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和对策

2021-12-13 11:45:02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安全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网络信息在满足大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也会让其陷入不可预知的风险之中,本文通过几个网络信息案例,分析目前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诈骗;信息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当今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也越来越多。当今时期,个人信息已经不再局限于姓名、年龄、家庭地址等,而是变得更加广泛,如各社交账号、密码、网购记录、通讯记录等。泄露个人信息,轻则造成自身经济利益的损失,重则威胁生命安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包括大学生,但是由于一直处于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下,刚刚踏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心智思想还不够成熟,无法准确识别信息安全隐患,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能有意无意泄露个人甚至国家的信息,以至于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大学生是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案例的主要受害群体,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他们远离伤害刻不容缓。

一、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从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相关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注册用户平均规模已经超过9.40亿,较2020年3月同期同比增长3625万,互联网网民用户平均普及率已经超过67.0%。10-39岁的注册网民人数大约占全部网民的55.1%,在这些占网民参加人数的主要群体中,学生网民人数最多,占比最高为23.7%。因为大学生未踏入社会,导致社会经验较少,判断能力较低,因此大学生用户就是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于2013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标准,它对两大概念进行了明确划分,即一般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以及默认同意和明示同意。只要信息主体没有明确反对,一般个人信息便可被搜集和利用,而敏感个人信息在被搜集和利用前,必须要得到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总书记于2014年2月在召开党的中央网络安全与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如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可能有国家安全。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表明,当今社会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是一个高度安全的系统化信息。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要努力让我们中国的互联网更好更快地发展并造福于全国人民。总书记多次在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推进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重大意义和其重要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17年3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也正式将教会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写入教材。在网络中擦亮双眼就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提升自身获取信息和辨识信息的能力。2020年3月3日,教育部正式在网上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信息安全专业已审批成功,这一举措将给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带来极大的提升与进步。

二、网络信息安全案例剖析

大学生开学季是网络诈骗高发期,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刚结束埋头学习的日子,对社会上的骗术还不是十分了解,很容易中了犯罪分子的圈套,而且网络信息泄露导致诈骗的形式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下面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1:2016年4月27日,一高校大一学生陈某报警称自己26日下午4时在宿舍玩手机时看到一条关于刷单的广告,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加了广告上的QQ,对方称每单返8%的佣金,陈某心动了,于是用支付宝在对方发来的网址上刷了240单,共计12000元,然而对方没有按照约定返还本金和佣金,陈某这才发现被骗。案例2:2017年8月9日,某高校学生王某报警称自己在当天晚上8点收到高中同学发来的QQ消息,对方称自己丢了银行卡,想借王某的卡存点钱,于是王某把银行卡卡号、取款密码、手机号以及后续收到的手机号验证码都告诉了对方,当天晚上10时发现自己的余额宝里的5000元被转入银行卡后又被取走。案例3:2019年3月15日,某高校学生刘某报警称13号在淘宝网站购物,14号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淘宝卖家,告知刘某购买的商品无法发货,需要退款,于是刘某添加了对方的QQ号,并在其发来的链接中填入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支付宝付款密码,随后银行卡内3000元被转走。上述案例中诈骗犯的骗术并不是无法识破,只要受害者稍加思考或者进一步证实,都可以避免伤害,但是每年成千上万起网络信息泄露引发的网络诈骗案件并没有给广大学生起警觉作用,大部分学生警惕性不高或抱有侥幸心理。

三、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学历为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0%和8.8%。许多大学生上课忘了带课本都不会忘了带手机,可想而知手机对大学生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大学生使用手机通常是查询资料、看视频、购物、打游戏、微信聊天等。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购的主要群体,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好几个购物软件,网购时要注册信息,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还要绑定支付宝或微信账号;有些软件还有监听功能,通过监听我们日常的聊天内容,推送我们可能会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学生收货时把写着自己个人信息的快递盒随手扔掉,这些隐患轻则引发诈骗电话的不断骚扰,更严重的会威胁人身安全。经常有学生被路人拉住帮忙扫码添加好友完成他们的任务,有时还赠送小礼品,有些学生贪图小恩小惠就会帮忙扫码了,如果这个二维码有病毒,可能在打开扫一扫的同时也启动了摄像头盗取面部信息,然后刷走你账户的钱。很多学生看到别人被骗的案例会觉得震惊,不理解为什么很多明显的骗局还会有人上当受骗,所谓当局者迷,很多学生心存侥幸、放松警惕,认为自己不值得诈骗犯欺骗,结果反而造成损失。

(二)高校信息安全教育不到位

目前社会各界仍多以学历、分数来评价学生,所以学校也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素养上,因此对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案件太多,现在越来越多高校都由辅导员给学生发布警告,但仍然是从理论角度教育学生,理论教育在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暴露出最大的缺点,即滞后性,高校发布的通知总是从已经发生的案件中吸取教训。大部分高校都没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教材,也没有设置相关课程,更没有实际性的演练操作,这种应用性极强学科没有实践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没有上好这门课,学生踏入社会后会遇到更严重的由网络信息泄露导致的后果。

(三)相关法律法规未完善

虽然现在颁布了许多关于网络信息的法规条例,但是并不为人们所熟知,许多学生在遭遇伤害时不知道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法律条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没相关人员的专业解释会造成理解偏差,一般学生是不会去主动了解的,除非遭到伤害的才会搜集相关知识,但此时犯罪分子已逃之夭夭。

(四)网络环境复杂多变

因特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其上的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产、存储和传播假冒伪劣信息。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空间缺少个人行为约束,虽然习总书记说过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是比起现实世界,网络世界里的犯罪成本较低,且缺少法律监管。大学生搜集资料难免点击陌生网站,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病毒窃取用户信息,甚至冒充身份进行犯罪。有些学生喜欢发布朋友圈、微博等记录自己的生活,这些隐含自己的信息的记录也会给图谋不轨的人留下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学生喜欢开启运动步数,这必定需要收集和分析资料,甚至会让犯罪分子掌握了出行轨迹。随处可见的借贷平台恶意引导学生,由于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较低,做事不计后果,容易被利用。

四、应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层次给出相应的对策,即个人、高校、政府和社会四个层次。

(一)个人: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诈骗手段也在更新换代,大学生要想增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信息保护习惯,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一定的预判能力,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无论是身份证、银行卡、学生证,还是支付宝账号等,都不可以随意透露给他人,即使是熟人也不能轻易透露。不要随意添加他人的QQ和微信、不随意扫不明的二维码、下载软件时尽量从官方网站、不要连接陌生WIFI,许多歹徒都可能通过WIFI窃取用户信息。

(二)高校:设置合理的信息安全教育方式

目前高校对信息安全教育更多是在理论层面,大多是由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发布高校学生被诈骗的相关案例,提醒学生“任何刷单都是诈骗”“不要相信网络借贷”等类似字眼,但是信息安全教育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停留在滞后性很强的理论教育对于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并没有很强的效果,需要通过实践去体会,例如学校可以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甚至可以举办以家庭为单位的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这样可以提高全家人的信息安全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与父母的感情。

(三)政府:宣传相关法律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很多学生在遭受伤害后并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政府等部门可以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让网络民警走进校园开展各种讲座,为大学生讲解真实的信息安全的案件,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方面的了解,使得学生们在遇到网络诈骗和网络信息侵害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

(四)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目前社会各界从事与信息安全工作有关的人员大多都是通过自学或者短期培训,这使得我国在这方面人才短缺。比如防火墙,打击黑客势力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课题,需要不断努力。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因为这些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维护干净的网络环境,对于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都有着贡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给我们生活质量带来提升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保护信息安全已然成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事情。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的信息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目前互联网中的信息泄露事件越发猖狂,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刻不容缓。个人、高校、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慧铭.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迟凯,王付祥,赵全,林磊.增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2):2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Z].2017-3-15.

[4]孙良静,袁凤林.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与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8):188-189.

[5]孙苏威.贯彻网络强国战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J].求知,2019(03):23-25.

[6]胡涛.民用无人机立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

[7]朱处处.再谈信息特性问题——兼与张辑哲教授商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08):113-115+118.

作者:周华娣 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