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区域文化

2021-07-21 20:43:02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时刻关注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为目标,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参考依据,主要围绕目前省内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现状,探索立足省内地方经济发展,融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教育

一、前言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是推动地方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撑的重大责任。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思维视角,时刻关注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为目标,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山东省正在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文化创意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各地市积极构筑文化产业人才高地。在2014发布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中强调促进集聚发展,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2019年山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强调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梳理并研究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意人才资源现状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联和协同创新机制,是提升高校“双创”实践成效、培养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双创”人才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加快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近十年来,学者们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始探索围绕着如何有效解决区域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与文化人才有效供应的矛盾,其研究内容和方法进一步细化。当前的研究成果表达了一定合理的科学逻辑,也提供了一些合理有效的途径。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效供给的教育及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但对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路径方面的关注较少。本次研究选择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为背景,以问卷调查为参考依据,主要围绕目前省内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现状设计问题,致力于指出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等,试图探索立足省内地方经济发展,融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最终目的形成多元培养主体参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问题

为获取山东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一手资料,笔者通过互联网发布调查问卷355份,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其中省内大学生占比75.77%,问卷有效率100%。从大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对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就业创业的意向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三个方面展开,客观揭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基本表现、深层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的提升策略。

(一)基于地区文创发展的高校双创教育功能效用发挥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山东省新旧能源转换重点产业之一,在高校双创教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高校双创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其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关注度较低。很多地方高校尚未开设文化产业专业,专业设置也不能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双创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与激发。调查中,仅有36.74%的大学生所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涉及文化创意产业信息,66.67%的大学生表示从未在学校接触过文创产业相关政策、课程或讲座(如图1)。在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中,7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待创新或完善;89.86%的大学生了解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通过途径是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只有49%的大学生通过学校了解;在“影响您就业创业的因素有哪些”问题中,“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和“创业教育”达到80.28%,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创业动机的产生更多来源于学校教育。其二,高效双创教育尚不能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的需要。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造性思维和开拓性行为方式,也就是为其“设定创业遗传代码”。[1]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目前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创业理念,但其具备的创新精神并不能与其理念和行为相匹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局限于“创立企业”的单一教育内容,游离于“创业行为”之外,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拥有创新型的行为模式,从而泛化为一种通识性的“大教育”。[2]调查中,81.82%的大学生会考虑在文化创意领域进行创业;88.6%的大学生比较认同自己是一个富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如图2),但89.22%的大学生不了解十九大报告提到的有关文化产业的论述;62.88%的大学生不清楚山东省新旧能源转化中的产业是否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本次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81%的大学生会考虑在文化创意领域进行创业,但只有22%的大学生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信息,这两个数据的不匹配说明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主观意识,具有相对明确的创业目的,但目前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制约并不能锻炼其创新创业能力,针对本文讨论的文化产业领域更是了解甚少,存在该领域的实践平台短缺,与实践脱节,指导帮扶不到位等短板。其三,大学生认知需求与高校教育供给严重失衡。从上述调查数据中可以推断,大学生对于文创领域有极大的认知兴趣或创新创业行为意愿,积极关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尤其关注注重对学生个性、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大学生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更倾向在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时更科学、更有的放矢,更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价值。但目前学校教育仍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学生需求断层等问题。

(二)基于地区文创人才输出的高校双创实践功能定位有待完善

高校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目前对文创领域创新创业型人才实践平台的定位不是十分清晰,文创实践平台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其一,针对文创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内外部环境有待塑造和优化。在问卷“山东省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你了解或听说的有哪几个”(多选)问题中,接近一半的大学生“不了解,没听说”,其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大学所在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了解。在“您觉得不选择就业创业的原因,或者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多选)问题中,选择最多的两项分别是“不了解市场情况”、“缺少就业创业渠道”(如图3)。在“你参加过的赛事有哪些”问题中,只有27%的大学生参加过“互联网+”、“挑战杯”等某一类创新创业赛事。由以上调查可知,针对创业实践内外部环境而言,与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相比,行业类的校外实践基地或园区还有待增加和扩展,目前的创新创业实践无法满足学生迫切提升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也无法对接地方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对当地产业发展没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创业教学课程,也包括创业服务、创业实践活动、创业竞赛活动等,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竞赛、创业实践项目参与度较低,验证了创业教育仍需要对创业实践做普及性宣传工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以实践体验深化理论学习。其二,基于文创人才输出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在问卷“您觉得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多选)问题中,其中只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地方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如图4),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低;在“您认为烟台文化创意产业存在哪些缺点”问题中,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在“您认为以下哪些途径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中,81.84%的大学生选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其次,71%的大学生选择“实行关联互动战略,搭建高校与社会(政府、企业)交流平台”。由调查可知,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较为强烈,无论是对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创业意向促进、创业渠道、行业情况等方面,都希望通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得到帮助和指导。

三、对策及建议

(一)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丰富高校双创教育内涵建设

创新贯穿在总书记有关文化建设论述的全过程,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这提示全社会要鼓励创新创造,高校就要把握文化建设的时代脉搏,就要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高校强化文化创新创业导向,培育文化产业师资队伍,开展文化产业宣讲活动,逐步树立“做中学、干中教”的核心理念,积极融入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努力培养既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又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创人才。

(二)以文化创意为抓手,促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共同提高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创业行为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等思维活动。一方面高校通过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通过创业大赛、创业实训,掌握创业机会把握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挖掘文化创意产业团队小、成本低、投入少和产出高等方式及特点,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围绕文创进行创业探索,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创建企业提供实践演练机会,提升实战能力。高校依据区域内文化产业的结构,立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不足,通过反复的实践与探索逐步确立以创新力价值链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与理念,注重学生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协同发展,帮助他们获得和掌握对文化产业行业前景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三)以文化产业为纽带,打造多元培养

主体参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2020年9月,总书记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强调,文化产业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地方高校要充分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如积极与企业对接,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中心、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具体项目、企业精英培训等平台作用;实现校内创业园与地方创意园区的实时对接,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充分依托地方文化创意博览会与文化创意园的平台,依托区域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逐步形成校内外资源的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以“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项目平台与技术支撑,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以区域特色为引擎,打造地方高校特色“双创”教育模式

不同的历史渊源、经济基础、消费习惯、地理环境等,导致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地域属性。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山东省很多地方文化产业地域属性较突出,有的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有的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城市,有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的是红色革命老区。每个地区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整体来说,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因此,地方性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基于地区产业发展、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融入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快培养符合市场和城市发展需求的文化创意人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中,如可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协同平台,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以兼职师资、资金、市场、技术等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创新等;结合地区文化资源、文化精神发展适应地方需求的高校创业实践课、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大赛、第二课堂建设、创新类校园文化活动等,也充分结合地域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基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最终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

[2]孔洁珺,王颖.中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溯源与释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5,(3):76-80.

[3]孙福兵,陈颖.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99-105.

作者:王安然 单位:烟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