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2021-08-04 20:43:15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主体,分析其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找出现有情况下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能力;问题;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内涵

(一)含义

审美能力是一种主观感知能力,是感悟美、认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用艺术方式开展与审美培育有关的教学活动;另一种则通过自然、社会、精神等方式传递给人一种美的认知,并达到审美能力提升的目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育途径主要是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

(二)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可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不仅要提升学生美术技能,而且还要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拓展学生欣赏能力、布局规划能力。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保障。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会运用审美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增强核心素养。其次,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萌芽阶段,对学习内容本身并无深刻认知,而且文化课学习通常较为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美术学科则不同,与普通文化课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其课程本身具有趣味性、实践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并学会以美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有效激发出来,有利于更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有利于学生乐观态度的培育。美术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常识外,教师还会通过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提升发现美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乐观态度的养成是有利的。美术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品质体现,拥有美术素养的学生心态往往更为乐观、积极,能够看到他人优点,发现自然、社会之美。小学美术教师要懂得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美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因为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而并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比如,小学美术教师往往更倾向于采取课堂作品讲解、学生临摹绘画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赏析美术作品,但却限制了学生想象力、思维拓展能力的发展,这就造成学生审美能力无法有效提升,也难以通过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缺乏审美教育理念,不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审美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缺乏对应的审美培育理念,那么审美教学活动就难以有效推行。首先,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并无升学压力,但学生却背负了额外的压力。很多家长、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较为关注,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补课等,这不仅导致学生的压力大,而且很多学校将时间都用于文化课教学上,而忽视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限制了审美教育的顺利实施。其次,在教师教学评估活动中,成绩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在对教师评估方面,同样将学生成绩作为重要的衡量目标,小学美术属于副课,学生美术成绩高低并不会影响学生成绩的评估,因为多数学校不会将美术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评估的内容,这就导致美术教师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影响教师教学理念,不注重审美能力的培育。再次,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家长依然将成绩放在首位,对学生是否具备美术素养或审美能力根本不在意,对于学校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也缺乏参与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主要举措

(一)将审美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就必须要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提升其对美术学习的重视度,并循序渐进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以此达到审美能力培养的目的。生活与教育本身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美术教育当中,要学会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发现美,学会审美,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其自觉参与到美术学习当中。例如,在《剪贴组拼小村庄》的美术学习当中,教师要懂得利用生活场景,在小村庄组拼过程中为学生带来乐趣,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村庄或者将印象较深的村庄来开展动手活动,通过组拼剪贴的方式将村庄呈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育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网络信息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充分与教育相融合,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多媒体在现代化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让抽象的教学活动变得更为具体化、详细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在视频、图片、音频等辅助下,学生审美能力、技巧能够得到迅速提升。例如,在《留住秋天》的美术教学课程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秋天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动态视频感知秋天气息,另一方面,在秋天来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搜集不同的落叶,并利用树叶制作一些精美美术作品,通过树叶组拼形成风景画。这样既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也让学生积极融入自然、了解自然,并利用自然植被构建美术作品,学生审美能力将会大幅提升。

(三)树立审美能力培养理念

小学美术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学校、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密不可分,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理念。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要将审美能力培养意识纳入到美术课程教学当中,采取不同的方式、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画出两个一样的小动物,一个小动物画的漂亮、优美、憨态可掬,另一个小动物画的张牙舞爪、脏乱不堪,然后让学生对两个图片上的小动物进行观看,让学生说出哪个美、哪个丑,为什么同样的小动物给我们的感觉会截然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其次,小学美术在小学中的地位整体并不高,没有受到重视,这也导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均不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育。对此,可以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来增强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比如学校领导将审美能力培育纳入到教学改革体系当中,将其作为美术教师教学考核的内容,这样就能够激发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同时也会转变家长对美术的认知,更为注重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为了增强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应该深入研习美术教材,在剖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立足教育实践,从多个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尤其是要借助于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思考知识、学会在画面之中,汲取丰富的艺术之美,达到对审美教育的全面延伸。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春游等机会,组织学生走到田间郊外,去实地观察大自然之中孕育的艺术之美。通过组织学生欣赏路边的野花、潺潺的流水、树木的长势、叶子的纹理,要让学生通过简笔画等方式,去写生记录下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然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以“我眼中的世界”为题,鼓励学生去描绘自己看到、想到和喜欢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训练,帮助学生能够将真实的生活观察和虚拟想象都融合在画面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热情,使他们能够在绘画之中挖掘更多的知识,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创新。同时,借助此种教育方法,能够将个性教育融入其中,达到欣赏教育、个性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相互融合,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艺术素养。

四、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想要真正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就必须要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个层面入手制定教学策略。本文主要从审美理念树立、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睿.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加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6-127.

[2]杨洋.让想象驰骋美术课堂———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9(19):153-154.

[3]刘云涯.基于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课开展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34.

作者:汪亚平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