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音乐教学在非遗文化木偶表演的实践

2021-07-21 00:10:02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古国,在这几千年的沉淀中先人留给了我们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的布袋木偶就是其中之一。在学前专业加入木偶表演不仅能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还能让学生掌握另外一种音乐形式。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音乐教学在学前专业非遗文化木偶表演课程中的应用,以期能有所贡献。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前专业;非遗文化;木偶表演

门德尔松曾经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音乐不只是听觉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也是人类传递语言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早在人类还不懂得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音乐就已经存在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也有了不同的不同形式,但无论是何种音乐,它传递的都是人类的感情,表达着谱曲人的心境。在学前音乐中添加木偶表演课程,不仅能为音乐课程教学增添活力,让学生明白音乐可以用多种方式诠释,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漳州非遗文化木偶表演的了解,更好地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音乐教学在学前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不成熟,教材不统一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都是活泼好动的幼儿,想要未来更好地教育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单纯学习文化知识是不够,学生还需要学习音乐、舞蹈、手工、绘画、表演等,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学前专业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丰富,音乐这门课程在学前专业存在的时间比较短,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教材。部分中职院校在选择音乐教材的时候不仅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存在逻辑错误,这就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缺乏兴趣,音乐教师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脱离,导致在音乐教学中,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日久天长,学生就会对音乐教学产生抵触心理。

(二)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不高,教学效率低

根据教学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里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触过音乐,在进行学前教育课程的学习时再开始学音乐,一方面由于错过了音乐启蒙的最佳时期,学起来比较慢也比较难;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压力大,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也需要占用学生不少的学习时间,学生练习音乐的时间比较少,根据调查统计,学生在课下练习音乐(包括钢琴、唱歌)的平均时间为27小时,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效率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本身具备不少难度,如果教师再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展开课堂内容,就会导致音乐只是一门形式课,根本做不到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作用。

二、非遗文化木偶表演的现状

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几千年来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对于非遗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少,这就导致很多需要代代相传的戏曲、传统技艺等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中国传统的木偶戏可以分为傀儡戏和皮影戏,布袋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在闽南布袋戏中属漳州木偶戏最具代表性。2006年,漳州市布袋木偶戏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漳州古称“佛国”到处都是庙宇、菩萨,每逢敬神拜佛时必演木偶戏,所以漳州的民间雕刻工艺很发达。漳州的布袋木偶是通过指掌操纵木偶表演,用指掌操纵的木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唱、念、打、做各种动作都可以形象表现,甚至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情也可以清晰呈现出来,因此也被称为指头木偶、掌中戏或者掌中木偶。建国以来,国家对非遗文化漳州木偶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注,木偶戏也迎来过发展的高峰,然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现在年轻一代对于漳州木偶戏提不起兴趣,也不愿意再继承木偶戏。传人难觅,漳州木偶戏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想要改变木偶戏的现状,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把木偶戏融入到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中,让学前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木偶戏,察觉到木偶戏的魅力后,他们就能在以后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木偶戏教授给幼儿,这样不仅能增强我国下一代的文化底蕴,也能实现木偶戏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的目的[1]。

三、音乐教学在学前专业非遗文化木偶表演课程中的实践

(一)优秀的音乐与布袋木偶作品意境相结合

每一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在学前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教授的是充满童趣的音乐。相比较阳春白雪,这类的音乐更通俗易懂一些。中职学生大部分音乐知识基础都比较薄弱,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面对稍微复杂一点的音乐,他们就理解不了其内涵,也不知道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怎么合理运用这些音乐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和木偶戏相结合,让木偶戏把音乐的意境展示出来,让学生能直观明了地看到音乐想要传到的是什么[2]。例如:漳州著名的木偶戏《两个猎人》就是一出既充满童趣,又包含古典戏曲文化的作品。这出木偶戏中有两个猎人,一个孔武有力,可以独斗猛虎。一个智谋有余,能力不足,在直接面对猛虎时,只能惨被吃掉。这出木偶戏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在观看这出木偶戏时,很容易就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有了音乐辅助,木偶戏进行到猎人被老虎吃掉的紧张环境,学生也会被音乐调动心情,很容易产生紧张的感觉,理解这出戏中猎人的心境。通过观看木偶戏,学生也能明白节奏不同的旋律代表的都是什么含义,这种优秀音乐和布袋木偶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增强木偶戏的感染力,也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意境。

(二)音乐的旋律和情感的处理相结合

音乐是传递感情的最好方式,虽然音乐没有语言直白,但是音乐蕴藏的情感更丰富,能表达出很多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强烈情感。和语言相比,音乐是一个高深的存在,由于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音乐的专业教育,很多学生对于乐理和音乐情感的理解比较差,通过单纯地听,并不能深入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曲调所传达的感情,教师就可以结合木偶戏来展开教学。在木偶戏教学中,音乐和戏中人物的动作、感情是一致的,结合木偶戏中人物学生就能由此联想到自己身上,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木偶戏中,这样结合起来理解音乐感情,就会简单很多[3]。例如:《小圣斗巨蟒》这出木偶戏是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斗蟒蛇改编来的,虽然其剧情富有神话色彩,但是其台词设计上又和现代元素相融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出木偶戏最开始讲述的是小圣带领着大戒、二戒以及三戒练武。在这个几个人中,数三戒最懒,别人练武他在睡觉,不过三戒却说他有父亲的秘籍,只要修炼了就能成为高手,超过这几个人。三戒有秘籍在手却不努力,在蟒蛇出现后还是小圣本领高强,打败了蟒蛇。虽然蟒蛇死了,但是三戒的秘籍也被蟒蛇咬烂了,对此三戒很伤心。这个时候其余的人就告诉三戒,只要努力即使没有秘籍在手一样很厉害。这出木偶戏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就容易联想到自己身上,通过音乐的渲染,学生就会在心底产生需要好好学习的意识。木偶戏和音乐有效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种非遗文化,感受音乐的不同形式,还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三)音乐的乐理知识与节奏的训练相结合

音乐所特有的节奏节拍体系,就是基于人内心的节奏感形成的。节奏节拍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周期性出现的节拍,培养良好的律动感,并能准确把握各种拍子所表达的基本音乐特征。人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属于一种内心体验。在生理方面,节奏表现在人行走、跳跃、心跳、脉搏等方面,在心理上,它属于内心对音乐的再加工。学前专业的学生接触最多的音乐就是儿歌,相对来说儿歌的节奏感更强,学生把握起来也更容易。把木偶戏和儿歌相结合,让木偶戏的节奏带动音乐的节奏,就能促进学生对音乐乐理知识以及节奏感的把握。例如:《拔萝卜》是一首广泛传唱的儿歌,学生在听这首儿歌时,对于大部分的乐理知识和节奏都能很好地把握,但是对于前奏很多学生却掌握不了。很多儿歌节目中都给拔萝卜配了动画片,但是所有的动画片能让人记住的基本都是拔萝卜那一个场景。木偶戏在这个基础上,对拔萝卜进行了深化,它把拔萝卜这个场景进行了扩展,改编成了一个小故事。这样就对音乐的前奏进行了很好地诠释,学生也能通过木偶戏更好地掌握这首儿歌中节奏,以及其所包含的乐理知识。

(四)学生的肢体动作和音乐的旋律相结合

瑞士音乐教师教育家克罗兹认为:人对音乐的体验是通过的身体和动作完成的,他认为在音乐教学中仅训练耳朵和嘴巴是不够的,学生的整个身体都应该律动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是受教师广泛好评的教学模式,通过身体的律动,手脚。关节想不配合,既可以熟络筋骨,缓解学生上课疲劳,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活定和协调度。根据教学经验的总结,加上身体律动的音乐学习效率更高,学生节奏感把控也更强,所以,在课堂上,即使条件不允许,部分音乐教师也要求学生用手拍桌子感受音乐节拍。身体与音乐的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学习音乐,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布袋木偶戏是依靠人的手掌进行操控的,对人肢体动作的灵活性有很高的要求。想要演绎出完美的木偶戏,不仅需要手掌以及手指灵活搭配,还需要表演者紧跟音乐的旋律和音乐旋律完美结合。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只能欣赏不能实用,想让学生把音乐旋律融入到脑海中,做到肢体动作和音乐旋律相结合。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自己根据音乐去表演木偶戏,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仅能对音乐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还能对木偶戏产生兴趣,把这种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总结

把木偶戏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就能让音乐多一种表达方式,丰富音乐的教学内容。音乐在生活中是可以普遍接触到的文艺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音乐教学没有创新,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把音乐教育渗透于非遗文化木偶表演课程中,一方面对于继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表演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丰富文化视野,发展全面的音乐素养,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开展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林梦超.漳州布袋木偶表演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J].鸭绿江(下半月),2020(09):100.

[2]郑馨兰.漳州布袋木偶的艺术价值及创新发展[J].大众文艺,2017(14):36.

[3]孙畅泽.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136-138.

作者:陈新 单位: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