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公共管理公众参与机制构建路径

2021-07-28 20:40:06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通信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方式,而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也没有被看到。鉴于这些问题,本文着重从公共行政的角度研究公共政策体系中公民的真实情况。如何引导公民从整体上获得互联网的影响,如何促进政府决策部门的工作,以及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研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出发,本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从公共角度看中国制定公共政策的现状。第二部分从公共角度着眼于中国人民参与制定公共政策的现状。第三部分提出了积极的发展路径来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互联网+路径

一、我国公民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

(一)在法律保障方面

例如,在我国的宪法和普通法中,有规定公民入境的详细法律。宪法规定了公民入境的要求以及包括公民参与在内的某些条件。《环境影响讨论法》明确规定,除了要求保密的国家法律之外,特殊计划机构还可能制定了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直接影响环境的计划。包括公民自由和利益。

(二)在具体制度方面

中国的四个主要民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此外,中国建立了公民参与立法制度,协商制度,舆论报道制度和公民批评制度。同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公众意识,决策和公开听证会也在缓慢发展。2007年4月24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声明条例》是中国政府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公民参与的具体实践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公民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地方政府在因地制宜探索适宜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将公民参与加入到地方政策制定的流程里。公共政策的制定正在缓慢考虑公众参与,例如民意电话线等。此外,一些省市认识到了舆论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了舆论中心。此外,鉴于舆论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重要性,一些省市还定期进行民意测验。

二、我国公民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识薄弱

以政府为唯一代表,“官职”非常重要。但是错误的想法可能会带来许多后果。首先,政治思维的传播受到官方思想的阻碍。政府决策机构向公众隐瞒政策细节,以实现自己的保护目标。中国已经发布了关于信息公开的特殊规定,但是在实施中仍然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导致缺乏公共数据。第二,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在于宪法。一些政府官员认为公民只需要遵守命令,没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低估了公民的作用,利用政策和职权来控制政府。这种情况下公民很难获得来自政府的政策制定的信息。目前这个阶段,公众对于参与政策制定的意识还是亟待提高,对参与政治生活的漠视更是对政治生活中的民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效果不佳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民对参与公共决策的需求日益增加,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下更加要求公民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来。然而这与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背道而驰。信息时代网络中存储着许多数据,人们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于各种原因受到限制。伴随着互联网的“数据爆炸”,并且通过腐败伪造和散布虚假数据,数据变得惊人、不可靠。决策者会因过多的信息产生很多的障碍,首先决策者为了收集数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其次,可能导致决策者判断失误错误决策;此外,如果未及时确认或披露公民的不负责任行为,则某些数据甚至谣言都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非规范化”

信息时代网络“数据爆炸”,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有了在网络上发声的机会和方式,在诸多舆论面前,网民更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但由于受到自身经验和认识水平的限制,网民很容易被错误信息误导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使社会陷入混乱状态。一旦一些极端势力在网络上蓄意煽动负面情绪,恶意传播虚假政治消息,诱导网民做出模棱两可的政治选择。意识在短时间内经过互联网上的频繁交流而不断传播并且迅速扩展。互联网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三、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路径

(一)建立、健全公民参与制度

当下制约中国公民参与的一大瓶颈是制度不健全。想要实现公民有序、高效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需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努力推进公民参与法制化。1.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建立民意搜集、分析长效体系目前,我国网络参与尚未制度化,网络舆论没有统一的参与秩序,其有效性和作用十分有限。公民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才能通过非制度化的渠道--网络参与政府决策。因此,完善舆情表达机制,建立舆情收集与分析的长效机制十分重要。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公民参与率低、群体两极分化等问题,肯定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2.推进公民参与法制化为了提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合法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阐明公民政治权利的法律地位。首先,宪法应提供保护,使公民包括在内容中,并界定公民权利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界限;其次,逐步完善公民参与中国一般法权利的规定,规范公民在这项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完善公民参与的设计和法律程序。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审查监管经验,逐步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第三,完善侵犯公民参与权的法律决定条款。

(二)提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与水平

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技能和参与水平,才能为这一过程做出贡献。在真实的实施过程中,公民具有影响和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真正能力,再加上强烈的参与意愿和强烈的参与意愿,可以提高参与和实施签名的能力。1.提高公民受教育水平公民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与国家教育水平有关。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更有参与的能力,并对他们影响环境的能力充满信心。但是,中国公民的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严重阻碍了中国人参与公共事务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促进科学,文化和教育。一方面,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尊重教师和教育,通过科教兴国的文化环境,使整个社会尊重教育的才能和尊严。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投入以促进科教文事业的发展。2.增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公民教育水平主要是为了提高公民的主观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为了提高公民意识,应做以下努力:首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参与的内容、途径、方式等,同时加强对侵害公民参与权利的行为的惩罚,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提供法律和监管保护。其次,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层面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教育,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最后是加大基层宣传力度,培养农村公民参与意识。

(三)转变政府决策理念,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

社会文化和心理活动影响着政治行为的最终发生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一种行为准则。如果没有民主参与文化的普遍支持,那么它的制度民主只能停留在社会的表面,而不能深入。也就是说,民主理念只有深入人心,才会成为“情感习惯”和“理性习惯”。当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就会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和经典意义。对于公民来说,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意识,对一些基本的民主价值观有着广泛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特定的政府机构及其职能、政策过程、政治制度的基础和公民在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意识等由于平等意识、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和宽容精神等,因此,有必要创造一种参与性的政治文化。

四、总结

在中国,尽管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人民已经开始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逐步改善治理体系和社会能力,并逐步促进社会民主的发展。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成功”本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同时,公众参与的路径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它正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应用,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郭修远.论政府监管和公众网络舆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9):151-157+164.

[2]梁满艳,李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环境治理主体性构建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0(04):40-48.

[3]黄佳琦..县(市)改区的制度性风险及治理[D].浙江大学,2020.

[4]马历鹏..基于公众参与的皋兰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实施评估[D].兰州大学,2020.

[5]程建荣.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8):176.

[6]李雅洁..内蒙古“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服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作者:高程 单位:中共潍坊市潍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