的作用,不能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目的,因此,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十分有必要。二是需了解、审视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虽是民族精神命脉,但在传承过程中必须区分文化优劣,从多角度了解、分析传统文化内容,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入文化传承体系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绝对不只是延续传统文化的历史性,而是在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目光审视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获得发展动力。三是需具备包容态度。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目的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长远、繁荣发展,而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则是达到该目的的前提。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实现进步,不仅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也与其他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在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应持有包容态度,在保护、弘扬本土文化元素的同时打造开放式平台,吸收百家精华,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是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有效方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传者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必须得到传者的支持,传者是文化传承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传者主要是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他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传递给他人。在以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者通常为师者、长辈等,商人等活动范围较宽泛的群体,也会在传统文化传播中产生重要影响;现如今,学校、教师、网络等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者。在文化传承体系中,传者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且承担着重要职责,传者不仅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还需想方设法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文化发展。在经济与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已经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传者是关键所在。传者往往会主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并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播出去,在必要时他们还需要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质量与传者的文化素养、思想、职业等有着一定关系。受者在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受者既是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继承者。当代社会,优秀传统文化受者范的围较为广泛,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受者,其中青少年是文化受者的核心群体。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并非传者才拥有职责,受者同样需肩负起传承职责,受者可以主动选择、接受传统文化资源。受者从某个渠道获取、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由于不同受者的理解能力、看法不同,使其接收到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原文化内涵存在差异,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内容及策略等,都是影响受者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在文化传承体系中,受者是极其活跃的群体,传统文化资源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受者内部,受者之间可相互讨论、分享传统文化,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接收与继承。随着受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愈加深刻,便会在心理、行为上有所践行,此时,受者便会从最初的主动选择演变为主动继承。传承方式及场所传承方式与场所是文化传承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方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以往,人们大多通过人为方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且传承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进入当代社会后,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型媒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并成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但现代传承方式的出现并没有完全淘汰传统的传承方式,传统方式仍然得以延续,有时人们会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融合共同发挥文化传承功能。进入新时期以后,各行各业都有所创新优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紧跟时代步伐,无论是传承方式还是场所都应有所转变,不应局限在以往的传承范围与渠道中。在文化传承体系中,传承场所与文化传者、受者都密切相关,传承场所的形成需要传者与受者共同组成,并建立明确的传统文化传承关系。传者在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受者后会建立自然空间,随后再建立稍加复杂的社会空间;通常情况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场所以“自然+社会”的方式出现。文化传承体系并未对传承场所提出硬性规定,任何环境、空间都可能会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场所。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加快数字化传承建设

目前,数字化技术发展已较成熟,这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对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从我国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现状来看,虽然其已经和数字化有所接触,但其与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不够深入,且数字化资源不够丰富。为了发挥数字化优势,必须针对具体情况改善现状。在建设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时,应站在文化传承的根本意义上出发,结合相关政策机制制定数字化传承方案。无论是传统传承方式还是数字化传承方式,都应密切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本质;要充分体现数字化传承优势,打造大量具备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现如今文化传承体系需具备与时俱进性,数字化已成为文化传承体系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实现数字化传承时,不应拘泥于已有的传承渠道和内容,而是需展开相应的挖掘与创新工作。数字化之所以深受各行业欢迎,一部分原因便是其便捷和多元的优势,其在科技领域有着较广泛的传统文化传承空间,因此在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需全面认识数字化技术,还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所需进行探索、挖掘,开发出一系列全新、有效的文化传播方法,以加快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速度。

加强文化传承场所建设

传承场所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想在根本上提高文化传承效果,就必须重视对传承场所的建设。从目前文化传承体系现状来看,其已经与图书馆、艺术馆等场所相结合,这些场所虽有着广泛的受众面,但其在实际传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文化传承功能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基于此,在后续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需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所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弊端。首先,需适当增加文化传承场所的数量并拓展其规模。即使图书馆等场所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但现有传承场所数量还不足以有效实现文化传承效果,因此,有必要增加场所数量与规模,具体而言,可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在社会中鼓励个人建设传统文化传播场馆;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第三方企业、机构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提供更多传播路线,使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成为文化传承的受者。其次,需增强文化传承场所的多元化。由于文化传承场所较为单一,其整体职能及文化传承作用也比较单调,只有建立不同类型的场所,并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结合,才能为文化高效传承提供必需条件。同时,也可针对现有文化传承场所职能予以拓展,在不影响场所基本职能的前提下加快场所合作,以此来充实文化传承体系,为文化传承提供保障;可结合不同场馆的职能、特征等增强其内涵与吸引力,进一步明确场所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使场所与社会群众均养成自觉、自愿的传统文化传播、接收习惯。

重视保障机制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传承体系则是推动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有力平台。因此,在建设传承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得到保障机制的管理与约束,这是确保传统文化得到优质传承的保障。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道德约束机制。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传承主体的道德会决定文化传承的质量、性质及具体方向,如果文化传承主体道德水平不过关,不仅无法达到文化传承效果,反而会影响到传统文化的正常发展,导致传统文化流失大量传者与受者。此时,便需得到道德约束机制管理,充分发挥传承主体的引导作用,在社会中树立正确榜样,这样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达给社会大众。同时,还应建设培训制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维护及运行均离不开专业人员。现阶段,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内容、方式的不断丰富,其对工作者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拥有高素质队伍才能建设出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对此,可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讲授文化管理的知识、方法,规划文化传承体系构建方案、思路,了解相关法律制度,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综上所述,我国拥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体系是实现文化大范围、高效传播的重要平台,这一体系不仅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提高传统文化的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精神家园建设。在建设文化传承体系时,需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应在了解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对其的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主要由传者、受者、传承方式及传承场所等几部分构成,要想发挥文化传承体系的作用,就需要加快数字化传承建设,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场所创新丰富,同时还要重视对道德约束、培训等保障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建.内江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03):23-29.

[2]刘淑云.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3):193.

[3]高春文.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J].数码设计,2020,9(16):239.

[4]王丽,张露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2019(08):139-140.

[5]戴妍,陈佳薇.“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域的教育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0):45-50.

[6]冉一贝.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J].山西青年,2019(04):292.

作者:丁默 单位: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