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021-08-04 03:5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思想、哲学、道德、法律、经济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教育活动,是一种完善人格的综合教育实践。国外职业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儿时就接受生命考验的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追溯到孔子的“礼、仁、中庸”教育,而“课程思政”的提出是上海在实践和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首次提出全员、全课程育人的理念。具体体现在2005年启动实施“两纲教育”,推进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2010年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中聚焦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2014年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在一些信息孤岛间架连桥梁,数字媒体成为可交流、可互动、可交易的平台,并迅速地在各个领域渗透,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沟通习惯。数字媒体给产业结构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促进了产业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也催生了一大批新型的就业岗位。针对当前发展势头强劲、产品形式多样、内容创意活跃、融合渗透迅速、多元开放跨界的数字媒体产业,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群调整办学思路,做好服务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人才供给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化数字传承的现实需要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国家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而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势必成为文化强国视域下最深沉的底气与自信。然而,在数字媒体广泛渗透与全民化应用的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在关注传统文化。这就需要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对悠久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地传承和推广,把厚重的文化进行时尚化地塑造,把晦涩难懂的技艺进行多元化地呈现,把经典的佳作进行直观化地解析,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能够在文化产品数字化传播过程中不断被理解,不断被认可,不断被接受,从而能够让年轻人更多地关注和热爱我国的文化,形成一种文化自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入到文化传承发展的事业当中来。可见,文化的数字传承不仅是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三)道德情操提升的迫切需要

随着各种数字媒体交流传播平台逐渐被大众普遍接受,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民主化,在这其中,存在一部分人群对于传播内容缺少深层次的分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当前网络内容确实存在一定虚假性、欺骗性和低俗化的现象。根据“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的要求,除了从制度方面健全和规范信息发布、传播、处罚和监管制度以外,还需要从源头上通过国民教育和三观引导,来提升民众的道德情操、诚信意识和责任使命,自觉树立紧扣主旋律的网络内容制作、遵守网络平台规则。可见,数字媒体时代对于提升人们道德情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迫切需求。

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路径

(一)围绕政策文件要求,顶层架构科学培育体系

为了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落实“三全育人”的具体要求,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数字媒体专业群依托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架构服务地方陶瓷文化传播的培育体系。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相融合的形式,将渗透传统文化到课程项目教学中,依托区域特点开展文化类数字内容制作,让融媒体技术使传统艺术形式“新颖化”,让文化意识形态在媒体技术下“直观化”,以助推厚重历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探索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方法和途径,探索树立课程思政品牌和特色。

(二)服务产业数字转型,践行媒体人的使命担当

围绕国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主动服务融媒体时代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群的实际状况,以及在数字媒体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积极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与项目教学相融合。使未来媒体人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制作可以在各种网络直播平台数字推广的内容,并在课程思政影响下保证数字产品的内容正、画面美、技术强、主题突出,以更好的服务企业在数字时代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在增加企业参与办学的主动性的同时,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在企业项目实践过程中探索零距离就业,以更好地践行新媒体时代媒体人的使命担当。

(三)课程思政全程覆盖,技能钻研中树文化自信

针对数字媒体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实体企业转型和开拓网络销售平台的趋势,以及无数新型就业岗位的巨大人才需求,数字媒体专业群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部署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数字媒体全民化和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实际情况,把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作为教学项目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并在技能训练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与紫砂名人的角色设计相结合、与古窑址的建筑动画相结合、与戏曲曲目的动画版制作相结合、与区域民俗文化相结合,在助推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爱国理想。

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实例

(一)专业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

尽管专业基础课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色彩规律的掌握,但是需要在课程思政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下,在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一些带有明显时代特色的主体和内容,比如《造型基础》课程中,引入一些《大头皮鞋》《奶奶的针线包》《火柴盒》等具有悠久历史和岁月感的物件进行造型表现和新的设计提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立足于平凡生活中常见人物和事物,在造型设计表现过程中描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等德育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提升相统一,以探寻设计的灵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专业核心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然而在数字媒体多领域渗透的实际情况中,数字媒体专业群在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入文化特色明显的项目开展教学。比如在《三维动画场景制作》课程中通过对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三维场景的制作与解析,了解中国传统的古建筑历史和文化,立足于区域古建筑的建优势,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精神追求和工匠精神的德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通过围绕区域紫砂名人的角色设计,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文化名人和相关名人背后的故事,更加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立足于宜兴本地的紫砂艺术名人,充分挖掘他们的特点,结合“课程思政”道德情操、精神追求、和工匠精神德育元素的要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对专业知识的钻研精神。在5G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数字媒体广泛的渗透性、便利性和全民化的发展趋势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群只有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科学架构课程教学体系,从传统文化入手,把德育元素通过数字解码融入到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和岗位实习当中,探索通过思政教育多领域、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渗透,来树立未来媒体人的文化自信和精神信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教的深度融合,才是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成效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共产党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1-10-18)[2021-07-10

[2]新华网.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作者:邓举青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