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2021-10-07 21:3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近年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受到了广泛重视,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风险管控要求,不能很好地防控银行信贷风险。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可靠性等优势,将其作为基础创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及时掌握并发现银行信贷的风险问题,更好地规避风险,具有一定的风险防控意义和作用。基于此,文章研究了区块链技术,提出了其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创新中的应用建议,旨在为有效防控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基于区块链技术;银行信贷风险;创新管理模式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应该加大信贷前、信贷中、信贷后的风险管控力度,积极借鉴成功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经验,确保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增强信贷风险的防范效果,降低风险问题发生率的同时保证银行信贷的安全性。

1区块链技术分析

对于区块链而言,属于分布式链状记账系统,通过开源软件技术措施,整合密码学原理、时序数据信息、共识机制等创建了具有一定安全性、隐私性、实效性的共享机制,主要经历了区块链1.0、2.0与3.0几个阶段。在理想状态下,数据区块链替代网络中心服务器,能够创设交易信任机制,在该机制的作用下创建公开、透明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对点记账目的及数据认证目的,无需借助第三方平台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度。在此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1去中心化的特点

对于区块链系统来讲,该系统由多节点组成点对点的网络系统,不具备一定的中心化硬件设备、管理机构,但各节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都具备均等性特征,该系统内的数据块利用系统维护功能实现节点维护目的,任意节点出现损坏或丢失情况,都不会对整体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

1.2具有共识信任的特点

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转变以往的中心化信用机制,利用共识数字算法在设备之间形成具有信任度的网络平台,通过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信用机制,更好地预防信用风险问题。同时,区块链算法证明机制能够与系统各节点进行数据交换处理,无需创建信任过程,且在其规则范围内的节点不能随意篡改数据,无法进行人为造假。

1.3具有安全性的特点

区块链技术主要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整拷贝各节点的全部数据信息,在验证信息后将其添入区块链中,并将数据信息进行永久存储,且不能对存入系统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改,保障了各节点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确保其不受非法入侵,保障了所有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限,但其具有的风险防控优势不可否定。因此,银行应使用区块链技术,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增强银行的风险分析能力及预测效果,保证风险问题得以有效预测、分析和管理。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创新的注意事项

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管理工作主要在客户提出有关贷款申请后,客户经理进行实地考察,将材料上报至信用审查部门,然后开展审核工作、贷款下柜等工作。该工作过程周期较长,不能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且银行难以有效进行风险管控,尤其在审批、管理等流程中存有很多潜在的信用风险问题。近年来,部分银行开始采用信息技术收集、获取客户的信用信息及经营信息,在客户有贷款需求时可调取存储的信息数据进行业务处理,虽然这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度及工作效率,但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风险问题。区块链技术带有供应链金融价值逻辑,能在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搭建供应链金融联盟链,进行客户数据信息的分析、研究、调查等工作,掌握客户的实际情况,健全有关信用机制及模式,有效防控信用风险,规避并预防欺诈风险问题、信用风险等问题,为银行信贷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帮助。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银行在采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应着重进行信贷前、信贷中、信贷后的全过程管理,借鉴成功的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改革经验,确保在新时期环境中增强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

3.1构建信贷之前的风险防范模式

在银行信贷前,可利用区块链技术防范风险问题,尤其对于信息共享的信用问题,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共识机制与共享机制,有效应对并解决信用问题。银行在信贷前,可应用区块链的联盟链模式,结合、匹配金融机构,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提升区域链数据信息的透明性、真实性、可溯源性与共享性,借助不可篡改、需验证等机制保证银行获取客户信息及资料内容的准确性。银行可在用户电子档案中设计区域链,将数据信息输入联盟链内,以便于各分行及时获取、共享数据信息。该过程能够减少重复验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扩大了银行获取信贷信息的渠道,在提高各节点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了其延展性,维护了客户的隐私安全,保证了客户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信贷之前的风险防范工作可根据以往风险问题的发生特点、规避与防范措施及成功的信贷方案等完善风险防范工作,明确各部门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规定的信贷要求等,借助现代化的风险防范工作方式提前预测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提高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安全水平,改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效果,发挥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务改革优化、信贷业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价值。在信贷前的调查阶段,也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区分普通、优质客户,便于银行按照客户实际情况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在目前我国的银行信贷业务中,银行主要通过企业、个人征信系统获取客户的征信信息,不能广泛、准确地收集、调查客户信息,导致银行不能全面分析各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难以准确、及时地识别信贷风险。在此情况下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在增加银行业务范围的同时,拓宽信贷发放群体,在符合国家普惠金融方面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加银行的信贷效益。

3.2构建信贷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模式

在具体的银行信贷工作中,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识别风险问题,将会降低信贷安全性,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银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确保能够在信贷过程中全面防控信贷风险。首先,在进行贷款前的调查工作期间,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公开、透明地处理客户信息,保证所有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保障贷款审查的工作效果,降低人工操作量,减少重复调查的次数,及时掌握并识别风险隐患。其次,区块链的所有数据信息需要添加于各个节点中,并加盖时间戳,确保其数据链条的可塑性。此外,区块链还能系统化地记录相关客户的交易路径信息、交易方式信息、交易金额信息等等,有关数据信息能够实时更新处理,进行分布式传递,然后准确存储。在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或个人,都不能更改有关的数据信息,以预防篡改信息而引发的风险问题的出现。最后,使用相关区块链技术还能有效预防信贷审批风险问题。区块链各节点的数据信息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任意节点的数据信息不能被篡改,同时区块链还能自动识别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信息,从根源预防信用风险。与此同时,需在信贷过程中基于区块链强化风险防范工作与管理工作,结合不同风险问题的发生特点及具体状况,深入研究不同风险的应对措施及管理方式,聘请专业人员,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做好区块链技术的监督工作及管理工作,落实监管工作,在信贷过程中切实发挥区块链技术的风险防控作用。

3.3构建信贷之后的管理模式

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时应该确保在该过程能够有效预防信贷风险隐患问题。首先,银行在使用相关区块链技术时,应该保证客户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了解资金的流动状态,保证数据信息的实效性。同时,银行还需提高流转数据信息的透明度,研究贷款人借贷款项的使用途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准确识别风险隐患问题,便于及时应对并管理风险。其次,银行在贷款后可在区块链中提取客户的具体交易数据信息,详细分析、了解客户及其上下游交易状态、往来数据信息等,准确分析、判断客户有无影响正常归还贷款本息的负面因素,了解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及生产情况。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区块链的时间数据信息,准确掌握客户的工资发放状况、日常水费、电费及税费的具体缴纳情况,间接了解客户的经营发展状态,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则需及时针对融资策略进行调整,以此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最后,区块链技术具备可溯源性特点,可以证明有关数据信息的所有权归属对象,能够预防出现银行已质押或已抵押担保物被反复出手或反复抵押的情况,能够更好地维护银行合法权益。考虑到区块链技术在信贷业务中具备业务风险分析作用、安全隐患归纳总结作用及问题研究作用等,银行应按照信贷业务的具体执行状况及发展规律,借助区块链技术规避可能存在的问题,严格管理、防控所有风险问题,保障业务的安全性,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4结束语

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积极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提升信用风险防控效果,这对银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银行应该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合理创新和构建新型信贷风险防控模式,利用有关系统更好地预防、识别风险隐患问题,保证信贷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林莹莹.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20(11):76-77.

[2]王蕊,蒋静玉,徐文博.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0):65-68.

[3]赵翔.区块链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应用可行性分析——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J].消费导刊,2019(11):186-189.

[4]黄文菁,张靖.基于城市商业银行视角下区块链技术应用探析——以赣州银行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8(23):113-114.

[5]刘博恒.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J].财讯,2019(28):171-173.

作者:畅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