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建设特色

2021-12-23 22:4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实训教学团队重视中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培养规培生临床综合能力为目标,不断发展完善,于2017年获评“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方面完善人员配置,培养稳定骨干力量,实训队伍与基地建设相辅相成;教学特色为创建良性循环培养模式、加强核心优质课程建设、运用高级模拟仿真设备辅助实训教学、定制开发名老中医病案采集系统、建设科学客观评价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实训项目创新建立了“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需要为目的”的实训科目,注重实训教学体现中医特色,通过“模型(模拟人)-标准化病人-患者”的实践过程,在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等模拟问诊、查体、制定诊疗方案和操作的练习中,实现了真实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倡导信息技术与中医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训教学;团队建设

2014年8月25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工作进入新的里程[1]。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组织制定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实施阶段[2]。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中医师的必由之路。在中医规培过程中,对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是中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就明确指出:中医规培重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3]。为适应当前的医疗环境,既保证医疗安全又能够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实训教学已逐步成为中医规培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主要方式[4]。以中医规培教学改革为契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以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平台为依托,重视中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培养规培生临床综合能力为目标,打造了一支北京市中医临床实训优秀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中医规培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培养的成功开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现将团队建设经验与思考总结如下。

1教学团队建设

1.1完善人员配置,培养骨干力量

团队管理部门为医院教育处实训中心,设置首席教师与教学秘书各1名,打破医院科室壁垒,直接招募临床医教能力强、热爱实训教学的“双师型”人才加入,并逐步形成了“核心教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的三级梯队。核心教师具备学历层次高、学科背景多元、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与合作、沟通能力强的特点;骨干、年轻教师们思维活跃、临床专业知识更新快、可塑性强、潜力巨大。目前37名成员中,有博士20人,硕士13人,涵盖中医内、外、妇、儿、针、推、急诊、骨伤、麻醉、影像诊断等多个学科。同时按照实训课程、带教、考核需求,不断吸纳临床年轻教师加入实训团队。团队顺应中医规培教学新形势,建立了模块化实训教学团队“传、帮、带”机制,包括针灸、推拿、四诊、骨科、急救、穿刺、影像、心电图、实验诊断九大模块,每个模块师资配置及年龄结构合理。对新进入团队的青年教师由核心教师进行为期1年的一对一指导,在核心教师指导下,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训教学等活动,迅速成长为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有目的地培养骨干教师,除日常教学活动外,利用教学能力提升等牵引工程,让其多参与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规培技能考核与教师培训工作,逐步成长为能够全面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骨干导师。

1.2实训队伍与基地建设相辅相成

团队每学期初开展实训教学集体研讨会,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统一基地实训教学标准,之后各模块分组每月1次集体备课,保证实训教学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团队教学从中医规培专业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实际出发,在临床规培之外,增加了紧密贴合临床的实训选修课程《中医临床思维》(54学时)、《中西医临床综合基本技能实训》(63学时),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与技能操作训练,在基地培养学员临床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2020年,基地学员规培结业考核技能通过率在北京市各基地中遥遥领先,团队首席教师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心中的十佳好老师”和“北京市中医规培首批培训师”,骨干教师连续6年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指定为北京市中医规培结业考试技能考核全体考官进行培训,实现了基地实训教学经验的对外辐射。

2教学特色

2.1创建良性循环培养模式

团队重视夯实理论知识,突出中医规培特色与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基础与临床衔接、理论与临床互补,以中医规培结业技能考核内容为切入点,整体性设计实训课程,形成了“临床-模拟/虚拟-临床”模块训练与多站式考核教学及质量评价的良性循环培养模式。

2.2加强核心优质课程建设

实训课程包括《中医临床思维》和《中西医临床综合基本技能实训》2门课程,针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里的培训要求,以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推拿科常见病例为引导,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训练,以技能实训模块(急救、穿刺、针灸、推拿、中医骨科、舌脉、心电图、实验诊断、影像、中医问诊等)分别对学生进行临床分组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及辨证、治疗方法,掌握临床常用中、西医诊疗基本及专科技能。配合课程,团队主编出版了《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创新系列教材及《临床综合基本技能》规培规划教材,对完善课程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2.3运用高级模拟仿真设备辅助实训教学

团队借助“基于VR技术的骨外伤院前急救及中医手法复位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与高级模拟教学设备,让学生在模拟教学设备上模拟各项技能操作,完成在临床中侵入性、创伤性、不可重复性的操作,如骨折手法固定、局部针刺、拔罐、刮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穿刺等,对临床技能学习起到加强与补充的作用。

2.4定制开发名老中医病案采集系统

跟师学习是规培生师承教育的重要环节,团队通过院企联合,开发了名老中医病案采集系统,可将名老中医接诊过程与医案内容完整记录、整理、回放和分享学习,为规培学员“读经典、跟名师、悟妙道”提供了平台支撑。

2.5建设科学客观评价标准

团队拍摄制作贴近规培技能考核操作的标准视频资料,在实训教学中使用,同时制定中医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全面、客观评价规培学员的临床诊疗和操作能力,目前已成为北京市中医规培结业技能考核工作的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的重要部分。

3教学改革

3.1持续优化实训项目

团队创新建立了“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需要为目的”的实训科目,在心电图、实验诊断、影像等实训项目的开展中,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引导学员建立临床思维,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同时,注重实训教学体现中医特色,在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等模拟问诊、查体、制定诊疗方案和操作的练习中,实现了真实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不仅提高了学员的临床思维与技能水平,还为提高学员的职业道德、沟通技能、人文关怀、批判性思维、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深化教学研究改革

团队不断加强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倡导信息技术与中医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完成了《基于VR技术的骨外伤院前急救及中医手法复位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并在中医骨科实训教学模块中进行运用,教学效果得到改善(骨科模块结业模拟考核成绩较传统教学模式提高6%)。团队教师不断接受各种技能和知识的交叉训练,积极总结实训教学经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有在研市级、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5项,不断向高素质实训教学示范团队迈进。

4小结

三优教学团队的目标是加强全市规培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批“管理优、教学优和效果优”的教学团队。本实训团队在发挥中医规培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还应顺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建立团队良好的专业结构和学员结构,加强团队制度建设,提高实训教师的定位意识,有效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加深实训课程思政化程度,注重师德建设,促进团队教师内化发展动力,教研互动,结合基地实际不断探索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以更高效地提高中医规培实训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昕 高颖 石凌力 李雁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