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2021-10-11 11:1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根据“十四五”规划,国家将重新构建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智能工业发展体系,与全球产业链整合,以高质量、高效率、高品质为主线,开展新时代中国科技革命。结合新疆理工学院工科发展情况和南疆区域经济现状,探索研究今后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从课程结构出发,穿插实践课程设计,再到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和校企通关测试,构建新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为学院后续工科教学改革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

一、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速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着数字智能化工业产业链和人类高水平生活的价值需求相融合。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出台,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度、效率值、品质影响力等因素将会在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持续攀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工科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学科发展,而是瞄准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社会服务,将衍生出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放在实际工程实践上。为此,作为新建的工科类本科院校,该如何把握时代大潮将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为区域性经济发展输送人才“血液”和科研“力量”,是新疆理工学院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新疆理工学院工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新疆理工学院工科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新疆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一线生产活动的人才[1]。学院目前下设工科专业14个,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电气、机械、化工、土木、过程控制、物流等学术领域,配备专业实验室5个,实训基地4个,校企合作单位1000余家。学院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但是学术科研型和企业实践应用型的高层次教师力量还比较薄弱。从学院近两年的就业率和市场人才调查来看,2019年学院(不含乌鲁木齐校区)工科就业率为87%,2020年工科就业率达到94.8%,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统计就业学生工作单位时发现,工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仅占60%,而留在新疆南疆工作1年以上的毕业生只有10%左右。就业数据体现出学院工科发展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工科毕业生的能力水平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南疆工科产业链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是否饱和。

(二)南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短板

1.南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新疆南疆地区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近十年的统计年鉴显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占比正在缓慢下降,第三产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的占比在稳步上升,但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依旧排在前两位,并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几乎持平[2]。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南疆经济发展的重心,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但是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占比较少,工业、制造业发展不充分,高新技术产业偏向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乏力。2.南疆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短板相关信息显示:南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较高,说明农业和服务业在南疆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则更多依托于农业发展的需求。根据近几年高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发现,新疆高校对农业推广技术和与农业相关的制造业研究较多,对一线重工业的研究偏少。

(三)人才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

根据2015年至2019年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趋势(见图1)可以看出:电气类、土木工程类、人工智能专业就业率高且基本稳定,浮动不大,电子通信、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专业就业率增长迅速。这说明市场经济发展的天平正在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倾斜。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二是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发现,工科毕业生中能应用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超过50%,在工程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而能在培训后独立完成工作的仅占30%。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前,专业工作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都十分薄弱,需要企业进一步培养[3]。

(四)学院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中的不足

目前新疆理工学院工科类培养方案中主要涉及理论教学环节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要求,学院需要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比重,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科研项目联动以及实训中心培训三个板块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但是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经历的反馈发现,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专业实践与市场应用匹配度不高。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大多接触的都是新设备和新技术,与本科实践教学不匹配。第二,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环节不合理。实践教学课时有限,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演示操作,留给学生的实操时间过少。不仅如此,多数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是分段进行的,理论和实践间隔周期过长,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第三,校企合作利用率较低。学院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学生、教师下企业实习和企业高工进校园授课两种模式。在下企业实习的过程,部分学生反映企业规模小,专业核心技术涉及面窄;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在实际工程实践中表现平平。结合毕业生就业和企业回访两方面来看,校企合作效率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四,学生实践创新参与度较低。工科科研项目和专业性竞赛比较多,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引领学生参与,但参与的人员多是几支常规队伍,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到实践创新锻炼。

二、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改进策略

新疆理工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新工科发展蓝图中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储备区,因此学校不能囿于“就业”导向的办学定位,盲目追求“职业化”的实践培养目标[4],也不能一味追求规范化,盲目地向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模式发展,过度强调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失去市场竞争优势[5]。根据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新疆理工学院主要从新视角下开展学研交叉实践、进行多元化实践课程设计、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和进行校企通关测试四个方面改进现有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一)新视角下学研交叉实践

坚持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基础性工科应用为突破口,将学科交叉和学术融合放在解决实际性专业应用难题上,提高学生的攻关兴趣和动手能力[6]。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动性,再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以此进行循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应用水平。具体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二)多元化实践课程设计

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流程就是从看开始,再到模拟操作,最后到实践应用。工科实践课程过程和地点的安排不能刻板,要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通过不同形式穿插开展知识原理和实践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具体模型如图3所示。

(三)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

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是为了保证实践课程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效,根本目的是为了将实践课程输入在转化成学生实践能力输出时的损失率降到最低。可通过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逆向思维评价指标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设计内容以实践能力测试为主,比重占70%,企业实践反馈和学生满意度反馈占30%。

(四)校企通关测试

前期通过一系列实践课堂、企业名师进校园、科研项目和专业竞赛等主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常规的实践能力培养措施。但日常的实践训练最终都要进行检测,这个检测就是校企通关测试。测试形式是:由企业专业人士出卷,用真实工作环境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专业的师资团队也为学生出卷,以知识应用为考查目的设计专业特色实践能力考试,针对团队协作和个人创新分批分类选拔人才,并通过大数据推送给企业用人单位。综上所述,新疆理工学院作为新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空白和学生对知识应用实践模式的向往展开探索,研究多专业融合创新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辅相成的实践培养模式,为学院今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2]唐龙.新疆南疆产业、就业结构分析[J].市场周刊,2019(7):44-46.

[3]申立泉.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4):276-277.

[4]翁伟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基本特性和推进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2-68.

[5]夏蓝.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2):60-66.

[6]王丽洁,何钦象,陈向平,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91-93.

作者:王飞 杨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