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县域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研究

2021-12-10 00:05:02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内容简介】文章结合开展县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实践,通过实证分析提出跨境人民币工作推广的启示,提出从建立跨境“本币优先”工作和考核机制,转型“咨询型”银行、加大品牌建设、支持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开展人民币计价结算、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深入推动工作开展。

【关键词】双循环;跨境人民币;创新发展

《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即将颁布,跨境人民币业务将迎来更为便利和优化的政策支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新经济特点的县域跨境人民币发展道路极其重要。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扩大县域跨境人民币使用,有助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是本币跨境结算便利性助推县域市场主体扩大对外贸易,有助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二是县域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带动农产品出口、吸纳劳动力、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货物、服务贸易占据绝对地位的县域企业根据实需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发达地区资本市场形成有效补充,有助于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四是关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县域市场主体可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同时,引进国际经验更好地服务国内市场,有助于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

县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实践

近年,县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但县域跨境金融服务存在网点布局不足、人员业务不熟、产品对接不畅等问题,跨境人民币业务在县域没有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为解决县级具有国际结算资格的银行少、人员缺,市场主体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以跑市区、到省城为主等问题,陕西省自2019年开展县域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广工作实践,2年时间,工作覆盖全辖70个县域、440个县域银行、286家企业、707个从业人员等,县域跨境人民币工作成效初显。

(一)省市县各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建立机制形成跨境政策合力

县域政府相关部门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存在尚不了解的现实,为达成共识、统一推动,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联合省发改委、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税务局和西安海关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关于深化“放管服”落实“本币优先”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实施意见》,将推广本币结算、拓展人民币跨境结算覆盖至县域写入要求。同时,各地市、县区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建立联系机制、开展联合培训及座谈、落实优惠政策等。通过跨境人民币联合工作平台,结合县域外汇业务及人才较少、人民币接受度更高的现实,同时,推动各部门工作的高效完成。

(二)创新“委托代理”模式解决县域缺乏国际结算机构问题

西部县域具备国际结算资格的银行数量少,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更少,2019年,陕西省商洛市县域无具备国际结算资格银行,仅渭南、延安市有少量县域结算业务,且占全市结算额不到1%,具体如图1所示。结合实际,陕西创新推出跨境人民币“县域委托代理”模式,由县域不具备资格的银行网点代为收取、审核资料,传送至行内具备资格的网点进行结算和申报。经此模式,企业跨境收付款“足不出县”,从2—5个工作日缩短至当日,节省汇兑、往返市区交通费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脚底成本”,让县域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本币跨境结算的便捷和实惠。自2019年开办以来,陕西新增“委托代理”网点23个,惠及82家县域企业,为企业节省汇兑费累计69万元,“委托代理”模式为县域企业节省往返省市“脚底成本”80余万元等。

(三)党员干部联系涉外企业机制解决县域企业对政策不熟悉问题

全省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涉外重点企业工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部门党员一人联系至少一家涉外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专业化政策支持,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全年调研走访69家企业、产品涉及速食、特产、医药、机械等。积极与企业就产品类型、适销国家、外贸前景进行交流,大力征集业务需求及建议,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解决了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异地办理、电子化退税、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对外销售等问题。

(四)培育“跨境人民币服务点”从人员角度建立长期对接联系机制

西部县域企业以小微、民营为主,缺乏外汇交易人员,对外贸易报关结算一般都采取外包形式,成本高、步骤多。然而,跨境人民币无需外汇专业知识、无需外币兑换费用,企业接受度高,财务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开展业务,因而安排“一县一点一专员”辅导机制,即一个县域设立一个跨境人民币服务点,培养一个跨境人民币业务人员。陕西“服务点”基本覆盖全辖县域,通过市县、专员联动,建立精准辅导机制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自业务推广以来,县域政府部门、基层银行、涉外企业、人民银行相关人员等1293人次参加培训、座谈、调研,通过“服务点”75人,为81家企业办理923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共22.91亿元。从图2可以看出,“服务点”对于县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与图12019年业务量相比,同比大幅提升。

(五)积极运用多种网络平台解决受众面分散、基层缺乏专家等问题

采取“网络授课+线上测试+群聊交流”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通过腾讯会议、云培训等网络方式授课,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同时参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实时授课、实时交流,有效扩大参训面,使更多主体便捷、直观地参与到高层次培训中;通过线上测试对参训县域金融从业者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从基础概念测试到业务操作技能掌握,循序渐进培养一批县域跨境人民币金融工作者。自推广以来,陕西省13家银行的1641名人员已参与其中。群聊交流是针对县域银行及企业建立的微信群,约有200个银行网点和150家企业的加入,每日发布跨境人民币政策、全球经济金融等信息,并设专人轮班负责咨询答疑工作等。

县域跨境人民币推广的经验启示

(一)县域企业对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意愿高,但缺乏相关知识和服务,实际结算量小、种类少,应积极抓住机遇实现需求与服务匹配

陕西省连续两年问卷调查显示,从便捷度、使用习惯、人员配备等情况出发,78%以上县域企业愿意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结算,然而由于不了解、不熟悉跨境人民币政策和结算流程、缺乏业务办理银行,大多主体都选择将跨境结算相关业务委托于省、市的外包公司处理,因而从统计数据看,县域结算金额小、数量少。在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推进过程中,除扩大资本项目开放外,应同时积极满足县域实体经济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需求,构建双循环格局下良好的发展结构,抓住跨境人民币进一步优化的机遇,尽快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二)做好县域跨境人民币工作有助于产品质量提升、支柱产业培养、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通过拓宽跨境人民币覆盖面,将便利的国际金融业务推广至县域,缩短企业办理业务交通里程,实现国际金融服务零距离,县域企业开展跨境贸易的积极性大幅提高。通过优秀企业典型案例的带动引导,有利于县域小微和民营企业开拓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将县域特色产品销往境外,培养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业产品的出口能够极大程度地带动乡村发展,帮助农户和贫困户增加收入。陕西省通过县域跨境人民币推广工作,大力推动了苹果、酥梨、冬枣、魔芋等产业发展,12家外贸企业带动5076户农户和贫困户实现增收,推动了乡村振兴。

(三)商业银行“本币优先”意识有待提升,应增强县域网点相关服务和人员配备,建立客户对接制度,结合实际创新产品

商业银行是各项跨境人民币便利政策落地的直接主体,是业务发展的关键。然而,西部省区县域金融机构提供跨境人民币服务的网点少、人员缺,不重视县域国际结算“本币优先”服务实体,中外汇结售汇的中间费用,不主动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县域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少,基层业务人员不了解基本的货物贸易结算流程、系统操作等,使市场主体的跨境结算、跨境融资基本需求得不到有效对接。商业银行应积极增加服务网点和人员配备,建立相关工作考核机制,结合实际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等。

推进县域跨境人民币发展相关建议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遭受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次重创,但对中国金融市场波动较小,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又迎来一次发展机遇,抓住机会提高县域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利措施。结合实际,对推进相关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金融机构积极建立跨境“本币优先”工作和考核机制

一是增加县域跨境人民币办理物理网点。对于业务实需较多的县域鼓励申办国际结算资格,对于暂无资格的县域开展“委托代理”模式,解决不满足申办条件、批复时间长的实际问题;二是构建县域跨境人民币培训和服务机制。按照一个县至少一家银行提供跨境人民币服务安排,确定联系人、建立培训辅导机制,将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延伸县域网点;三是加大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考核倾斜。跨境人民币在商业银行的业务考核指标中大多与外汇业务合并为一项国际业务指标,对于县支行而言此项考核项基本缺失,各机构应设计相关考核指标、明确激励政策,在机制层面落实本币优先。

(二)银行由“结算型”转为“咨询型”,针对性地提供方案

一是建立专属客户经理对接制度。摸清市场主体特点,宣传跨境人民币优势,精准对接需求,提高本币金融政策“直达性”,激发客户业务需求;二是发挥优势做企业的“咨询师”。商业银行拥有海外分支便于了解境外市场,可以提供政策解读、环境分析、财务咨询等,在分析区域市场、企业实际需求情况下,为企业提供最合适的金融服务方案;三是可通过党建促业务等方式提供上门服务、创新服务、便利服务。积极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建立党员联系企业制度,加快政策的传达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性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等。

(三)银政企各方协力加大县域跨境人民币品牌建设工作

一是建立跨境人民币业务联系机制。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间应加强沟通、挖掘县域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突破口,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成果,协调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齐力营造本币优先的舆论认识和社会氛围;二是通过优化服务,树立本币优势。跨境人民币和外币相比,尚未构建具有独特性的产品优势和体系化的服务产品,应在不断便利的政策下创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财务、人员、融资费用等,实现本币流程优化、本币价格优惠、本币服务优质、本币产品优胜,让客户充分获得使用本币优越感等。

(四)积极支持电商、第三方支付开展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及跨境出行限制,跨境电商又迎来一轮发展期,成为进出口贸易新的增长潜力点,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有亚非欧65个国家,约占全球经济总量30%,但沿线部分国家采取外汇管制,外币不能自由流通,我们应充分利用发展时机,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及结算,通过交易不仅解决资金跨境流动问题,而且可以引导消费者形成人民币结算路径依赖,提高入驻平台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量,推动县域业务发展等。

(五)营造县域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强化跨境金融服务,与他国确立经贸合作关系、深化货币领域协作互动,挖掘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的内生需求;二是县域政府可结合区域特点,探索特色产品“小微团”跨境人民币业务模式,将分散的主体集合起来,形成产品优势、营销品牌,提高人民币计价结算话语权,而且可以共同承担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等;三是培养银行和企业国际业务人才。跨境人民币业务对从业人员外语、会计、国际业务等能力要求较高,但比外币结算要求低,便于调动人员积极性,培养综合全面的银行、企业国际人才,有利于县域经济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等。

参考文献:

[1]白鹤祥.构建“四位一体”模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N].金融时报,2016-10-31(01).

[2]孙成.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金融,2020(4):22.

[3]詹小颖.“一带一路”建设下西部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4):95.

[4]崔丛云.对县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思考——以饶河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6(1):50.

作者: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