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初中化学与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2021-08-05 21:2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育才先育德,教书与育人必需并重。初中化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也要用好化学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知识与品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化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与现代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并涉及前沿科学的基础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可行性的,且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应在教给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化学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科学知识的接班人[1]。

一、结合化学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及其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最好素材。初中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素材。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十万年以前就已知道用火;公元前8000年,发明了陶器;夏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已能铸造青铜器、酿制米酒等;春秋时期能冶炼生铁;战国时期能够冶炼钢。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近现代,我国的化工产业迅速发展,成就辉煌,硕果累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在学习高一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时,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他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了新途径,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结合《蛋白质》学习可讲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在当时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几年来我国自行研制并生产的航天材料最终促成了“嫦娥奔月”。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确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崇高的目标,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2]。

二、结合环境问题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等。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担负的职责。教学中可从规范实验操作、改进实验、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等方面着手。例如,在讲《硫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时,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在此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通过介绍由汞元素引起的震惊世界的“水俣病”,让学生了解重金属元素会对水和土壤造成污染,让学生了解到回收废旧电池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习《化学肥料》时,让学生认识到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水体污染;学习《化学与材料》时,让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乱扔垃圾,减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逐渐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2]。

三、结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品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探究蜡烛的哪部分火焰温度最高时,用火柴平放在火焰中时,经常会出现放置时间过长火柴被烧着,或者是停留时间过短,火柴上并未留下清楚的痕迹的情况。此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甚至失去探究出结果的信心,此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告诉学生有很多科学实验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爱迪生先后用了6000多种材料,失败了成百上千次,仍然坚持不懈,最终发明出了电灯。科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探究精神,更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永不言败的品质。

四、结合信息技术的利用,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融入了人类生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能打破传统模式的制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技能以及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学习第六单元《碳的单质》时,依托教材讲解金刚石、石墨、C60这些常见碳的单质时,可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C60在科学前沿研究中的应用。此外,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碳的其它单质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通过播放2013年清华大学魏飞教授提出碳纳米管有望用于构筑“太空天梯”的相关视频;石墨烯可用于制造可折叠的手机等电子产品;某些碳纳米材料可制造发光和发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衣服等。通过视频和图片等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物质确实是在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从而利于养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良好品质。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3]。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德育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会收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的心理特点,加上教师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学生最信任、最崇拜的人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因此,利用榜样示范法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比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结合化学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将传统“注入式”的教育转变成“探究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在品德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启迪和熏陶,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化学教学中的人格力量、榜样示范更不容忽视。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精神力量,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化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亲身示范每一个动作,而且为使学生操作规范,应不厌其烦、细致耐心地一遍遍指导,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在生活中做到的一些实例,例如在讲节约水资源时,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自己用洗菜水浇花;刷牙时用牙杯接水;用完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等实例向学生介绍节约用水的一些措施。在讲减少白色污染时,向学生介绍自己在去超市买东西时自带塑料袋或布袋。在讲节约能源时,向学生介绍自己在离开室内时随手关灯等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在生活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而然地“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效果会更上一层楼[4]。

六、结语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教育的方式因学生不同而灵活多变。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本身具有巨大的德育教育优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知识,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多采用创新的教育手段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培养出具有专业文化知识和高尚品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春山.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29):120.

[2]李春亮.初中化学教育中德育的融合策略[J].吉林教育,2019(32):34-35.

[3]曹庆园.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祖国,2018(14):266-267.

[4]陈以聪.浅析初中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47.

作者:王艳华 单位: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明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