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电视剧山海情传播价值分析

2021-12-23 02:0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山海情》是2021年年初播出的脱贫攻坚剧,一开播便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丰收。《山海情》以扶贫为主线,故事主要是讲述在20世纪90年代,宁夏自治区西海固人民响应国家号召,为了脱贫致富搬出了“山沟沟”,来到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在国家政策扶植下和福建人民帮助中,一步步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奋斗出美好生活的故事。这部正剧之所以受到大众的追捧,笔者认为可从其传播价值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创作主题的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人物的塑造传播出了人性的真善美,全剧强烈的信念感传递,以及受众从剧中接受到的崇高感及传播者创作价值的坚守,并以此为出发点思考当下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困境与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海情》;正剧;传播价值;信念感

一、引言

如果说2020年是国产悬疑剧大放异彩的一年,那么以《山海情》为代表,2021年或许是扶贫剧的好时代。提起主旋律正剧,笔者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模式化、口号化以及空洞的高呼着家国情怀,却怎么也唤不起观众共鸣的剧作。其实题材并非原罪,扶贫攻坚主旋律正剧《山海情》就是最好的证明。被太多模式化、套路化的正剧伤害过的受众在一段时间里只要看到正剧可能就会避而远之,但是近段时间的正剧却在慢慢改变我们的认知。《大江大河2》《江山如此多娇》《山海情》等剧让受众真正感受到了正剧的魅力,那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可以和时代同进步、共成长的自我认可。当下电视剧市场鱼龙混杂,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电视剧游离在正确价值观之外,不免让人担忧并且要思考影视剧的传播者应该要传播和坚守的价值应该是什么。《山海情》的出现算是给亟需从影视剧里汲收养分的受众带来了阳光,给电视剧市场一种积极的指引。下文笔者将从创作的主题选择、人物塑造、全剧强烈的信念感传递、受众从剧中接受到的崇高感及传播者创作价值坚守等方面来分析《山海情》的传播价值。

二、传播价值分析

(一)创作主题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性

新扶贫时代,我们和贫困的距离有多远?看《山海情》应该可以找到答案。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2012年年底,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福建是海,宁夏是山,这也是《山海情》剧名的来源。创作主题的选择符合时代大环境,在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扶贫工作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是一项团结合作才能办成的事儿。《山海情》中,有太多的人在付出,特别是起带头作用的共产党员们不断迎战困难、战胜困难,最终齐心协力将“黄沙戈壁”建成了“塞上江南”。所以创作主题的选择是正能量传播的典范,也是全国8年扶贫攻坚工作的缩影,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艰辛。这个主题更是弘扬了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了榜样,非常具有传播价值。

(二)人物塑造质朴,传递真善美

这部剧的人物塑造之所以格外成功,实景拍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演员们的出色演绎。而且这些人物都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在剧中出现过的所有人物基本上都是真善美的代名词。《山海情》的男主角马得福,面容黝黑、皮肤粗糙,是吊庄移民的扶贫干部,19岁中专毕业后,马得福被分配到吊庄扶贫。正巧的是,他要去的是他的老家———涌泉村。刚开始工作的他比较冲动和自我,不停与他人争辩,因此不被村民理解。屡次受挫后,慢慢调整了工作方式,变得更有担当,开始懂得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最终成长为一名一心为民的党的好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给金滩村村民通电,使出了浑身解数,可以不顾个人形象。在金滩村蘑菇滞销的时候,敢于反抗上级领导搞的形式主义,说出真话为民着想;李水花这个贫困地区的可怜女孩形象也是栩栩如生。她反抗命运不公,眼中所闪烁着的是对未来和自由的渴望。但她又孝顺有担当,为了保护已经收了礼金的父亲,她最终还是放弃逃婚接受安排。结婚后又遭受变故,丈夫失去双腿不能劳作,她不离不弃的照顾,不向命运屈服,不停奋斗最终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得宝、麦苗、水花、白校长、尕娃、李大有、涌泉村的村民们,他们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真实、善良、积极向上的热爱生活,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建设着家乡;马得福、杨县长、马喊水、凌教授、陈金山、吴月娟,这些人是扶贫干部的缩影,他们敢担当,敢付出,有作为,先百姓后自己,这种美好的品质是所有奔赴在扶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共性,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推崇的美好品质。这些人所承载的就是这个社会一定要不断传播的真善美。

(三)引发受众共鸣

受众能从剧中感受到崇高感,体会到传播者为实现创作价值的坚守。看剧的过程中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一是对吊庄移民的老百姓的敬仰之情,二是对奔赴在扶贫前线的扶贫干部的崇敬感。剧中展示的是闽宁镇脱贫的过程,其实这是全国脱贫之路的缩影,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十年磨一剑,也很适用于每一位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崇高判断既然以普遍人性为依据,它就具有普遍有效性,我认为崇高的事物,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也必然认为崇高,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崇高判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基于此”[2]。在笔者看来,这群奔赴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扶贫人就是崇高的代名词。那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个人都是战士,为了战胜贫困,每个人都在时刻准备着,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山海情》不仅是一部记录扶贫故事的电视剧,更是一种号召,每个人置身其中,受众只记得集体荣誉感,只会看到整体,没有个人。中国人历来强调的就是一种集体大于个人的哲学观,这部剧满足了很多人的内心期待,同时也唤起了深藏在大家内心对党的好干部的崇敬感。党和国家的好干部就应如是。黑格尔说:“崇高要求人认识到自我是有限的,以及他同上帝之间的疏远是不可逾越的”[3]。当马得福知道自己一个人不能帮助乡亲们解决卖菇问题的时候,他便开始想办法求助,并不是一个人自己扛,这才有了全市全县各个机关部门食堂开始天天吃菇的事儿。得宝为了让姑姑的病好起来远走他乡去新疆找尕娃,找了大半年还是没找到。得宝在去往新疆寻找尕娃的路上吃遍了苦头,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尕娃的下落,最后还被卡车司机卖到了黑煤矿上,差点死在一场矿难中。尽管如此,得宝还是没有在新疆找到尕娃,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金滩村。得福是干部,得宝是普通群众,他们都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让受众感受到的崇高恰好是他们敢于承认自己能力的有限,但又愿意去用自己的有限能力去创造无限。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剧《山海情》无论是从创作主题的选择,还是人物的塑造,以及受众接受和传播者创作价值坚守上,都属于难得一见的国产好剧。反观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剧市场,有一部分电视剧为了收视率唯流量、明星马首是瞻,有时甚至会看到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的电视剧,更别提传播者的价值坚守了,这个时候《山海情》的出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仅给正剧市场指明了道路,更是为中国电视剧市场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笔者期待未来的中国电视剧都能有以下三方面的传播价值坚守:1.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只追求娱乐,还需要在剧作中渗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为传播内核;2.积极的主题。挖掘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传递社会上更多正能量的故事;3.真实的情感。真实是最能打动人的,刻画人物应该要有血有肉,不能一味地吹捧和贬低,特别是正剧里对领导干部的刻画要客观公正,不能套路化的叙事,要用真情实感来打动人。对普通人物的刻画也应该有自己的坚守,不能为了追求矛盾冲突而忽略情感真实性的表达。虽然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但笔者也相信《山海情》这样的良心剧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缪朗山.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德国古典美学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英)鲍桑葵著.彭盛译.美学史[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作者:肖立平 单位:广西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