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中小学美育信息化教研路径

2021-07-26 10:50: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学校美育工作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然而,在学校美育的推进工作中,部分学校出现了校园美育环境建设力度不大、艺术师资缺乏、美育教学资源匮乏、各学科教学审美思维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小学美育信息化的推进有六大教研路径:顶层设计信息化美育体系;提升校园美育文化魅力;关注推进师资培训;优化校园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校园美育数字资源库;构建跨学科美育体系;探索信息技术助推家、校、社会三者合作来提升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信息化;美育素养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美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1]

一、美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

美育信息化是指教师在美育过程的顶层体系设计、校园文化提升、师资培训、教学平台建构、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实施环节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加速实现美育现代化的过程。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应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手段。[1]该文件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强化了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对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的价值、营造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教师应重视美育工作,并使其渗透和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助推剂,以信息化推动美育工作的开展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阶段。目前,美育信息化已成为美育领域研究的新领地,其研究呈现上升趋势。

二、美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趋势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信息化”“美育”为同时搜索的主题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21年1月12日),查询到中文文献共683篇,经过阅读,删选出自1985年5月21日至2020年12月25日的198篇关联性较强文献。对删选出的198篇文献在中国知网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1所示。从1985年至2000年,文献的发表量呈平稳态势。而从2000年至2020年,文献的发表量呈波浪式上升状态且上升幅度相较于2000年之前整体较大。由此看出,在2000年以前,学者在美育信息化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太多的投入,此研究相对来说较冷门。在2000年后,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理念的深入,以及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强化,美育研究也得到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因此,2000年后,美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二)研究热点分析

如图2所示,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图谱中,最突出的关键词是“信息技术”,被提及83次,与其关系密切的关键词有“发现美”“课堂教学”“审美教育”“技术课堂”“美育功能”“审美素养”“教学效果”“美育教育”等。这说明“信息技术”是学者在美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面,并与“美育教育”等研究点联系较强。同时,以上研究方面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美育信息化发展。笔者进一步挖掘分析文献资料,访谈相关教师、学生,得出了我国目前中小学校美育推进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结合教师日常教学与研究工作,提出了解决美育发展问题的六大教研路径。

三、中小学美育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校园美育环境建设力度不大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建设对培养学生审美思维十分重要。校园环境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一所学校对美育的理解和诠释。然而,部分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风格单一,没有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审美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缺乏体现当地独有人文、美化风格以及校园文化核心理念的环境设计。[2]

(二)学校艺术教师资源缺乏

美育工作最迫切需要的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美育师资在数量上还有相当大的缺口,在质量上更有待提高。[3]经访谈部分教师及学生发现,一些学校的具有艺术背景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因此学校在招聘时放低门槛,进而导致艺术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在课程安排上,美术和音乐课程经常被主课教师随意占用或调换,这导致美育课程在课时和教学质量上得不到保障。

(三)学校优质美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中小学校对美育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投入不足,普遍出现普及程度低、规模小的问题。虽然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在数量、质量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一些教师在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时,未能选择合适的资源使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同时,目前区域性教育资源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小学美育信息化教学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仍距资源充盈、有效利用的目标较远。[4]

(四)各学科教学审美思维缺乏

在现有的教育评价体制下,中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最大,一些教师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上,较少关注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各科教师的关注点是知识点是否全面、教学流程是否合理,而课件的精美程度则较少受到关注。同时,一些学校及教师对美育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美育是艺术教育,即唱歌、画画等。[5]

四、中小学美育发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的教研路径

(一)依托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信息化美育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于2020年止,初步形成中小学美育相互衔接、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课堂教学和课外互动相互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6]对此,加快推进边远地区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搭建全国性的数字资源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相匹配的数字教育资源,加强美育信息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刻不容缓。各地区应因地制宜,设计构建美育总体系。学校应积极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发展,使智慧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成为教师教研工作的基础工具,并加强对美育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实现师资课程衔接的顶层设计。

(二)创设信息化环境,提升校园美育文化魅力

校园文化对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影响师生价值观念,又影响校园学习氛围。信息化校园环境可以提升校园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打破时间和空间束缚,增强校园文化吸引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效率。首先,学校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美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学校应利用网络共享校园美育文化资源,创建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使个性校园文化与大众文化接轨。最后,学校应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信息化美育环境,如为学生提供色彩明艳的图片、悦耳的音乐、活泼的动画以及虚拟仿真画面,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地感知校园美育文化的魅力。

(三)关注推进师资培训,突破传统美育方式

1.积极开展教师美育能力培训学校应从现有条件出发,关注各科教师的美育能力发展,并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审美意识和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将优秀的专业教师整合,并联合其他各类学校构建校园美育网络课程或同步课堂,实现优质师资的校间无缝流动,以此解决美育师资欠缺问题。2.突破传统美育方式信息化手段可以优化美育的教学效果,有利于突破传统的美育传播方式。学校应从信息化视角寻找美育新方式,如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渗透美育,实现优质美育资源共享。3.探索对外合作,追求高品质美育学校应对美育网络资源进行审核、鉴别、取舍,让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有实效的美育网络资源进入校园。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正推进着优质美育资源的共享与衔接,如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项目推出的“CAFAkids云课堂”包括一系列的线上课程和远程教学项目以及“艺术工坊直播live”“大师讲堂”“艺术之声”“云上美术馆”等网络教学单元,得到了社会、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7]

(四)优化校园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校园美育数字资源库

学校应重视对已有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针对美育工作进行重点考虑和融合设计。例如:一方面,建设美育数字资源库,打通学习内容、美育素材与学科美育内容之间的壁垒,实现美育资源库随时调用、处处有用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加强美育评价环节的数字资源设计,为教师提供信息化的美育评价方案和考核资源,并通过过程性评价体现对学生的动态成长的关注。

(五)形成教研共同体,构建跨学科美育体系

美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美学的知识和技术,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将美育与各个学科有效融合在一起,形成校际美育共同体,充分利用各校优质师资,以综合性美育为抓手,构建跨学科美育体系。第一,学校应从美育的通识层面对各科教师进行培训,对教学设计和课件提出美的设计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过程进行美的规范,将美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第二,学校应加大美育专业课程的实践力度,让学生切身感知身边事物。学校也可以尝试将各地的人文风俗、地方特色风景资源融合,如每周开设一节美育实践课程,让教师带着学生到外面进行观赏、学习。这样将美育与当地自然、人文风景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能拓宽美育的范围,让学生在欣赏家乡、生活的美的同时,丰富自身的审美世界,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例如,泉州一中学将泉州的著名人文景观,如开元寺、清源山、关岳庙、洛阳桥等,制作成富有个性化的美育课程表,每学期安排2—3课时,每课时挑选一两处景区让学生描绘。如在“洛阳桥”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先是通过视频、照片等不同形式进行审美体验,然后通过调查、研究、写作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景点的历史与现状,最后,学生用绘画形式描绘景点。[8]这样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校美育课程的教学形式,提升了美育效果。

(六)探索信息技术助推家、校、社会三者合作

新时代的美育工作需要学校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以家校共育的方式落实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随着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日益完善和信息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大部分校园都已经建立了网站,开通了公众号,以发布学校信息或与家长、社会沟通。学校应充分重视并利用周围的社会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设计可行性美育合作项目,使学生受益。

五、结语

找准教研工作的路径对未来校园美育工作十分重要,而以上六条路径能切实帮助学校有序高效地落实国家的美育任务和要求。各学校应力争在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数字资源、条件改善等方面找到有力可行的举措,找准信息化美育的突破口和落脚点,提升学生美育素养。

作者:管星星 张永芳 单位: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