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探讨

2019-10-03 14:10:08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

习近平同志针对现实情况,总结实践基础,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内的“六个精准”以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在内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对全面推进新时代的扶贫工作,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完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精准扶贫”;“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中国历经几代领导人和全体国民的努力,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类型多样化等问题依旧突出,这急需我们提出新思想新方法,确保全民奔向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人。针对现实情况,总结实践基础,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这对全面推进新时代的扶贫工作,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完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一、“六个精准”

虽然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造成贫困的原因以及类型也愈加复杂多样,出现综合特征,扶贫工作难度向纵深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提出“六个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丰富发展了“精准扶贫”思想,同时也为“精准扶贫”工作指明方向。“六个精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方面。(一)扶贫对象精准。“精准扶贫”首先要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准确地找到需要帮扶的贫困家庭和人口。这有助于完善传统扶贫对象调查的方式方法,增强扶贫对象瞄准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公正性。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上强调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针对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等,增强贫困人口自主发展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脱贫又返贫的现象。可以说“精准扶贫”思想是把贫困单位降到贫困家庭和贫困个人,不再是对贫困地区、贫困县和贫困村的大面积帮扶,而是更有针对性地运用扶贫资源来帮扶贫困对象。我国统计识别贫困人口主要通过大面积普查、民主评议等方式,可以从全局把握我国贫困状况,为中央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持。首先,这些方式仅是单方面从人口收入来定位贫困人口,确定贫困人口时缺失多维度的考察。比如,贫困人口的消费大于支出、教育贫困、灾害贫困等因素考虑较少,可能会导致对贫困人口定位的偏差,造成少部分贫困群众遗漏帮扶范围之外。其次,贫困人口的调查深入基层,需要考虑人为因素的存在,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乡镇村负责人的执行能力等,都会影响贫困人口的识别和定位。最后,个别地区为得到政府的帮扶资金,虚报夸大贫困事实,将资金挪作他用,存在贪官腐败的现象,这些都是在贫困对象识别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现阶段贫困人口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中扶贫对象精准的部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贫困人口识别工作的公平、公正,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彻底杜绝隐瞒欺诈行为;其次,多方面考虑致贫原因,全面、系统地对贫困人口进行有周期性的排查,适当扩大调查范围,特别是在识别贫困人口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二)项目安排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是在扶贫对象精准基础上,针对扶贫对象多样的贫困原因、贫困需求进行相应的项目安排,按照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精准施策。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以缺乏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教育和疾病为主。对于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贫困原因有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中最先发展,农村的人力资源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劳动力,导致农村缺乏适龄劳动人口,农业种植面积减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造成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现象。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特殊,交通相对闭塞,人口密度稀疏,经济及城市建设较东部地区而言相对落后,由于地区地理位置的现实条件,高校教育建设速度相对较慢,产业项目缺乏资金、技术的支持,劳动人口就业率低。对于贫困个人而言,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可能存在多个致贫原因,包括内外部原因、短期长期原因等。这些致贫原因成为扶贫项目安排的重要因素。扶贫项目安排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个人的需求和实际能力进行,对于生产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可以将土地等资源承包或转让出去,请专门的公司、个人进行打理,定期收取分红,这样可以提高扶贫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项目安排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消除产生贫困的因素,还有注意项目安排的具体实践、长期成效的可能性,项目安排要注重保障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将社会保障项目与产业扶贫项目相结合,加大社会企业项目的投入比重,确保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利用教育产业的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自主可持续发展。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交叉进行,改善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丰富贫困地区产业数量。(三)资金使用精准。1.扶贫资金主要通过中央政府根据扶贫需求下放到各个贫困地区,但在地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有多重的限制和约束,资金管理缺乏灵活性,导致部分不符合规章制度的潜力项目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被搁置。这不仅会降低扶贫工作的效率,还会打消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对“精准扶贫”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地方政府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调整下放资金的条件,灵活地运用扶贫资金,切实地为贫困人民扶持好项目。2.“精准扶贫”强调精准二字,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有主次、有层次地分配资金,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时要严厉监督相关工作人员的资金使用行为,防止贪污腐败现象出现。3.政府的各类扶贫资金在做到贫困全覆盖的同时,要避免资金的重复补助。我国扶贫资金种类多样,包括专项扶贫资金、地区扶贫资金、各部门扶贫资金等,要确保这些资金的数额及使用方向,各个部门定期整合沟通。防止过多资金流入同一贫困地区、家庭及个人,避免地区或个人偷取扶贫资金以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对帮扶资金过分依赖,对其自身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扶贫要做到以政府财政收入为主体、以社会帮扶资金为辅的综合帮扶投入,整合社会企业的力量,加大社会产业的竞标比重,在政策和制度上为信誉良好的企业设置便利条件。利用贫困地区的自身优势,寻找适合的企业产业,精准选择扶贫项目,运用企业资金精准发力,带动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四)措施到户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是“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实现“精准扶贫”效果最大化的关键实施步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1],可见措施到户精准对于扶贫的重要意义。措施到户精准实际上是要确保贫困人口通过扶贫项目精确到户,家庭及个人积极参与到扶贫项目从而实现脱贫。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很多项目难以到户或者到户后收效不好的现象。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主要是配套措施不到位,比如,政府的项目安排精准较适合贫困户的个体需求,政府也补助了所需资金,但是在后续经营和管理中,贫困户因为缺乏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经营管理、教育培训等,导致项目经营不善,难以脱贫甚至返贫。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会农牧民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经营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益”[2]。措施到户精准就要求政府及社会企业,在帮助贫困户落实项目的同时,要结合贫困户的发展阶段,提供持续的经营帮扶,提高长期生产效益,增强个体竞争力,促使贫困户真正地加入社会生产产业链中,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要做到措施到户精准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政府、综合企业和社会福利组织联结力量,为贫困人口扶贫项目到户措施的实施提供长期、多重保障,逐步解决贫困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五)因村派人精准。因村派人是指在原有的村级领导组织的基础上,由中央向地区调派专门的扶贫工作人员,帮助“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实施。因村派人精准是“精准扶贫”顺利实施的领导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就阐述过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他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3]“精准扶贫”的实施重点在基层地区,由村级的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地区领导事务繁忙,外界交流机会较少,特别是贫困村的村级领导年龄普遍偏大,思想老旧,文化程度低,这些都可能会导致“精准扶贫”在地方开展中障碍重重,这就需要在扶贫工作实施期间,向存在问题的村级组织调派相应的工作人员。首先,向贫困村输送书记及工作团队可以为贫困村带来新鲜血液,注入工作活力,增强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激发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热情,提高扶贫工作的运行效率。其次,配合原有村级单位人员,了解贫困村实际困难,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贫困成因,制订扶贫计划,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以及社会力量,培养贫困人口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促使扶贫项目协调顺利开展。最后,可以培养派出队伍的工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为“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做出贡献。因村派人精准首先要了解该村该地区的贫困原因、贫困人数、扶贫措施,然后在各个机关工作单位挑选合适的人才,确保帮扶村的需求与调派人员的条件相匹配。对于选派人员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在人才选聘的工作中要秉持自愿原则,广开渠道,选派条件可以适当放开,给予调派人员一定的奖励措施和生活补偿,激发各机关单位有识之士的工作热情,为“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六)脱贫成效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是在“精准扶贫”措施实施完成后,对扶贫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估,以及时有效地监督考察“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结果,促进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于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目标是要到2020年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缺少的是对“精准扶贫”后脱贫成效的考核和评估。考核和评估可以及时有效地查处扶贫工作中的虚假信息,并促使有关单位修改完善扶贫计划,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完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制度。评价主体要全面,包括受帮扶群众评议、地方政府评议、专家评议等,考核内容要覆盖贫困人口脱贫成效的多个方面,比如,贫困人口收入、贫困人口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可持续脱贫、绿色生态脱贫等。帮助扶贫工作单位及时修正工作中的不足,提高脱贫人口数量及质量,考核评价制度还要设定相应的奖惩条款,重在监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激励扶贫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脱贫工作效率,实现脱贫成效的精准。“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作为“精准扶贫”的中心要义贯穿于“精准扶贫”过程始终,是“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实施的原则保障。“六个精准”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保证“精准”精神覆盖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全过程,促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二、“五个一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考察贫困人口生活和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对贫困群众进行分层分批脱贫,提出“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即“五个一批”,主要包括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五个一批”提出重要指示,针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指出,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4]。在贫困地区着力发展生产,提高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利于吸纳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促进贫困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变革原有扶贫模式,强调重视扶贫效果的持续性,增强贫困人口自主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可以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增强其自身的脱贫能力,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发展生产要贯彻“精准扶贫”思想,重视产业的精准性,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资源,寻找和建立适合该地区的长期产业,拓宽思路,针对地区特色,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吸引客户实现增产创收。(二)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难以就地脱贫的贫困群众提出,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贫困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交通闭塞,导致居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其次是这些地区生产规模小、销量低、收入少、贫困程度深。考虑到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提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的方案,可以彻底从生活环境方面解决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充分体现我国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易地扶贫搬迁要充分做好事前调查工作,规划设计搬迁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易地搬迁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过程中,要落实“精准扶贫”思想,对于搬迁户精准定位,迁入地的精准帮扶,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精准规划迁入地区后续产业发展和迁入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在思想上动员基础干部群众,严抓工程质量,帮扶资金使用,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促进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打赢扶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经济高速发展伴随对生态环境的加速掠夺,个别地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承载力突破极限,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有过深刻阐述,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着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补偿脱贫方面,他强调指出,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生态补偿脱贫既是对生态环境的修补,也是对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生态补偿脱贫可以通过政府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事业,促进贫困人口就业,资金方面切实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适当放宽政策,聘用贫困人口转成生态保护人员,在环境保护和扶贫过程中形成双赢局面。(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贫困人口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问题。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扶贫实践经验,形成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扶贫战略。其中在《摆脱贫困》中多次强调发展教育脱贫的重要性,他指出:“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5]在发展教育脱贫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发展教育脱贫实施中要运用“精准扶贫”思想,对于缺乏义务教育的儿童青少年,需要技术培训的青年,要精确定位,精准帮扶,制订适合的教育方案,采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种类全覆盖模式,扶贫资金向贫困人口教育倾斜,保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五)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根据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计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本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6]社会保障制度是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直接影响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7]对于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社会保障兜底是保障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在社会保障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精准”思想,深入基层调查走访,确保社会保障兜底既不漏缺一名贫困人口,也不纵容虚报信息、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社会保障资金、政策向贫困地区、人口倾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家、社会、个人等三方协同努力,共同致力于贫困人口就医、养老等群众重点关心问题。

参考文献:

[1][7]杜尚泽.习近平考察安徽金寨: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25/c1024-28300355-7.html.2016-04-25.

[2]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eB/ol].中国共产党历史网,http://www.zgdsw.org.cn/n/2014/0504/c218988-24970700.html.2014-05-04.

[3][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60-161,174.

[4]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8/c_1117292150.htm.2015-11-28.

[6]习近平.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0.

作者:苏丹 梅杰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