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研究

2021-10-29 13:2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岭南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其武术课程设置中存在“重技轻理”现象;课程设置“时间跨度长”;课程内容设置陈旧,缺乏课程亮点;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不足,更新缓慢。在师资力量方面武术教师缺失,且教师能力有限,缺乏“一专多能”武艺。为此因借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经验;“缩短时间跨度”而“以尽早开设武术课程;立足岭南,开设具有地域特色武术课程;增加体育硬件投入等建议,“以点辐面”对全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产生导向性的影响。

关键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自下发关于“武术六进”文件后,教育部又将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体操确定为“七大校园教育运动项目”;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理应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高师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质量也便成为重要因素。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岭南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情况为研究对象。以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四所高校为调查对象。(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分别抽取四所师范类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各100人,共400人,最终回收学生问卷379份,有效问卷368份,有效率97%。专家访谈法。对四所师范类院校体育学院负责人及教师进行实地调访、电话访问等形式,了解询问各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内容设置等相关问题。数理统计法。通过有效的问卷,运用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探讨。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概述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掌握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提升人生价值的多方面素养,能够胜任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具有初步研究能力和良好师德的应用型人才。[1]它肩负着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师资队伍的重担。武术作为当今社会流传广泛且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族项目,武术课程的设置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劣。为此,武术课程的设置需围绕培养21世纪社会和人才市场所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高素质、智能型、创造型、复合型人才来进行。武术课程大纲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武术课程指导纲要在与其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的。但在实际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当中,因其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其并非完全依据武术课程大纲来实施。

2、2岭南地区高师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经调查,现今四所师范类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大纲设有武术理论与武术技术两大部分,其中武术理论讲授:武术概述、武德修养、武术简史等;武术技术讲授:五步拳、初级棍、简化太极拳、散打技术等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重技轻理”的不合理现象,在武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安排较短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兴趣低,效率差现象时常发生。(1)岭南地区高师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分类。武术类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6大课程之一。四所体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选修课又分为技术选修、主项选修与副项选修。必修课是国家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所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中的主项选修是针对武术专选班学生开设;副项选修课程是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满足非武术专选而又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它是在武术必修课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2)岭南地区高师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各学期学时安排。广东武术也称为岭南武术,岭南指中国的五岭以南。古代由于远离政治中心,经常作为达官贵族被流放之地,称为“蛮夷之地”。在空间概念指出它是中国最南方的领域直到交趾。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岭以南这范畴所指的最宽地域包括广东(含港澳地区)、海南、广西大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及以北地区。[2]作为我国武术大家庭中最具特色的拳种在国内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岭南高校开设武术课程是与时俱进,势在必行的。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设置中存在“时间跨度大”,在大一下学期被设置为必修课程,之后在大三、四年级设置为选修,与此同时,大三上学期才进行武术专选班的分班专业训练,大四最后一学期进行散打教学。武术运动是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与学习,对先天条件要求较高的运动,并且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的成长需要把自身学过的知识内化,随后用自己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表达课程的特点。在中学,武术课程教学面对的是青少年儿童,他们自身学习过程实效性短,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把武术的主要特点——攻防技击渗透到教学当中;而这一过程必须使得自身拥有一定的体悟过程,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把握重点难点。

2、3岭南地区高师类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内容设置

(1)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设置现状。武术课程内容分为理论课与技术课。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内容中对武术理论部分开设了武术概述、武术传统文化、武术教学以及武术评判与鉴赏,武术技术内容中教授武术的基本功与动作且随后内容均以套路形式教授;这种安排缺乏循序渐进,在没有夯实武术基本功的时候教授套路会使得学生学习武术产生为难、无趣的心理状态;中国武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现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国的国民对自身的武术文化不甚了解更有曲解之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武术课程,目的是使得培养出来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步入中小学工作岗位后,进行武术课程教学时应以“武德为本、技术为基”对中小学生进行培育教学,[3]但现阶段的武术必修课程里的武术理论教学学时占开设学校的一半,且对于激发学生武术的创造思维的“武术套路创编”现今无一所学校开设,这种开设比例远远达不到“武术文化育人”的目的。(2)体育教育专业武术选修课程设置现状。在武术选修课程中,在理论内容和技术内容各占总课时的20%、80%。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武术专选班除华师外均设置在第个5学期。选修内容里,除了岭南师院仅10个课时的“各种传统拳械”外,大纲基本围绕“长、太、南”的基本套路,显而易见这种内容现阶段已经过于陈旧,对于学生知识面、教学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与时俱进的积极作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大都没有接触过武术,武术底子薄;学生自身对其武术课程的课时量安排感到不够,且教授内容繁杂,难以消化。为此对武术课程的内容失去兴趣;在华师、广二师甚至出现过开设的武术专选课选修人数不达要求,造成无法开课的尴尬境地。为此应该新增开设更具岭南武术特色的武术课程,以此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3武术课程开设情况

据调查四所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每届招生人数平均在200人左右,大部分有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约占总学生人数的60%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四大师范类院校体育系武术专业教师人数不够。据笔者调查,广二师在开设的太极拳课程中,把部分体操教师纳入到太极拳课程教学当中;抛开体操教师的武术专业能力而言,此种排课方式确实不得以为之,这也更能体现出武术专业教师的缺失。在高校的武术课程设置中,武术场地的规模及条件对学生学习武术课程的兴趣,以及武术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4]在所调查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当中,学生反映出当前的武术课程设置存在三大突出问题:场地器材、自身条件差、武术内容陈旧。

4结论与对策

4、1重新制定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大纲

经调查研究得出:广东省高师类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中,存在“重技轻理”现象,安排技术课内容过于繁杂,如在必修课当中安排了理论内容:武术概述、武术传统文化、武术评判与鉴赏等课程,技术内容安排了:五步拳、初级长拳、器械、太极拳等,两部分内容数量一样,但理论课的课时安排却不及技术课程的三分之一;术科内容安排过多,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大部分没接触过武术,对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导致学生学习武术兴趣低,无人“喜练”,在调查的学校里甚至有课无学生选的尴尬境地。对此我们应该:吸取国内外优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经验,重新制定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大纲。俗话说:“文以评心,武以观德”在武术必修课中增加学生武德修养及武术基本功的学时比重,以此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夯实武术基本功。这种从“标治”到“本治“才是武术课程设置改革中最迫切也是最需要的。[5]

4、2尽早开设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程

在调查中,体育教育专业中武术课程设置存在“时间跨度长”,大部分学校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了武术课程,随后在大三才有武术课,这容易导致人才培养形成“技术断流”的现象。众所周知,武术项目需要良好的基本功作为基石才得以体现出武术的美感,柔韧的练习不是一蹴而就,正所谓武术练得是“童子功”,这就更加需要常年累月的训练学习;且武术专选班开设时间过晚,学校都在大三才开始分专选班,这样不利于专业的拔高和提高就业竞争优势。为此我们应该:“缩短时间跨度、减少技能空白期”。在大二学期开设武术课程,使其他专业学生也维持一定的武术基本状态;而且尽早开设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班,使得武术专选班学生“有得练、懂得练”,进而提升个人的武术专业技能。

4、3创设岭南地域原生态特色的武术课程,形成“一校一拳”的氛围

通过收集比较,现阶段广东省高师类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内容设置陈旧,授课内容还沿用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五步拳;少年拳、棍;初级拳、棍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运动疲劳”,对教学内容产生不了刺激。广东原生态武术以学校为载体,开展普及推广,而高校的传承传播尤为重要。[6]各大高校应立足本地,创新武术课程内容的新亮点。如广二师地处珠江水系边,完全有条件开展具岭南地域特色的项目如:龙舟、龙狮;及岭南特色拳种如: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等;创设岭南地域特色的武术课程设置,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为在非遗保护名列当中的的武术项目的推广继承开辟了新的路子,如“一校一拳”的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这才是各大高校良性的竞争理念。

4、4“互联网+武术”模式为高校武术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不足,更新缓慢。许多武术的开课在田径场或舞蹈房,这就增加了学生受伤的风险。在师资力量方面武术教师缺失,在所调查的学校当中竟然有体操老师兼任武术课的尴尬境遇;与此同时,武术专任教师能力有限,缺乏“一专多能”武艺,呈现出“炒现饭”“一个内容教十几年,我教案都在脑子里”的让人哭笑不得的话。这就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为此我们应该:增加体育硬件设置投入;借鉴移植、创新发展。武术课程的开展主体由课堂设计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构成,高校武术课程开展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场地器材的缺失通过申报政府专项资金改善硬件条件。在武术专任教师上,通过正规的程序“招贤纳士”,与此同时,在校的武术教师应多参与武术相关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当中引入“慕课、微课”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培养的质量。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提升及教育部提出的“七大校园运动项目”,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必将迎来新发展。

作者:晏骏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