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2021-12-08 11:2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必须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将“课程思政”融合于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学专业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探究了在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会计学;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紧,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贯穿于知识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领域,贯穿于教育的各个学科。所有的教学目标需要围绕课程思政为中心目标来抓紧,学生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新时代下,教师要把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专业能力、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课程思政的良性发展是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抓手。

1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的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多种多样,部分学生个性十足,个别学生甚至有自私自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品德,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担当中华民族时代重任的奋斗精神。就会计学专业特点而言,开展“课程思政”具以下几点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学人才

会计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实务,熟悉经济、财会、金融等方面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学实务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毕业出口主要是中小企业,如果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仅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缺乏良好的品德,可能会出现为企业做假账、偷税漏税的现象,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学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1.2有利于促进会计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往往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等。但在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恰恰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决定了他们能否得到长远发展。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进入职场后,仅具有专业技能,却不擅长与人交流沟通,缺乏人文关怀,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要求,且缺乏良好的职场素养,个人发展过早遭遇瓶颈,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促进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1.3有利于会计学专业的健康发展

在会计学专业中,很多专业技能的运用都不可避免地涉及道德判断,比如财务处理、审计数据分析、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政策的运用、审计结论的判断等。在会计学专业科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完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目标建设、课程教学规划,有利于教师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的课程教学方法。通过道德的嵌入,能够让学生掌握会计学专业的思想核心,从方法论上学好专业知识。

2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2.1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入

当今社会急需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的技能型人才,部分会计学专业教师认为,学生只需练就专业能力,其他方面都无关紧要。部分教师不理解“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性,使得“课程思政”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2.2“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隔离教学

目前,在很多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科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课程思政”属于政治课的内容,应该在政治课上学习领会,专业课只需做好专业知识的讲授与学习,互不干涉。这种“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分离的授课容易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不理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存在的联系,难以使专业技能得到大格局的发展。客观而言,正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的割裂,才使得学生迷失了学习的“方向”。

2.3教师“课程思政”水平较低

很多会计学专业的教师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在思政理论上比较匮乏,教学过程较随意性,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课程讲授等。很多教师缺乏对基本的马克思政治理论系统的深入研究,政治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在会计学专业的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即使有意识地结合二者,也是缺乏体系化的教育。

2.4教学形式单一,偏重理论,缺乏互动性

在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中,部分教师偏重理论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育,缺乏互动性。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课程思政”内容与会计专业的内容联系起来,降低了学生学习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3.1教师要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会计学技能推动的重要性

会计学教学教师应树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理念。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与会计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要在会计技能的培养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指引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摒弃形式主义融合理念,充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挖掘二者的融通性,从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入手全方位培养学生。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应该明确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把立德树人融入会计学专业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为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的关键,必须形成学生专业技能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为国家与学生的长久、全面发展着想。

3.2将“课程思政”科学地融入会计学专业教学过程

(1)要重视课程的主阵地。任何教育,课程永远具有“源”之水,“本”之木的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做好规划,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领学生的情感价值,将思政内涵融入具体的专业知识中,提高专业技能的思政性,有序地把思政价值传授给学生。(2)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与会计学专业之间的联系。如果不能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与会计学专业之间的联系,在会计学专业融入思政的过程中就容易迷失方向,导致“课程思政”在会计学专业中的讲授与培养产生割裂甚至冲突。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二者的联系,科学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3)重新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让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体现思政性。首先,会计学专业教师应该将会计学专业知识点与思政理论进行融合,结合相关案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会计学专业技能考核;其次,全面梳理以往的教学成果,革旧鼎新,剔除糟粕,引入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挖掘学生内心容易被触动的地方,在专业教学中用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思考思政。

3.3加强教师的思政建设,提升思政素质

任何教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效果的好坏。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学的“灵魂”。会计学专业教师不仅承担专业技能的讲解传授,还负责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自身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基本功、应用技能,还需要有过硬的思政理论知识。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会计学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在教师的选任上,应该重视教师的思想品德考核,不能只看重以往的专业技能与经历,需要把政治素养、人文素养作为一个考核因素,从源头上选任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会计学教师队伍。(2)在岗前培训中,由一些资深思政专家与会计学专家联合培训,使会计学专业教师将“诚、正、廉”深入教学的骨髓,自觉树立德育意识,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做一个情怀深、专业硬、人格正的教师。(3)在教学过程中,会计学院应该让不同专业的教师交流,让思政教师、会计专业教师一起备课,深入交流,共同诊断学科痛点,发挥学科协同效应,提升专业技能引领思想的价值。

3.4打破常规,进行多元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新时期下,会计学专业教师需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在讲授“会计报告”时,收集企业相关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将会计专业道德融入会计学课程的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诚信为本的重要性。

4结束语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把“课程思政”科学融入课堂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会计学人才,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忠良.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47-48.

[2]王立新,王英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21-24.

[3]王鸿雁.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3):157.

[4]张晓磊,何云辉.大思政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思政”融入点初探[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163.

[5]景亚萍.地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培养体系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6.

作者:陈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